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能源】賴清德說「台灣最缺電的時候,是馬英九前總統把政權交給蔡英文總統的時候…當時備轉容量率才剩下1.64%」?

2024-01-122024-01-12 公共議題查核

【快速跳轉】為何要查|查證摘要|查證對象|查核過程|

為何要查

能源政策是影響國家經濟和民眾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應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也站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各總統參選人陸續發表能源政見,多次在不同公開場合、媒體訪談中針對此議題發表政策意見與說法。

查證摘要

針對賴清德提到「台灣最缺電的時候,是馬英九前總統把政權交給蔡英文總統的時候…當時備轉容量率才剩下1.64%」,查證如下:

前總統馬英九於2016年5月20日交接給總統蔡英文,2016年5月31日的備轉容量率確實僅剩下1.64%,此後至今未再出現這樣低的備轉容量率。

備轉容量率低尚未真正「缺電」,但確實餘度較少、缺電風險變高。

根據台電歷年限電資訊,在1996年之前,台灣每年都有因缺電而限電的狀況,因此稱馬英九交棒給蔡英文的2016年5月最缺電,並非全貌。

查證結果:資料雖符合,但僅提供部分資訊,無法瞭解全貌

馬英九2016年交接給蔡英文時,確實遭遇備轉容量率最低狀況,缺電風險較高,但尚未真正缺電。在1996年之前,台灣曾多次因缺電而實施限電措施。賴清德稱馬英九執政時最缺電,並非全貌。

賴清德的話來自哪裡?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在2023年12月26日的第二次政見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最缺電的時候,是馬英九前總統把政權交給蔡英文總統的時候。沒幾天,也就是2016年5月30日,當時的備轉容量率才剩下百分之1.64,換句話說,只剩下1.64%的電可以供使用而已」(影片 1:00:02-1:00:22)。

資料出處:2023年12月26日總統第二場政見發表會影片

查核過程

查核點、2016年5月30日,是台灣最缺電的時候嗎?

根據台電「過去電力供需資訊」,2016年5月備轉容量率最低的一天是2016年5月31日,當時的備轉容量率,確實如賴清德所說的數字,是1.64%。

根據媒體當時報導,因全台高溫飆破37度,加上5月30日台電台中火力電廠六號機發生破管意外,導致備轉容量率剩下1.64%,備轉容量剩下56.42萬瓩,都創下當時的10年新低。一旦備轉容量率剩1%、備轉容量低於50萬瓩時,台灣就要開始「計畫性限電」。

報導也指出,一旦開始「計畫性限電」,台電會提前一日發出限電通知,先針對工業用戶,再視情況分區停電,直至供電回穩;若當天因機組跳機等臨時情況導致電源不足,則會執行「緊急限電」。上次限電是發生在2002年,當天因天然氣安全存量不足,執行計畫性限電。

事實查核中心於今年(2024)1月訪問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在那之後至今,備轉容量率沒有低於1.64%過。另參照台電公開資訊,整個2023年,只有個位數的天數,備轉容量率不到10%。

但備轉容量率1.64%算是「缺電」或「最缺電」嗎?蔡孟志表示,供給小於需求才算缺電,只要還有備轉容量率都不算缺電,只是餘度沒有這麼高。舉例來說,你需要花100塊,手頭上有102元,用完後只剩下2元,錢還是夠用。但如果你只剩下98元,卻要花100元,這樣才叫做缺。

蔡孟志補充,只要有餘度,就不算缺電,但是餘度少,缺電的機率就比較大。如2016年5月的狀況,當時若天氣再熱些、或有哪一部機組故障,就有可能將剩下的1.64%備轉容量率吃掉,就有可能產生限電問題。

若根據台電歷年限電資訊,在1996之前,台灣每年都有因供給不足需求而限電的狀況。

蔡志孟表示,1990年代主要是電不夠,如只有90幾塊,要買100元的東西,就必須透過分區限電,停掉部分用戶的電,才能滿足供給量。但他也補充,在台電原本的規劃中,供給一定是大於需求,但1990年代初期,若核能機組故障,不能馬上重啟,需要原委員層層把關,這自然需要時間。

綜合以上討論,馬英九剛交接給蔡英文的2016年5月31日,備轉容量率僅剩下1.64%,是迄今馬英九、蔡英文兩位總統任期中最低的備轉容量率。

然而,因當時仍有備轉容量率、電力供給大於需求的狀況,當時並非「缺電」。且若考量整個台灣電力發展的歷史,1.64%的備轉容量率僅是「接近限電」的程度,在1996年之前,台灣曾多次因供電不足而實施限電措施,比起馬英九、蔡英文兩任政府,當時更加缺電。

(記者梁家瑋)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