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侯友宜說「勞工團體跳出來說,最低工資法…又沒有強制要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來連動」?
為何要查
勞動權益是社會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候選人對基本工資、勞工權益等問題的言論直接牽涉到廣大勞動階層的權益與生計。此查核報告提供更多資訊,以理解候選人對勞工議題的說法。
查證摘要
針對侯友宜提到「勞工團體跳出來說,最低工資法…又沒有強制要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來連動,所以被批評,根本在打假球」,查證如下:
《最低工資法》於2023年12月12日三讀,當時有工鬥團體在立院外舉行記者會,批評目前法案未明訂,「最低工資年度調幅應不低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幅」。
目前《最低工資法》已將CPI列為「應參採標準」,但到底什麼是「應參採」,怎麼調整算「連動」,不同的學者、勞團有各自的解讀。
查證結果:資料雖符合,但僅提供部分資訊,無法瞭解全貌。
雖如侯友宜所說,有勞團批評《最低工資法》未明訂最低工資的調漲底線,但目前法案已將CPI列為「應」參採標準,未來如何調漲、怎麼樣算「連動」,不同學者、勞團都有各自解讀,須觀察2024年新法上路後,第一次的最低工資審議狀況。
侯友宜的話來自哪裡?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12月28日在第三場政見發表會上表示,「勞工團體跳出來說,基本工資的審議辦法,與最低工資法,看來看去差不多、換湯不換票,在騙選票。而且基本工資裡面,又沒有強制要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來連動,所以被批評,根本在打假球」(影片47:54-48:18)。
資料出處:2024總統大選 第三場政見發表會 影片
查核過程
查核點、最低工資法與過去辦法差異? 最低工資法是否有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動?
《最低工資法》是什麼?
台灣《勞動基準法》自1984年7月30日施行,其中第21條明訂,「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1985年,政府制定《基本工資審議辦法》,規定設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聘請勞、資、政、學代表,共同決定基本工資。自那時起,勞工的基本工資一直是勞資政府三方爭論不休的焦點。
總統蔡英文於競選總統時,曾承諾將制定《最低工資法》,「提高審議的議決位階,並將最低生活所需,參考的社經指標入法,讓制度更為健全」。在任期快結束的2023年9月,由政院通過草案,並於12月12日立院三讀、27日經總統公布,核定自113年1月1日施行。
《最低工資法》跟過去審議辦法差異?
根據焦點事件報導,過去行政命令的《基本工資審議辦法》被認為層級不夠、規範不明確,雖然馬英久執政時期明定審議會「原則上」每年第三季召開,卻風波不斷,包含行政院遲不核定審議會決議的調整案、政府架空「每年第三季審議」原則等各種狀況。
《最低工資法》回應之前的亂象,明定「應於」每年第三季召開審議會,最低工資施行日期原則上為次年1月1日。若行政院不核定,30日內要再開審議。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指出,《最低工資法》與現行實施辦法差異確實沒有很大,但專法部分條文比較細膩,包括增設各國都有的研究小組,走向專業化,不是單純市場喊價。
《最低工資法》沒有強制跟CPI連動?
若檢視法條,《最低工資法》與《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在基本工資(最低工資)的調整方式上有所不同。在《基本工資審議辦法》中,僅表示要蒐集研究國家經濟發展狀況、消費者物價指數、國民所得與平均每人所得等,但並未清楚規定調整所需考慮的具體指標,往往導致基本工資審議會變成勞資喊價的場面。
在新制訂的《最低工資法》中,則明訂調整標準,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列為「應」參採指標;最低生活費、家庭收支狀況、國民所得與平均每人所得等,得列為「得」參採指標。
但到底什麼是「應參採」,怎麼調整算「連動」,不同的學者、勞團都有各自的解讀。
學者部分,林佳和指出,目前法條訂定方式,就是許多國家所採取的「至少要隨物價指數而調整」,這個「應參採」,相對於同條第2項「並得參採」,兩相比對,立法原意應該就是「強制隨物價指數而調整」。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則認為,目前法條寫「應參採」有模糊空間,法條寫「應」,表示CPI漲幅跟最低工資一定有連動,但僅是「參採」,表示調整幅度可能不一樣,比如說CPI增長5%,最低工資調整3%,一樣是有「參採」。
劉梅君認為,依照當前法條訂法,CPI漲幅是最低工資調整幅度的地板或是天花板,可能會成為未來最低工資審議時,勞資雙方的主戰場。
勞團部分,《最低工資法》三讀當天早上,工鬥團體在立院外召開記者會,他們表示,應明訂「最低工資調整幅度不應低於CPI漲幅,且不得低於前一年最低工資」。工鬥當日行動新聞聯絡人、桃園市空服員工會秘書長周聖凱表示,目前法條寫「應參採」,有可能在審議時雖有參考CPI漲幅,但最後仍決議不調漲最低工資。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則表示,若明訂「最低工資調幅不能低於CPI漲幅」,當然有積極效果,但以現在法條的寫法,差異亦不會太大。目前法條規定「應參考」CPI漲幅, 顯然就是要基本工資漲幅至少跟CPI增長率一樣,才能維持勞動部的實質購買力論述,因基本工資漲幅未達CPI漲幅,勞工將無法維持實質購買力。
針對此點,在勞動部的立法總說明中確實有強調「勞工購買力」,法條說明指出,「考量最低工資旨在保障勞工及其家庭的最低生活,應維持勞工必需之購買力,爰具體規範審議時應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擬訂調整幅度」。
但孫友聯也說,具體如何調漲,還是須觀察2024年新法上路後,第一次的最低工資審議。
綜合上述討論,確實有勞團批評《最低工資法》未明訂最低工資的調漲底線,且目前法案已將CPI漲幅列為「應」參採標準,但這是否代表「連動」、未來會如何調整,不同學者、團體有不同的見解,具體如何調整,仍須觀察2024年新法上路後,第一次的最低工資審議狀況。
(記者梁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