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TikTok如何讓用戶一看再看?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清楚掌握用戶興趣,「甚至比我們還了解自己」

2024-07-042024-07-15 Podcast節目

 

 

圖說: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

TikTok耗時5年時間累積10億用戶,速度是Facebook的兩倍;美國成年人每天在TikTok上停留90分鐘,YouTube上卻僅有一半。是什麼因素讓大家黏在TikTok?美國TikTok禁令實施後,各社群巨頭板塊如何挪動?台大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表示Instagram的Reels、YouTube的Shorts與TikTok演算法和功能相似,能夠承接TikTok原有粉絲和創作者。

爆紅秘訣》製作門檻低、全螢幕精準蒐集用戶反應

過去的演算法如Facebook,當用戶發了一則貼文,會先推播給他的朋友和追蹤者,十分仰賴人際網絡:意即朋友不多、追蹤者少,好的作品也難以被發覺。「但TikTok打破這樣的限制,它的演算法是透過用戶興趣和影片特質進行推播」。馮勃翰分享,TikTok更以全螢幕介面來完整記錄用戶反應。在哪支影片上停留多久、對其是否按讚分享,都成為TikTok精準推播的依據之一。

馮勃翰強調,TikTok更憑藉製作短影音的低門檻,來提供大量且有趣的影片吸引用戶觀看。「Titkok介面很簡單,你可以用工具自製影音,很快就能加上特效,素人也會做。」這產生兩種成效:大量影音能訓練TikTok演算法,與之同時,用戶興趣也能被清楚掌握。

根據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John Deighton研究,TikTok影音的病毒式傳播速度,是過去研究的五倍快。「TikTok完全懂用戶喜歡看什麼,甚至比我們還了解自己;它的目標就是用戶目不轉睛,花更多時間在它上面。」

禁令之後》IG、YT正摩拳擦掌,準備接下龐大廣告費

不包含中國,TikTok國際版廣告收入在2021年達到40億美元,如果未被各國禁止而持續營運,規模將在2026年成長到140億美元。這麼龐大的商業利益,很有可能在美國TikTok禁令透過後回歸各大媒體巨頭身上。馮勃翰表示,2020年起,YouTube和Facebook就已經開始模仿TikTok的演算法和短影音,「就我自己使用者角度來看,我認為Instagram的Reels是越來越好用。」

從今年4月美國通過TikTok禁令,距離生效仍有9個月時間,「TikTok最快被禁就是明年春天,我預料這些社群媒體公司的技術會更加進步。」馮勃翰分享美國民調,若TikTok被禁,將有60%用戶轉向Instagram的Reels,20%流往YouTube的Shorts。而創作者反彈聲浪也逐漸降低,「因為對他們而言,只要他的才華能被看見,在哪個平台上並不重要。」

而馮勃翰認為撇除政治因素,單從商業角度來看,他認為TikTok作為新媒體應該讓它繼續存在。「因為不同社群媒體都可能會面臨用戶上癮問題,我們必須搭配媒體識讀的推廣,讓大眾能夠從TikTok獲得快樂,卻同時不被綁架」。

台灣挑戰》規模小,更要找出優質作品在哪裡、放到對的平台

儘管台灣有PTT、Dcard等廣為民眾使用的社群平台,但仍舊主打文字形式。馮勃翰表示,現在民眾更習慣看影音而不是文字,加上影音創作成本降低,台灣難以與投入大量資金的社群巨頭相抗衡。

此外創建社群平台,「網路外部性」也是不可或缺的重點之一。「如果用戶多,平台內容也會越多越好用。但台灣規模小,稀稀落落的內容便難以吸引大眾觀看」。馮勃翰認為,台灣目前只能使用既有的大平台。

馮勃翰也呼籲,台灣需要更高品質的媒體、影視產業報告,才能好好掌握社群潮流,讓更多優質作品被看見。「統計不同閱聽大眾平常花多少時間,關注在哪個App或網站,這樣才有數據可以依循,讓創作者知道應該將作品投放到哪裡」。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146|

Apple:https://tfc.pse.is/65pala

Firstory:https://tfc.pse.is/65pafw

Spotify:https://tfc.pse.is/65paka

KKBOX:https://tfc.pse.is/65palz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TikTok是政治宣傳新戰場?德國極右翼政黨靠短影音成為第二大黨?

TikTok美國禁用倒數中?!川普態度大轉彎的內幕如「現實版紙牌屋」

「抖音腦」危害兒童?如何避免「兔子洞陷阱」?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QR Code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