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從靈骨塔到愛情關係,都是詐騙!如何守護銀髮族退休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志潔:生病錢、老本,千萬不能動!

2023-06-142023-08-04 Podcast節目

花招百出的金融詐騙,不只成為生活中的隱藏威脅,更讓人誤信甜美謊言。面對真假難辨的金融訊息,消費者該如何因應?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志潔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除了拆解多種金錢詐騙手法,她也提醒民眾除了加強金融素養,對盤點自身財產與妥善安排更是首要之務。

圖: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林志潔(右)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顧問黃兆徽(左)專訪。

不僅是投資群組、匯率混淆…「放長線釣大魚」的圈套最可怕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成立於2011年,屬於金管會的周邊機構。除了擔負類似法院的功能,排解消費者與金融業者之間的民事紛爭,也致力於傳遞正確的金融觀念,協助民眾排解對金融產品的疑義。

林志潔指出,如今詐騙集團的手法愈來愈厲害,常見金融詐騙型態如盜用名人肖像姓名當作招攬素材(投資群組、存股社團)、利用幣值差異混淆視聽,還會透過推薦投資產品進行詐欺。例如以販賣靈骨塔之名,反覆不當得利。「這都不只是一兩個月的事情,有的(詐騙)佈局半年以上。」詐騙者耐著性子與民眾建立信任關係,達成「放長線釣大魚」。「平時買牛奶都會計較了,為何花費百萬的靈骨塔卻不去看一眼?」林志潔呼籲民眾在購買金融產品時應更謹慎,也建議多方查證。

而疫情期間的隔離,更讓人渴望「人與人的連結」,在此氛圍下,林志潔發現情感導向的「愛情詐騙」也隨之蓬勃發展。一旦歹徒取得被害者的信任,不只能掌握其重要個資,彼此也會相約出遊,親密程度早已超越一般消費關係,此情形不分年齡,高齡案例亦有之。「他們(銀髮族)也有需要被關懷的需求。」許多歹徒算準長者面子薄,若發生詐騙也不太願意向外發聲,這種孤立狀態更讓他們有機可乘。「不是不能交友,但當出現涉及金錢的討論時,就要有警戒心。」

現金多、社交圈小的高齡族群,都是歹徒眼中的肥羊

談及金融評議中心的推廣成效,林志潔坦言,這些年評議中心雖不斷宣導反詐騙,但仍難以觸及長輩族群。以台人喜歡購買的投資型保單為例,現行法規規定,65歲以上民眾在購買時,需錄音或錄影存證,卻引發部分長者反彈,認為是年齡歧視。「享受年齡福利的同時,也要承受年齡帶來的不便。」林志潔坦言,高齡者在金融消費上,確實需要法律更多的保護。

哪些長輩容易上當受騙?林志潔指出,社交圈小、固執己見、對財產缺乏安全感是主要特質;手頭現金多、持有不動產卻沒有理財規劃,也容易成為不肖人士的目標。她呼籲大家平時多關心長輩,「很多晚輩可能覺得不要過問長輩的財務狀況,但如果長輩辛苦了一輩子的錢就這麼被騙走,除了影響生活成本,也摧毀他們對社會的信任。」林志潔建議家屬多觀察長輩的理財態度是否有所轉變,突然很大方/小氣,或不斷講電話且態度鬼祟,皆很可能是遭詐騙集團洗腦,旁人若及早察覺,或許就能避免一場憾事。

防詐第一步:盤點資產、退休10年前妥善分配

隨著科技愈趨發達,未來的詐騙手法只會更加精明,銀行的任務也變得比以往更複雜。「過往金融業講求顧客至上,但現在來銀行的人可能是詐騙或共犯,變成(銀行)要在第一線質疑他的客戶。」不過銀行端加強把關,民眾的金融素養也應提升充實,才能面對生活中的詐騙風險。

除了素養提升,想降低被詐騙風險,對自身資產的清楚掌握也非常重要。林志潔建議民眾,至少在退休前5至10年就要預先規劃資產,不只妥善安排與盤點金融清單,也可以透過保險、信託等方式穩定管理。「長輩一定要記得,有兩筆錢不能動!一筆是生病的錢,一筆是生活的錢。」若有投資需求,建議至金管會網站查詢合法業者名單,並建議使用額外錢財,避免投資風險影響生活品質。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顧問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劉騏瑋、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82|年長者為什麼會被財務剝削? 如何預防高齡者的財務安全與詐欺防治?哪些特質的人容易被詐騙?專訪林志潔(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 

?Apple:https://pse.is/52re63

?Firstory:https://pse.is/52svrj

?Spotify:https://pse.is/52pqde

?KKBOX:https://pse.is/52rpxm

?Google:https://pse.is/52zphy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加群組送飆股,包你發大財?投資一定有風險,風險來自假訊息?拆穿投資詐騙,聰明理財停看聽

⭐撿便宜卻更傷荷包?話那麼真,貨卻那麼假?小心!「一頁式廣告」騙很大?!

⭐金融市場其實是一場大賭局?一切都是「荷包」問題?任何時事都要解讀出「錢」景?財經新聞被誰「議題設定」了?

⭐為什麼人們喜歡分享假訊息?AI時代,如何用心理學知識打假?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