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查核開箱文】「神明指示」怎麼查?網傳「竹山紫南宮降駕吃素」的查核歷程

2022-02-112022-02-15 謠言風向球

記者馬麗昕/報導

台灣民間信仰豐富,香火旺盛,網路上不時流傳著以「神明之名」的指示,有些民眾信以為真,但有些民眾對此有疑惑,希望查核中心能出面查核。近期網路流傳「竹山紫南宮土地公降駕指示禁宰殺雞隻、忌煮丁酒祝賀…改吃素食」文章,要查核「神明」可不是件簡單的事!紫南宮土地公到底有沒有降駕指示?能以科學理性邏輯查核宗教文化嗎?跟著查核記者來看我們怎麼追查「神明降駕」的查核歷程。

社寮在地吃丁酒文化,網傳「紫南宮土地公降駕要吃素」?

鏡頭拉到南投竹山鎮社寮地區,紫南宮香火旺盛。每年正月16吃丁酒文化是當地重要的祭拜活動,家中若有娶媳或新生男丁,許多信徒會前往當地公廟祭祀閹雞酬謝還願,並且辦桌宴請地方人士,近年更擴大辦理,紫南宮每年採購雞隻,籌措雞酒給地方信徒食用。此民俗意義在於感謝天地賜予家族新生命,普遍存在台灣民間社會。

在今年春節過後,LINE流傳一則訊息「竹山紫南宮土地公降駕說法:切勿宰殺雞隻,煮丁酒來祝賀,此乃廣結惡緣,生命眾生皆平等。酒肉本非吾意,天上天下皆算我,這樣殺生無數罪業深重。」引起民眾疑問,提報給查核中心闢謠機器人來詢問真假,這則傳言也引起記者的好奇。記者出動查核,一步一步的抽絲剝繭,並從中思考驗證信仰傳說的難處。

查核第一步:「竹山紫南宮」廟方近期是否有發生降駕事件?

記者於2月8日致電竹山紫南宮。紫南宮工作人員表示,傳言已經流傳許久,可能是民眾誤傳。紫南宮目前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求發財金、金雞母、安太歲,廟方並未有傳言指稱的「紫南宮土地公降駕禁宰殺雞隻」事件。

紫南宮表示,紫南宮所在地社寮早期有習俗,如果夫妻添丁,要在農曆正月十五以閹雞祭拜、感謝紫南宮土地公,廟方隔天將供品煮成「麻油雞」供信徒享用,就是吃丁酒,傳統延續至今。而今年因疫情關係,在紫南宮管委會主委請示土地公後,決定停止今年大年初一發錢母、十六吃丁酒活動。

記者也採訪「民俗亂彈」執行編輯溫宗翰和台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任林茂賢。

溫宗翰說,傳言論述紫南宮進行勸世傳說,但紫南宮並無乩童,也未有「紫南宮土地公降駕談論禁煮雞酒」事件。林茂賢也說,竹南宮特色為來發財金、吃丁酒,廟方本身並無降駕問事機制、也無乩童,亦無聽說土地公有乩身之案例。但不能排除有可能降駕在其它宫廟指示。

查核第二步:「神明降駕談公廟公共事務」地方如何驗證?

廟方、民俗專家學者雖然都表示並沒有網傳的紫南宮降駕事件。但台中教育大學台文系主任林茂賢也點出,廟本身沒有乩身、問事,但土地公也可能會降駕在其他公廟做指示,這是地方常見之事。

那地方公廟會如何驗證神明對公廟事務的指示呢?

溫宗翰表示,民俗社會自有公共事務的討論邏輯,傳言提及的「紫南宮土地公降駕禁殺雞隻、主丁酒祝賀」說法,屬於社寮紫南宮當地的公共事務,需經由當地公廟討論公共事務的法則,才能確認。

溫宗翰說,根據民間信仰的傳統乩童文化表現,神靈若主動降乩談論宮廟的公共事務,不會降乩在其他地方,會直接在紫南宮所屬的竹山社寮四個里降乩,並且還要經過負責公共事務的地方耆老擲筊向主神確認。有些地方甚至還要有第三個乩童或手轎等呼應,稱之為「三合」,才能確認神明真的是在交代地方公共事務。

溫宗翰說,即使真有神明跑去社寮以外的其他地方起乩,只要不是經過當地公廟的公共事務討論法則,無地方公信力,這是台灣社會普遍的民俗邏輯。而傳言內容目前並非「竹山紫南宮」或其所屬地方的乩童指示,也沒有與紫南宮土地公進行公共性驗證,網路流傳訊息可能是民間人士流傳。

地方公廟有其運作邏輯,但信仰乃信者恆信

從地方公廟公共事務邏輯談及此則傳言,確實能指出傳言的漏洞、也無根據。但對於信仰者,若有人確有此經驗,事實上並無法驗證,無法用查核的角度證明「真與假」。

林茂賢也說,神明降駕交代事情因無法驗證,通常僅供參考,而傳言指稱希望信徒改拜素食祭品,其實也未涉及基本信仰之改變,或圖利特定對象。其動機是基於慈悲,若有信徒相信亦無不可。

在查證的過程,查核團隊在查核之初就以開放的態度,實際採訪和求證,蒐集更多證據和論述。當收集到更多資料,查核團隊思考的是,信仰與科學邏輯本質不同,若以理性邏輯查核信仰經驗的真假,並不合適,不能僅用「查核到的事實根據」來否定民眾的宗教經驗和感受。

最終,查核團隊並沒有發布這一則傳言的查核報告,但查核團隊一步一腳印的扎實功課和思考歷程,在查核路上累積更多經驗。

(代表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