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2023年形勢報告】事實查核組織版圖擴張 財務永續、為打假而遭騷擾是艱鉅挑戰

2024-04-032024-04-08 研究與動態

記者何蕙安/報導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在4月2日國際事實查核日當天,公布「2023年事實查核形勢報告」,2023年不只有22家查核組織獲得IFCN認證,IFCN認證組織的版圖更從2022年的46國大幅擴張到69國,創下歷年之最,顯示追求高標準的事實查核運動更為廣泛與普及,特別是在非洲、中東等地區。

在社群平台成為不實訊息流傳主要管道的今天,超過36%(50家)的受訪成員認為前身為推特的X平台上的虛假資訊挑戰是各平台之最,另有2成(29家)的受訪組織則認為TikTok錯誤訊息構成最大威脅,排名第二。另各有19家、18家的組織認為YouTube、Facebook最危險。

這份報告並顯示,高達8成參與調查的查核組織認為「募資與維持財務永續性」是組織發展的最大問題,顯示在堅守中立、獨立、透明原則下打擊錯誤資訊的事實查核工作,仍是一個舉世普遍的挑戰。

IFCN是目前國際唯一制定有事實查核標準的國際組織,致力於推動事實查核行業標準化。今年是IFCN第六度發布事實查核形勢報告(State of the Fact-Checkers Report),讓人得以一窺全球事實查核工作的趨勢與發展。因應2023年AI技術興起,新的調查也納入查核組織對於AI的使用與看法。這份最新報告共有137個IFCN成員參與問卷作答,占所有認證組織的8成。

IFCN總監安吉.霍蘭(Angie Drobnic Holan)表示,目前IFCN共有超過170個認證組織,遍佈世界各國與涵蓋多種語言,不管是組織大小,預算規模等,以及非營利與營利組織各佔一半的情況,呈現多元趨勢。

圖1:IFCN在4月2日國際事實查核日發布2023年事實查核形勢報告。左一為IFCN總監Angie Holan。(IFCN)

符合國際查核標準的組織數量大增

結果顯示,在2023年,查核組織仍以非營利為主,共有53.28%(73家);另有超過4成屬營利性質。另外有5%為學術背景的組織。跟前一年相比,非營利查核組織的比例略有下滑。

圖2:IFCN認證組織性質自2018年的消長變化,其中藍色條狀圖為非營利組織,橘線為營利查核組織,黃線為學術機構背景的查核組織。(資料來源:IFCN)

若從工作內容來看,3成的受訪查核組織專注打擊網路錯誤資訊,有1成的查核組織只做政治事實查核,超過半數(70家)的查核組織兩者兼作。在媒體素養方面,僅有32%的成員擁有相對成熟的媒體素養項目。

儘管事實查核工作愈來愈普及,但絕大多數查核組織仍是10人以下的小型機構,占受訪組織總數近7成(93家)。整體而言,查核組織在2023年發展態勢仍算穩健,跟2022年相比,有近一半(49.6)的查核組織在2023年增聘員工,另有44.5%維持原有規模。

圖3:受訪事實查核組織的規模。近七成的查核組織員工規模在10人以下。(資料來源:IFCN)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有高達22家查核組織獲得IFCN認證,是繼2018年來最高(註: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是在2018年取得認證)。2020年時,全球有45個國家有IFCN認證的查核組織,這個數字維持了3年;到了2023年則一舉躍升到69個國家。顯示符合國際認證的中立、獨立、透明查核運動更為普及。

不過,儘管全球有更多查核組織獲得認證,但查核組織的成長持續放緩。國際查核運動大約從2010年起起飛,自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出現高峰。在歷經約10年的高速增長,新事實查核組織的數量從2020年起逐年下滑。

圖4:IFCN認證組織獲得認證(綠線)與成立(藍線)的年份情況。(資料來源:IFCN)

面臨騷擾、財務永續仍是查核組織最大挑戰

被問到組織運作上的最大挑戰,高達83%的受訪組織強調是「資金與財務永續性」;「科技工具使用」與「人力與專業」則分列第二、三。另外,有超過7成的組織表示因為對抗錯誤資訊的工作,遭到騷擾。

圖5:高達83%的受訪組織認為組織運作上最大的挑戰是「資金與財務永續性」;「科技工具使用」與「人力與專業」則分列第二、三。(資料來源:IFCN)

從組織預算規模來看,超過3成組織的年度預算在10萬美元至5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萬元1600萬元至),年預算在2萬美元以下(新台幣64萬元)與100萬美元以上(新台幣3206萬元)的組織也各有約1成,呼應了IFCN總監霍蘭組織樣態多元說法。

提到資金,也不得不提到查核組織與社群平台的合作。自從Meta在2016年推出第三方事實查證項目(3PFC),許多IFCN認證查核組織成為Meta的查證夥伴,並仰賴Meta的資金支持。2023年報告顯示,有63%受訪組織有參與Meta第三方查證項目,該比率與2020年的79%有所下滑,但可能與整體認證組織數量增加、Meta凍結查核項目有關。

這份報告也關注查核組織與TikTok的合作情況。根據問卷情況,目前僅有17%與TikTok有合作關係,絕大多數認證組織(83%)仍未與TikTok建立合作關係。

查核組織探索將AI運用於工作中

2023年,隨著ChatGPT與Midjourney等各式AI文字與圖片生成工具的誕生,事實查核組織對於AI生成不實訊息提高警戒,不少組織也在思考如何將AI工具用於查核工作。

根據這份報告,超過4成的查核組織目前未使用任何AI工具,約有35.8%的組織使用AI輔助查核研究,極少數(3家)的查核組織以AI工具建立查核報告草稿,也有約6家的查核組織利用AI工具生成報告之外的素材。截至2023年底,超過一半的查核組織仍未建立關於AI使用的編輯準則,超過3成表示正在著手建立。

被問到認為AI在事實查核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近7成的受訪組織認為仍相當有限,也有13%的組織回答「不確定」,僅有15%的組織認為會扮演重要角色。

整體而言,在如何將AI運用於查核工作上,多數查核組織希望IFCN可以帶頭建立更清楚的工作準則。

推薦閱讀

2020事實查核形勢報告:2020事實查核形勢報告:商業性查核組織快速成長

2021年事實查核形勢報告:IFCN全球報告:查核組織成長放緩 非營利查核組織重回主力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