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識讀新點子】逃避不可恥且有用 數位公民避開過量且惡質的資訊陷阱 保護注意力
記者何蕙安/編譯
在資訊過剩的時代,不管是新聞、遊戲或是廣告,所有的內容都想方設法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進而點擊。面對這些各式各樣釣魚式、沒有答案的標題,人的一天可能面臨幾百次、幾千次的選擇,而最後看到的內容卻是由朋友與演算法替你決定。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指出,現在是時候「批判性忽視」(critical ignoring)—刻意忽略網路上某些資訊的時候了。
在這篇11月8日刊登於心理學期刊《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文章,標題為〈批判性忽視成為數位公民的關鍵技能〉的最新研究中,研究者探討「自我助推」(self-nudging)、「橫向閱讀」(lateral reading)、「不要豢養酸民」(do-not-feed-the-trolls heuristic)等三種「批判性忽視」策略,並呼籲要將三種策略納入數位資訊素養教育中,讓學生得以當前過量、充滿陷阱的「注意力經濟」中保護自己。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雖然這些技能可能需要一定的練習與熟悉,但就長遠來看將有益於更快速的過濾劣質內容,將時間投注在更有價值的資訊上。例如專業事實查核記者就被認為是「橫向閱讀」技能的箇中高手,可以透過橫向的調查與查證,較快速的判斷某個消息的可靠性。
批判性忽視:學習判斷不要再什麼事情上花時間
哈佛大學尼曼實驗室近日介紹了這篇由柏林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的自適應理性中心研究員Anastasia Kozyreva、主任Ralph Hertwig,以及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澳洲心理學家Stephan Lewandowsky,與史丹福認知與教育心理學家Sam Wineburg的新研究。
研究指出,為了抵抗網路上低品質與誤導性的資訊,人們必須發展出新的心理習性,讓有限的注意力之下,判斷哪些資訊該忽略、哪些資訊可以投入多一點時間。
具體來說,『批判性忽視』(critical ignorance)指的是透過選擇性的過濾與封鎖一些資訊,控制其資訊環境,以及減少其暴露於錯誤與低品質的資訊之中。
過往,媒體素養或資訊素養教育特別強調「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對所接收到的資訊獨立思考的能力。
研究認為,儘管「批判性思考」仍然非常重要,但在資訊過剩的數位時代,光是批判性思考已經不夠了:如果人們在本來就應該忽略的劣質資訊上投注能量與批判性思考,代表其注意力已經被該內容所支配與剝削。而「批判性忽視」可以與傳統的批判性思考與資訊素養技能相輔相成,用來過濾掉無用的資訊,進而找尋網路上可靠的資訊。
在這篇研究中,四名研究者共檢視了三種批判性忽視的認知策略,包括「自我助推」、「橫向閱讀」(lateral reading)、「不要豢養酸民」,並建議要將這種三種策略,應該列在學校數位資訊素養的課程內。以下我們將分別解釋三種策略。
自我助推:把這些誘惑你的內容從數位環境移除
「自我助推」(self-nudging)基本上就是關於「控制衝動」,主要就是透過一些小技巧來來組織模式,這些都是經研究減少看螢幕的方式。原理就像想要飲食控制的人,把高熱量的零食藏在比較難拿到的地方。
比較極端的自我助推則包括「移除誘惑」,例如暫停更新那些最常讓你分心的社群APP(或至少停止一段時間)。研究顯示,減少網路活動也會小幅的減少關於政治新聞的事實資訊,但並不會減少政治參與,同時也可以減少政治極化。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助推」的收穫的確可能會伴隨潛在的損失,例如雖然一方面增加了線下生活的時間,但也會接收到較少的資訊。但「自我助推」的重點並非優化資訊吸收,而是幫助人們重新獲得對於資訊環境的控制,並且將環境調整符合自己的目標,更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與注意力。
橫向閱讀:離開原先的內容,從網路上其他的資料來驗證該內容的可信度
「橫向閱讀」(lateral reading)則是用來對抗「錯誤/誤導性資訊」的認知策略。當人們遇到一個可疑的資訊時,在欠缺相關背景知識的情況下,不要在可信度不明的資訊上繼續挖掘;反之,可以橫向移動到其他的資訊來確認,例如多開幾個網頁視窗去搜尋作者、組織與其說法。
2019年由史丹福認知與教育心理學家Sam Winebur主導的一項研究證明了「橫向閱讀」的有效性:該研究找來了45個具有一定知識水準的網路使用者,包括10名有博士學位的歷史學家、25位史丹福大學學生,以及10位專業事實查核記者,來分析特定政治或社會議題的相關網站或網路資訊的可信度,結果事實查核記者的查證結果更為正確、花費時間也更短。
研究分析指出,與其在不熟悉的可疑網站進行深度調查研究、找出有問題之處,事實查核記者會策略性忽視網站本身,在快速掃過該網站後就先打開新的視窗, 搜尋該網站的資訊。如果橫向閱讀顯示該網站是不可信的,花時間調查這個網站顯然是浪費寶貴的時間與能量。
研究者指出,儘管「橫向閱讀」的策略需要一定的動機與時間去學習與練習,但就長遠來看有一定效益。在前面提到的實驗中,在一些受測題中,事實查核記者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判定某個資料來源的可信度。
不要豢養酸民:不要用你的注意力來獎勵這些惡意的行動者
最後,研究者提醒,有時候我們要忽略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製造出這些內容的人」。很多有問題的網路行為,例如散播騷擾與假訊息等,通常背後都是真實的人,而且是集中在少數非常活躍的行動者。例如一份針對2021年2-3月的反疫苗訊息的研究顯示,65%的反疫苗訊息可以追溯到特定的12人。
儘管這些人是少數,但這些陰謀論者與科學否認者的聲量有時足以造成傷害。他們的做法是創造一個根本不存在的辯論,吸取人們的注意力。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忽略他們」,拒絕與這些人、這些人的推文或論點互動。
但研究也強調,忽略的同時,需搭配同時向社群平台舉發這些惡意行動者,讓這些平台對這些惡意行動者採取行動;社群平台也不應該縱容這些酸民與科學否認者散播的假資訊放在那邊,必須採取行動,讓用戶知道這是有問題的內容。
平台的內容控管政策應該要在第一線對抗這些有害的網路行為,網路用戶的批判性思考與刻意忽視不該是平台與立法者T層級在對抗不實訊息的解方。
推薦閱讀
【反疫苗是一門生意】研究報告:反疫苗假訊息12人幫 大賺疫情黑心錢, 2021年7月23日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