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公開信背景故事】全球事實查核組織呼籲:YouTube應提高透明度 引入事實查核機制
記者何蕙安/報導
全球查核組織12日同步發布致YouTube執行長公開信,呼籲YouTube採取行動解決該平台的不實訊息問題,並與獨立查核組織建立合作機制。該公開信行動實際上已醞釀多時,在2021年年底的全球事實查核高峰會上,多家查核組織即呼籲YouTube提高透明度,並且引入事實查核合作機制,在含有錯誤訊息的影片加上事實查核或是補充資訊。
在2021年10月底的第八屆事實查核高峰會(Global Fact 8)上,英國事實查核組織《Full Fact》政策與合作夥伴經理菲比.阿諾(Phoebe Arnold)組織了一場名為「全球查核社群想從YouTube平台得到什麼」的座談。參加者包括來自菲律賓、德國的查核組織代表,以及甫發布YouTube研究報告的非營利組織;YouTube也有受邀,但並未派出代表參加。
圖文版(可左右滑動)
作為僅次於臉書、全球訪問數第二高的社群平台,以影音服務為主的YouTube平台為事實查核組織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現階段技術仍難以監控YouTube上含有不實訊息的影片,而YouTube應對不實訊息「重歐美市場」的傾向,也讓許多來自非英語系與發展中國家的查核組織吃足苦頭。
阿諾表示,相較於臉書等其他主要社群平台,YouTube迄今在打擊不實訊息方面「做得最少」且透明度極低,既沒有與事實查核組織合作,也沒有在帶有錯誤資訊的影片加上警示標籤或提供脈絡背景資料,讓事實查核社群十分憂心。
在這場座談中,阿諾與查核組織討論了事實查核工作在YouTube平台面臨的挑戰,並且探討如何與YouTube合作、減少有害不實訊息傳播,並將事實查核融入YouTube平台之中。這些內容也被彙整進今天發布的公開信之中。
「在YouTube上查核,感覺就好像被丟在大海的中央,找不到方向;到底平台上在流行什麼、哪個不實訊息問題最大,我們一無所知。」 阿諾說。
圖1:英國事實查核組織《Full Fact》政策與合作夥伴經理菲比.阿諾(Phoebe Arnold,左上)、菲律賓調查媒體與查核組織《Rappler》數位策略主管潔瑪.曼多薩(Gemma Mendoza,右上)、Mozilla資深行動倡議經理布蘭迪.葛金克(Brandi Geurkink,左下)與德國獨立媒體與查核組織《Correctiv》發行人大衛.薩拉文(David Schraven)/擷自座談影片
事實查核組織批YouTube無作為
YouTube平台上的不實訊息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大挑戰。在《Full Fact》正在進行的研究中,已經訪問超過30個查核組織,並蒐集到超過250個YouTube不實訊息影片案例,顯示該平台上不只充斥了包括新冠肺炎、疫苗與癌症療法等有害人體健康的錯誤健康資訊,也有帶有政治目的、分化社會與宗教的不實訊息。多數影片迄今仍留在YouTube平台上。
菲律賓調查媒體與查核組織《Rappler》數位策略主管潔瑪.曼多薩(Gemma Mendoza)舉例,該組織在2018年查核了一個荒謬的YouTube影片,宣稱菲國已故獨裁者馬可仕家族擁有100萬噸的黃金,這篇查核報告甚至在2019年的全球事實查核高峰會入選「最奇怪查核報告」的決賽名單。
「我們當年(2018年)查核這則影片時,影片有100萬的瀏覽數;我剛剛(2021年10月)在看,現在觀看數已經達到了210萬。」曼多薩說,「YouTube到今天都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曼多薩解釋,該影片儘管非常可笑,但卻被用在政治目的上:馬可仕之子2022年出馬角逐總統之位,並面臨種種的貪污與贓款的醜聞纏身,這支影片卻被用來解釋其財產來源不明,導致實際的議題被隱藏在這支YouTube影片之後。
移除內容的作法引發爭議
「據我們的觀察,YouTube要為德國至少一半的不實訊息負責。」德國獨立媒體與查核組織《Correctiv》發行人大衛.薩拉文(David Schraven)
薩拉文表示,YouTube當前採取的措施「完全沒用」,其在德國主要是移除其認為違規的內容,但因為缺乏透明度,所以常被認為獨裁,也易陷入「言論審查」的批評;此外,YouTube執行標準不一,例如封鎖了俄羅斯國營媒體RT的頻道,卻放任其他發佈類似、甚至更惡劣的內容的頻道在平台上活躍。
「如果我們只是採取刪除內容的作法,不但不會解決不實訊息問題,還會創造更多新問題。」他強調。
阿諾也表示,根據YouTube前陣子發布的聲明中,YouTube顯然是把應對不實訊息的討論,塑造成內容「刪與不刪」的二分法。
研究:高達七成的「後悔影片」來自YouTube推薦
專注在網路公共議題的非營利基金會Mozilla 2021年7月發佈了一個關於YouTube演算法如何推播有害資訊的研究,該研究建立了一個瀏覽器擴充元件「RegretsReporter」,召集了全球逾3.7萬個YouTube用戶協助回報其「觀看後覺得有害、產生負面影響、後悔觀看的影片」,最終共蒐集了3362個「後悔影片」,發現有高達70%的「後悔影片」來自YouTube的演算法推薦(約7.7%來自搜尋結果)。
這些「後悔影片」的內容五花八門,從散播新冠疫情恐慌、否認氣候變遷,到宣傳美國2020年大選舞弊說法等,包括不實訊息、仇恨言論與暴力影像。
「YouTube的演算法甚至向其用戶推薦了違反政策的影片,包括推薦一些日後被移除的影片,如健康類不實訊息。」Mozilla資深行動倡議經理布蘭迪.葛金克(Brandi Geurkink)指出,另個問題是,在其研究的案例中,有40%被移除的影片並未解釋原因,這樣的不一致讓其團隊難以了解該平台演算法的全貌。
「YouTube演算法每天帶動了超過7億小時的觀看時間… YouTube應該要對於其平台與演算法更加透明。」她說。
非英語系事實查核面臨更大挑戰
全球事實查核記者面臨的另個問題,是沒有適當的工具可以監測YouTube上的不實訊息。此外,不像文字傳言可以使用關鍵字來搜尋,影片傳言目前仍欠缺有效的偵測工具,必須看完才能知道內容;儘管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音訊轉文字的轉譯工具可以使用,但許多語言的轉譯工具品質欠佳,特別是英語之外的語言。
曼多薩表示,特別是現在YouTube平台上有許多影片是以菲律賓語流傳,但市面上目前仍欠缺可用的文字轉錄工具,導致事實查核記者必須把整個影片看完才能查核。這樣的作法不只耗時,而且記者長時間觀看這些含有瘋狂傳言的影片,也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在德國,《Correctiv》也遭遇類似的挑戰。當被問到《Correctiv》如何應對YouTube平台上動輒數十分鐘、交織了不實訊息、意見與正確資訊的「否認新冠疫情」影片時,薩拉文表示,因為查核上耗費太多時間與精力,其團隊不再處理此類影片。
葛金克團隊的研究也呼應了非英語系國家查核組織面臨的困境,在其蒐集到的「後悔影片」資料庫中,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的影片數量,比英語國家高出60%,顯示YouTube平台在對抗不實訊息上,有明顯的地理差異。
「很多社群平台都把重心放在較大的市場,像我們這種廣告市場較小的國家,就常常被忽視。」曼多薩指出,偏偏這些國家通常媒體與新聞業都不是很成熟,使得當地人民在接受資訊上格外脆弱。
以查核影片對抗不實訊息影片
現階段YouTube尚未提供有效的方式在其平台上呈現已查核過的資訊。對於YouTube可以怎麼改善,事實查核記者與研究者認為可以針對帶有錯誤資訊的影片,以上字幕、連結等方式,引導觀眾看到更多資訊。各組織也在探索各種有創意的方式,讓看影片的人可以接收到準確資訊。
薩拉文認為,關鍵是在含有錯誤資訊的影片中提供事實查核內容或相關背景資訊,而且「一定要以影片的方式呈現」。「必須要採取與不實影片『同樣的形式』,是用戶可以觀看的,而不是用讀的…沒人會在YouTube上讀東西!」
《Rappler》也曾經試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作法:他們模仿含有錯誤資訊的熱傳影片的風格,以聳動、強烈視覺感的影片來發布查核報告。曼多薩說,這樣的努力雖然勉強讓其查核影片擠進演算法推薦,但跟「原版」的不實影片相比,不實影片的瀏覽數還是把查核影片甩在後頭。
薩拉文提醒,YouTube其實已經有「把文字嵌在影片上」的技術,也就是「廣告」——代表YouTube可以使用同樣的方式,把事實查核與補充資訊帶到影片之中,供公眾公開辯論;如此一來,也不用移除影片,避免激發更大的爭議。
「新的一年,希望可以實現以影片的方式查核YouTube內容,而且YouTube應該要為此付費。」薩拉文說,「他們(YouTube)創造了這個混亂的情況,他們必須要自己收拾乾淨。」
參考資料
Global Fact 8 座談影片 <What does the fact-checking community want fro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