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特拜登筆電郵件門】美國媒體與查核組織步步為營 打新聞硬仗
記者何蕙安、陳慧敏/編譯
美國2020總統大選倒數三周,美國保守派八卦報《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宣稱得到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提供的筆電硬碟資料,當中包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次子杭特‧拜登的私人信件,進而指稱拜登父子涉嫌「通烏門」。
擅長操弄選戰議題的川普前首席顧問班農(Stephen Bannon)是發動故事的主角之一。他除了共同發動此話題,更同時在布萊爾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 Network)報導杭特在中國關係良好,指其政商關係可能會影響拜登的中國政策。
相似的情節,曾出現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10月,當時FBI宣布調查希拉蕊電郵,上演「十月大驚奇」,希拉蕊的選舉結果可能也因此反轉。面對可能成為拜登醜聞的杭特「筆電郵件門」,拜登陣營目前以冷處理來對應,而美國的媒體、查核組織和社群平台又如何對應大選前的這一場新聞硬仗?
圖1:《紐約郵報》10月14日以斗大的頭版報導疑似是杭特外洩的郵件。擷自《紐約郵報》
選前的爆炸性醜聞 媒體跟進或力守查證線?
有關杭特與烏克蘭企業的利益糾葛,以及他頂著副總統爸爸光環遊走各國之情事並非新聞。川普陣營屢以杭特複雜的政商關係攻擊拜登,甚至打電話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調查拜登父子,美國眾議院因此在2019年對川普發動彈劾案。而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國安委員會與財政委員會也對拜登發起調查,但在9月底發布的調查報告並未提出拜登貪腐或行為不當的證據。
《紐約郵報》(下稱《紐郵》)10月14日刊出、號稱獨家取得的杭特筆電硬碟郵件,有一封烏克蘭能源公司布里斯瑪(Burisma)高管波茲哈施奇(Vadym Pozharskyi)在2015年4月的信件,信中感謝杭特穿針引線介紹其父親。《紐郵》報導以此信件作為關鍵證據,推稱拜登濫權通烏,在2016年3月施壓烏克蘭,以裁撤當時調查布里斯瑪的總檢察長。
面對此「爆炸性消息」,美國媒體並未跟風報導。Poynter資深作家Tom Jones昨(20)日撰文表示,主流媒體受到2016年希拉蕊電郵事件的教訓,在處理此次《紐郵》爆料更為謹慎,避免成為烏賊戰的幫兇。他觀察,目前除了保守派媒體,主流媒體在查證後並未給予這個故事太多版面。
美國知名媒體的記者、事實查核部門與老牌查核組織,更直接針對《紐郵》報導的關鍵細節,進行驗證與查核,發布質疑《紐郵》報導證據不足的分析性文章。
美國媒體和查核組織發布的文章,查核以下三個重點查核:
一、檢視筆電信件
《華盛頓郵報》查核團隊《Fact Checker》負責人與主任記者Glenn Kessler發布的分析文章,檢視《紐郵》提供的2015年4月信件。他指出,《紐郵》並未提供信件的原始資料,難以辨識此信件和其硬碟資料是否屬於杭特本人。
美國查核組織《FactCheck.org》則針對川普於10月14日在競選場合上引述《紐郵》報導、指「拜登威脅烏克蘭開除正在調查杭特公司的檢察長」的言論發布查核報告,指難以查證《紐郵》公開信件的真實性,無法確認是否屬於杭特;同時,從信件內容也無法推論有此會見,也不能作為拜登的「通烏」證據。
另一個美國政治查核組織《PolitiFact》也發布分析文章〈檢視紐約郵報關於拜登與一場烏克蘭會議的頭條〉指出,由於《紐郵》僅提供郵件影像,並未包含任何詮釋數據(Metadata ),缺乏每封電子郵件會有的唯一識別代號(Message ID)與郵件的生成時間,無法判定信件真偽。
美國媒體CNN在內的主流媒體報導時也多表示,「《紐郵》的原始來源粗糙」。
二、採訪拜登烏克蘭事件的相關人士
各查核媒體也試著與可能涉及《紐郵》故事的當事人與參與者求證。
《FactCheck.org》取得來自拜登陣營、時任拜登烏克蘭事務顧問Mike Carpenter的聲明,聲明中指出:「從來沒有(《紐郵》報導中提到的)會議。當時副總統所有跟烏克蘭有關的會議我都有參加,但我從來沒有聽過這個人,這件事是我第一次聽到。」
拜登陣營發言人Andrew Bates接受《PolitiFact》採訪時,也否認《紐郵》宣稱的會議曾經發生過,強調《紐郵》從未就該郵件的存在與內容採訪過拜登陣營,也沒有告知過關於杭特筆電資料外洩的事。
《華盛頓郵報》查核組織《Fact Checker》則聯繫上杭特的律師George Mesires。後者強調對於郵件來源毫不知情,「我非常確定的是,報導裡宣稱的會見是子虛烏有。」
三、提供拜登「通烏門」事件的完整脈絡
《Fact Checker》針對此事件的分析文章,提供了去年9月眾議院對川普展開彈劾調查時發布的解釋影片,介紹川普施壓烏克蘭調查拜登父子「通烏門」的前因後果,直指《紐郵》的報導僅是「重複川普一再宣揚的錯誤說法」。
圖2:《華盛頓郵報》查核團隊《Fact Checker》日前在解析川普的彈劾案時,就製作相關影片分析拜登父子與烏克蘭事件的關聯,圖為該團隊製作的關係圖。擷自《華郵》
以調查報導挖掘隱身的行動者
根據《紐郵》的說法,其取得杭特硬碟的故事頗為離奇。《紐郵》表示,該筆電是在2019年4月被送到拜登故鄉達拉瓦州的電腦維修中心,但因為顧客從未回來領取筆電,店家最終在檢視筆電硬碟後,將資料送給美國情報局,並將另一份備份交給川普私人律師和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他與川普前首席策士班農出面踢爆此事件。
對於發動此事件的關鍵行動者,由於查核組織受限於查核報告使用的方法學,查核組織與媒體試著改採分析性文章和調查報導,針對《紐郵》故事提出疑點,進行深度的剖析與追蹤。
如《FactCheck.org》在分析性文章點出朱利安尼角色疑慮。朱利安尼曾前往烏克蘭與當地官員合作調查拜登,合作對象之一是被美國反間諜與安全中心認定、聯手俄羅斯影響美國選舉的的烏克蘭議員Andriy Derkach,兩人還在去年底一起上節目,指控拜登貪腐。
《紐約時報》則透過採訪五位《紐郵》媒體工作者,在10月18日發布調查報導,追查這則「獨家」的產製過程。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據兩位不願具名的《紐郵》記者透露,儘管該篇文章主要由資深記者Bruce Golding完成,但他對於該篇文章的可信度也有所顧慮,拒絕在文章上署名。最終掛名的兩位記者中,一個完全沒有參與報導,在文章刊出後才知道「被掛名」,另一名記者則是才剛進入《紐郵》,在此之前沒發表過任何署名文章。
據《紐約時報》的查訪,很多《紐郵》內部的員工質疑該報是否盡到查證責任,對於爆料的來源可信度與時間點有所顧慮。
《紐約時報》指出,《紐郵》的消息來源主要來自班農與朱利安尼。班農早在上個月就告知《紐郵》相關情報,而朱利安尼是在10月11日的時候把硬碟資料交給紐郵。《紐郵》最終在三天後、10月14日刊出該消息。
社群平台在新聞火線的挑戰
在「杭特郵件門」事件同時站上新聞火線的,還有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等社群平台。
臉書發言人安迪.史東(Andy Stone)在10月14日《紐郵》出刊的當天下午就推文表示,「我想要強調,該篇報導必須由Facebook第三方事實查核合作夥伴進行查證。同時,我們正在減少該文章在臉書上的傳播。」
臉書在美國大選期間,採取打擊不實訊息的積極措施,當查核組織已著手查核某一可疑訊息,且高度確信該訊息為不實內容,臉書會同時替查核組織爭取時間,降低該訊息的傳播速度。
推特則是在《紐郵》新聞一出後,就快速出手封鎖該報導網址。當推特用戶想要轉推該報導網址時,推特平台會顯示:「由於這個連結被推特或是我們的夥伴判定具有潛在傷害,所以你的推文無法發送。」
圖3:拜登的競選對手、美國總統川普抨擊推特與推特的作法「很糟糕」。擷自Twitter
由於推特從未公開與事實查核機構合作,美國查核組織《PolitiFact》總編輯安吉.霍蘭(Angie Holan)質疑推特所謂的「夥伴」身份:「推特是否有秘密跟任何事實查核組織合作?若有,這是個大新聞。」
對於各界湧入的責難,推特資安團隊15日凌晨解釋,該平台政策不允許遭駭來的內容、以及會洩露個人隱私資料的內容在該平台上流傳,強調《紐郵》的報導違反了該兩項政策。
《Politico》報導,在強大的抨擊壓力之下,推特在同日深夜、也就是不到24小時內,即承諾將會修改關於以駭客形式非法取得的資料的政策,但強調因為《紐郵》內容涉及電子郵件等個人資訊,仍會繼續禁止用戶分享連結。不過,16日的時候,人們已經可以正常的分享該連結。
「推特到底是怎麼樣把這件事情搞得這麼難看?」美國媒體《VICE》在〈推特是怎麼把杭特筆電故事弄得更糟〉的文章開宗明義地講到,強調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2016年就曾發生資料洩漏事件,當時遭到美國大眾與上百個假俄羅斯帳號大傳特傳,但推特在4年後仍沒有準備好。
推特法務與安全部門主管Vijaya Gadde最新的推文串解釋了推特目前的作法:推特將不再移除駭客形式取得的內容(除非是駭客本人分享該資訊);此外,推特將不再禁止用戶分享連結,而是改以說明文字提醒用戶。
這場事件也顯示,社群平台針對2020美國總統大選不實訊息採取的任何動作,都會引發另一場政治風暴。共和黨主掌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本週一(19)日表示,將在10月22日決定是否傳喚推特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臉書CEO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說明該平台是否有打壓言論自由與審查用戶言論的情況。《Politico》報導,推特、臉書、Google的CEO也預計在28日出席國會聽證會。
參考資料
The Washington Post FactChecker <Hunter Biden's alleged laptop: An explainer> 2020.10.15
FACTCHECK.ORG <Trump Revives False Narrative on Biden and Ukraine> updated on 2020.10.16
PolitiFact <A look behind the NY Post headline about Joe Biden and a Ukraine meeting>2020.10.15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Post Published Hunter Biden Report Amid Newsroom Doubuts>2020.10.18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Without methodology or transparency, Facebook and Twitter become the ‘arbiters of the truth’>2020.10.15
POLITICO <In reversal, Twitter lets users link to unverified New York Post report>2020.10.16
VICE <How Twitter Made the Hunter Biden Laptop Story Even Worse>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