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YouTube Instagram TikTok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協助救災後發燒、有傳染病?  「鏟子超人」災區防護指南 

2025-10-042025-10-04 議題觀察室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記者/陳偉婷;責任編輯/陳偉婷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堤,大批人力進入災區協助救災。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堤,大批人力進入災區協助救災。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造成光復鄉重大災情,大批民眾湧入災區救災,「鏟子超人」義行讓人感動,但也有專家直言,大批志工進入災區,不排除會造成當地負擔,也可能會因裝備不足讓自己置於險境。

社群平台近日來也有諸多分享,宣稱從災區幫忙回來後開始發燒、有人橫紋肌溶解;也有新聞報導稱有民眾幫忙救災後皮膚粉刺變蜂窩性組織炎、騎車摔車後染皮蛇等,心情抒發之餘可能不小心夾雜錯誤資訊。

網路和媒體出現「鏟子超人」救災返家後身體不適的訊息。(查核中心擷圖)
網路和媒體出現「鏟子超人」救災返家後身體不適的訊息。(查核中心擷圖)

近期正逢中秋和國慶連假,不少熱心民眾趕赴花蓮,社群也有網友分享,現場還是需要志工人力,但可能未必清楚災區需求、不知道要做什麼,民眾可參考光復救災資訊整合網,確認各處的人力需求。

查核中心也採訪日前到光復災區民間醫療站服務的許鈺敏醫師及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社團法人台灣防災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信瑜,提供前進災區的先備知識,助「鏟子超人」們發揮助人戰力又保護自己。

進災區前要有先備知識 不習慣戶外長時間勞動者可能不適合

單信瑜表示,志工們進入災區除了要有個人的防護裝備,更重要的是必須對自己可能發生的狀況有所警覺。首先,天氣很熱,很多民眾可能未必習慣長時間戶外勞動,會有熱傷害、中暑、熱衰竭的風險,如果出了狀況,可能會加重災區的負擔。因此建議,如果平常不習慣戶外工作的人,要權衡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負荷。

光復鄉多處被泥水淹沒,街道一片狼藉,民眾和志工需要在戶外大量勞動。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光復鄉多處被泥水淹沒,街道一片狼藉,民眾和志工需要在戶外大量勞動。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第二,現場的環境條件不好,儘管水和汙泥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水流過畜牧農田、民眾家裡等地方,可能會帶進很多髒的東西,如果個人防護裝備不完整,手腳皮膚接觸到泥沙或水,可能會過敏、若有傷口可能會感染。

至於外界擔心到災區會把傳染病帶回家,但單信瑜說,災區並不是疫區,儘管泥水、土壤裡可能有一些細菌,但這是傷口接觸受汙土壤後引發的問題,不是人傳人的傳染病。

災區條件艱困挑戰適應力 注意「替代性創傷」

除了注意身體,到災區當志工也要考量自身的適應力。單信瑜說,到災區就要配合災區的作息和運作時間,飲食狀況要適應災區整備,什麼時候吃、吃什麼,適應性要提高。

單信瑜說,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這是很多救災人員容易出現的情緒和身心反應。儘管志工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災難當下的恐懼,但看著災區的景況、接觸到災民,會感同身受而感到極大的悲痛,後續儘管離開災區也未見舒緩、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辦。志工要進災區前應該對此狀況有所認識,學習舒緩心情、轉移焦點、切換心理狀態,後續若出現相關徵兆,應尋求心理諮商的專業協助。

災區景象可能讓人觸景傷情,專家提醒要注意心理健康。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災區景象可能讓人觸景傷情,專家提醒要注意心理健康。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實用小物降低受傷風險 護目鏡、透氣膠帶、防蚊液必備!

根據小兒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許鈺敏現場觀察,近日天氣炎熱,志工到災區幫忙很多時候都是戶外活動,且是大量的體力活,最常看到的身體狀況是各種穿刺傷、割傷、眼睛結膜炎、抽筋、中暑等。因為現在也是流感季,也有蠻多災民有呼吸道症狀。志工若到要災區,可以準備一些實用小物降低受傷風險。

許鈺敏說,如果打算在戶外長時間工作,可準備帽子,也可以準備吸汗的頭巾。因挖土的時候土很容易亂噴,若噴到眼睛,很可能造成結膜炎;如果天氣很好、街道風飛沙大,眼睛也會很難睜開甚至會發炎,因此可以戴護目鏡。若無護目鏡,也可以隨身攜帶小瓶的生理食鹽水,如果眼睛被噴濺或不舒服,可以立即沖洗。

口罩也是必備小物。許鈺敏表示,除了風沙,很多居民都有感冒或流感症狀,戴口罩可以降低呼吸道疾病傳染風險。

到災區救災可能會有外傷、感染、過敏、中暑風險,須小心防護。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到災區救災可能會有外傷、感染、過敏、中暑風險,須小心防護。 (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許鈺敏說,到災區救災建議穿長袖,或上身短袖加袖套,可降低髒東西接觸皮膚的過敏症狀。因為「鏟子超人」會一直手握工具,手掌心、指節很容易摩擦受傷,建議可以準備一捲透氣膠帶,在手掌和指關節鬆鬆地纏上幾圈透氣膠帶,再戴上防水的乳膠手套,最後套上布手套或防穿刺手套,以免被泥土中的尖銳物刺傷。如果受傷,也建議一定要打破傷風疫苗。

至於雨鞋,許鈺敏說,一定要買大一點,且加裝鞋墊、穿上厚的運動襪。

災區可能也會有蚊蟲,很多人被蚊子咬傷之後抓破皮,增加感染風險,最好準備防蚊液和止癢藥膏。

女性別穿瑜珈褲 救災小心熱衰竭

不少女性會穿瑜珈褲到災區,許鈺敏表示,瑜珈褲不防刮,且一旦受傷,無論是要檢視傷口或上藥,會因為褲子很難脫而無法進行,需要請其他志工跑很遠去物資站領長褲回來換,保護自己請不要穿瑜珈褲。

許鈺敏也提醒,天熱很容易中暑,一定要多喝水,也建議隨身帶鹽糖、鹽錠,可以避免電解質失衡導致抽筋。如果出現頭暈、喘不過氣、有虛脫感,要快點找陰涼處休息,盡量坐下來,把長袖衣物捲起、袖套脫掉。如果很不舒服,一定要到醫療站尋求專業協助,近日陸續都有中暑熱衰竭的病人經由醫療站送醫。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淹沒光復景象。(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淹沒光復景象。(Top Image/ REUTERS/Ann Wang)

身體不適別勉強救災 災區現缺專業志工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去災區,許鈺敏說,如果本身身體狀況不好、有呼吸道傳染病,或有長期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控制不穩定者,災區的困難環境可能會加劇急性發病風險。此外,也不建議爸媽帶孩子到災區做「生命教育」,可能會增加額外的負擔。

根據中央社10月3日的報導,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第一階段的居家清理已完成,目前街道清淤仰賴機具,不需過多人力。需要的志工類型包括水電、泥作、木工等專業志工,可協助居民進行排水溝、地下道等修繕。

延伸閱讀:

洪災後可能增鉤端螺旋體感染風險, 但不會透過衣物傳染

國軍化學兵光復鄉環境消毒,使用稀釋過後的漂白水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立案字號 新北教社字第1092527630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 衛部救字第1141362484號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歷年得獎紀錄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