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熱傳影片稱「新發明一種可在水面行走的鞋子」;經查證,網傳影片為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且影片裡的鞋底面積太小,無法提供足夠浮力支撐人在水面行走。
一、網傳影片具有光影不自然、文字模糊扭曲等AI生成影像的典型特徵,且經數個線上AI工具檢測也發現,網傳影片有高機率為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
二、物理教師表示,鞋子必須有一定程度的體積,才能產生足夠浮力支撐體重;不過,網傳影片裡的鞋子底面積很小,不太可能讓人浮起,且恐怕難以平衡。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日社群平台流傳「可以在水面行走的鞋子」影片,聲稱是最新研發的產品,穿上後就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
查核
查核點:網傳影片是真的嗎?
網傳影片有高機率為AI生成,市面上查無此發明
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發現影片裡的光影不自然、文字模糊扭曲等,均是AI生成影像的典型特徵。
查核中心進一步利用Hive Moderation、Decopy AI、was it AI等數個線上AI檢測工具來檢驗網傳影片,結果發現,網傳影片有極高機率為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

另外,查核中心也利用「水面行走、浮力、鞋」等關鍵字透過google搜尋,但並未找到市面上有類似的鞋子或相關新聞報導。
不過,可以找到科學實驗節目《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2007年播出的節目影片,主持人多次嘗試製作可以讓人在水面上行走的鞋子,但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網傳「水上行走鞋」鞋底面積太小,無法提供足夠浮力
查核中心採訪台北市高中張姓物理教師。張老師表示,人要像網傳影片一樣在水面站立行走,基本上有幾種可能,第一是「浮力」,就像船能在水面航行一樣,因此鞋子必須有一定程度的體積,才能產生足夠浮力支撐體重;不過,網傳影片裡的鞋子底面積很小,不太可能讓人浮起,且恐怕難以平衡。
第二是「表面張力」,例如昆蟲可以在水面上行走,但水的表面張力無法支撐人的體重。
第三是「速度」,如果速度夠快、有足夠的反作用力,能在下沉前讓身體向前,也許就能辦到,不過網傳影片裡的鞋子底面積很小,能否真的讓人「站在水面」還是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