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網傳圖片「紅色房子在洛杉磯野火倖存」?

 影像都不是近期加州大火畫面

  • 錯誤
  • 國際

發佈:2025-01-15

更新:2025-02-05

報告編號:3434

記者:吳仲安、曾慧雯

責任編輯:陳培煌

  • 錯誤
  • 國際

發佈:2025-01-15

報告編號:3434

記者:吳仲安、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培煌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補充資料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美國加州洛杉磯多處野火肆虐。近日網傳2張圖片稱是洛杉磯野火中倖存的房子。經查一張是AI生成,另一張是挪用2023年夏威夷火災畫面。
一、專家協助檢視網傳圖片一,經檢測可發現是AI生成圖片。另以Google「SynthID」偵測,結果顯示網傳圖片是使用Google AI生成,並非真實畫面。
二、網傳圖片二經查為挪用2023年夏威夷毛伊島大火畫面,與近期洛杉磯野火無關。
因此,網傳圖片皆非近期洛杉磯野火畫面,為「錯誤」訊息。

背景

美國加州洛杉磯正面臨史上最嚴重的野火,近日在社群平台上流傳兩張圖片,顯示一棟紅屋頂的房屋矗立於火災廢墟。有傳言聲稱此次野火是人為縱火,甚至炒作陰謀論;也有傳言將圖片與宗教信仰聯繫,指稱「這棟紅屋因屋主信仰宗教、常做善事,幫助非洲貧困兒童而得以倖免於難」。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兩張紅色屋頂房子的圖片,是這次洛杉磯野火倖存房屋?

圖一:網傳圖片為AI生成圖

(一)成功大學統計學系副教授許志仲協助檢視網傳圖片,許志仲說,網傳圖片為AI生成影像。

許志仲使用成大開發的ACVLab「DeepFake Detection 深偽偵測」工具檢測,根據系統偵測顯示出可能有瑕疵之處,如房子四周的植物,有高機率為AI生成。

「DeepFake Detection 深偽偵測」偵測結果/許志仲提供
「DeepFake Detection 深偽偵測」偵測結果/許志仲提供

(二)查核中心以Google 「SynthID」偵測,結果顯示網傳圖片是由 Google 的 AI 技術生成。許志仲表示,如果偵測工具是基於該公司自身開發的技術,通常會對該模型的特性非常了解,例如知道模型可能出現的缺陷或特徵。因此,可以針對這些特點設計出更有效的偵測工具。因此,這類工具在偵測特定模型時,通常會有更佳的效果。

SynthID偵測結果/查核中心擷圖
SynthID偵測結果/查核中心擷圖

圖二:網傳圖片挪用2023年夏威夷大火畫面

(一)查核中心將網傳圖片利用Google以圖反搜,可查找到瑞士網路媒體《Blue News》在2023年8月22日刊登的一篇報導,稱這是2023年8月夏威夷毛伊島大火後的照片,照片中這棟紅色屋頂的房屋奇蹟般地完好無缺。

查核中心利用「hawaii red roof house」等關鍵字利用Googel搜尋,可找到國際媒體如《洛杉磯時報》、《CBS》、《BBC》、《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紐約郵報》等,在2023年8月夏威夷大火期間均有相關報導。

據上述報導內容,照片中的紅屋頂房子並非火災中唯一倖存的房屋。火災發生時,屋主夫婦正在美國麻州探訪親友,他們也很訝異自宅能夠倖免於難,屋主表示這棟房子已有百年歷史,為木造建築,也未經任何防火處理,不過火災前他們正好為了預防白蟻,清除房屋周圍的落葉、在地面鋪設石頭,並且以金屬取代瀝青屋頂,可能是這些作為也起了防火效果。

媒體報導也有採訪專家意見,顯示屋主清除周圍的易燃植被、鋪設石頭等作法,確實具有防火功能,且這棟房子的三邊分別與海洋、公園空地與道路接壤,距離鄰居房舍不太近,也是讓它能逃過祝融之災的關鍵之一。

不過,媒體報導並未提及網傳「屋主是一位宗教人、做慈善工作幫助非洲貧困兒童」等內容。

(二)根據國際查核組織《Newschecker》查核,網傳圖片實為2023年夏威夷毛伊島大火影像,與近期洛杉磯野火無關。

補充資料

查核中心使用「HIVE moderation」、「sightengine」偵測傳言圖片一,結果顯示低機率為AI生成。許志仲解釋,現代偽造影像太多,且生成技術種類繁多,除了偽造影像外,可能還會進一步處理如模糊化,都會增加辨識難度,這也是導致這些偽造內容較難被偵測的原因之一。

  • 【破解社群傳染病焦慮】台灣群體免疫高!麻疹小規模流行 沒有大疫情
  • 全球事實查核社群致馬克祖克柏的公開信
  • 尚無科學證據顯示吃大蒜可殺死寄生蟲
  • 傳言將真實的銀行通知信件誤認為詐騙信件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