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網傳圖卡「哈佛大學用紅筆批註美國教育部長麥馬洪的發信」?

紅字批註美國教育部長信件為網友諷刺創作,非哈佛發布

  • 錯誤
  • 國際

發佈:2025-05-14

更新:2025-05-15

報告編號:3623

查核記者:邱劭安

責任編輯:陳培煌

  • 錯誤
  • 國際

發佈:2025-05-14

報告編號:3623

記者:邱劭安、責任編輯:陳培煌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美國教育部長麥馬洪日前致信哈佛大學,宣布暫停補助研究經費。社群平台上流傳一張圖卡,宣稱哈佛以紅筆批註信中的拼字與文法錯誤作為回應。實際上,該圖卡為X用戶的諷刺創作,哈佛並未發表過相關內容。

一、美國教育部長確實於5月6日在社群平台X公布一封致哈佛大學的信件。然而,網路上流傳圖卡顯示的紅筆批註,實際為X用戶Daniel Luo的諷刺創作。
Daniel Luo於5月13日透過電郵回覆查核中心表示,圖卡中紅筆批註哈佛來信的內容確實出自他本人,並非哈佛大學所為。
二、檢視哈佛大學官網與社群帳號,均未找有發布傳言圖卡的訊息。
三、國外查核組織查證指出,傳言圖卡是來自一位X用戶的諷刺創作,並非來自哈佛大學。

網傳圖卡的紅筆批註是來自一名X用戶針對麥馬洪致哈佛大學信件的諷刺創作,與哈佛無關。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宣示將改革高等教育。5月6日美國教育部長麥馬洪(Linda McMahon)致信哈佛大學,稱哈佛未能阻止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將造成種族主義的溫床,宣布終止所有聯邦研究補助。

隨後,社群平台上流傳一張圖卡,聲稱哈佛已回應麥馬洪的信件,並以紅筆標註其中的拼字與文法錯誤。檢視該圖卡可見信件中多處紅筆批註。

網傳流傳訊息截圖
網傳流傳訊息截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圖卡是來自哈佛大學?

圖卡內容為美國教育部長致哈佛的真實信件,但紅筆批註是來自網友創作,並非哈佛回應

(一)美國教育部長麥馬洪於5月6日在社群平台X公布致信哈佛大學的內容,貼文中標記哈佛大學X帳號;信中指出,因哈佛未能履行法律和道德義務,偏離學術機構的使命,美國教育部決定暫停對其研究經費補助。經比對,麥馬洪公布與網傳信件內容相同,信件內容未被變造。

(二)進一步將網傳圖卡擷圖反搜,發現網傳圖卡最早是來自5月6日、由X用戶Daniel Luo發布的貼文,推文僅註明「我們這位所謂的『教育部長』」,沒有提及被紅筆標註信件來自哈佛大學。

5月7日,Daniel Luo再度發文說明網傳圖卡是出自其諷刺創作:「最悲哀的是,我這篇爛梗貼原本只是在小圈圈搞笑,還塞了一堆只有經濟學人看得懂的內梗,結果現在傳出去了,根本沒人看懂那些笑點。」

Daniel Luo於5月13日透過電郵回覆查核中心表示,以紅筆批註美國教育部長麥馬洪的信件確實來自於他,並非來自哈佛大學。

網友Daniel Luo於5月7日推文擷圖 / 翻攝自X
網友Daniel Luo於5月7日推文擷圖 / 翻攝自X

(三)檢視哈佛大學「研究經費」新聞與聲明、媒體關係專區及社群平台帳號(Facebook、X),皆未找到哈佛大學有針對美國教育部所發出的信件內容進行文法、單字修正的回應。

(四)國外查核組織《Verifica》、《Snopes》、《法新社》皆有查證傳言,查核報告指出傳言圖卡是來自一位X用戶,他的批註只是為了開玩笑,並非來自哈佛大學。

補充資料

哈佛大學對美國教育部長信件的回應

針對聯邦政府將撤銷補助,哈佛大學於5月6日表示,校方再度收到政府部門的信函,內容仍重申先前的要求,試圖對哈佛施加前所未有且不當的控制,可能會對整體高等教育產生嚴重影響。信函更進一步威脅將非法扣留用於拯救生命的研究和創新計畫資金,以報復哈佛大學於4月21日對聯邦政府提出的訴訟。

哈佛大學校長賈柏(Alan Garber)也於5月12日回覆美國教育部表示,哈佛已採取多項改革措施,包括更換領導層、推動校園多元化,並遵守相關法律。但哈佛不會因為害怕聯邦政府毫無根據的報復,而放棄受法律保護的原則。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