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4月宣布對等關稅,震撼全球市場。日前有台灣媒體宣稱川普脫口說台幣跟美元的匯率要到13.3比1的訊息;這是錯誤訊息,川普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一、網傳報導是來自4月29日《中天新聞》,內容顯示「川普脫口說台幣兌美元匯率要到13.3比1」,但該新聞沒有引述任何消息來源。
檢視美國財經媒體、主流新聞機構與國際通訊社,也查無網傳「川普一度脫口說台幣跟美元的匯率要到1比13.3」的訊息。
二、還原網傳報導脈絡,4月17日財經雜誌《商業周刊》封面故事報導川普政府白宮經濟顧問米蘭入閣前、2024年11月曾提出俗稱「海湖莊園協議」的構想,探討此波關稅戰,台幣兌美元是否可能升值至13.3。《商周》文章引發其他台灣媒體跟進報導。
三、撰寫「海湖莊園協議」的米蘭在2025年3月、5月分別接受《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專訪時,均已澄清其政策構想並非官方正式政策。
瀏覽白宮網站與外電報導,也顯示川普政府並未正式公開宣布或明確談論「海湖莊園協議」是官方政策。
四、財經專家與學者表示,迄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川普曾公開提出網傳台幣兌美元13.3比1匯率目標,相關說法主要來自媒體的推算與臆測,並非美國官方政策或川普本人的主張。
網傳媒體跟進《商周》報導,卻將白宮經濟顧問入閣前的構想,誤稱為川普的說法。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川普政府反覆的關稅貿易政策,對全球市場造成衝擊。有台灣媒體4月29日以標題「川普盼台幣升值達”1:13.3“ 政府不敢說?!」報導,內容宣稱川普除了對台祭出32%的高關稅,更一度脫口說台幣跟美元的匯率要到13.3比1。
查核
查核點:川普曾公開說台幣兌美元匯率要到13.3比1嗎?
川普沒有說過「台幣跟美元的匯率要到1比13.3」訊息
檢視美國財經媒體、主流新聞機構與國際通訊社,包括《華爾街日報》、《彭博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路透社》、《美聯社》與《法新社》,均無網傳報導「川普一度脫口說台幣跟美元的匯率要到1比13.3」新聞。
新台幣匯率13.3?源自白宮經濟顧問米蘭入閣前構想,媒體引用「大麥克指數」評估,非川普政策
以關鍵字「匯率」、「13.3」檢索,4月17日出刊的《商業周刊》封面故事,以「川普終極目標:新台幣匯率13.3?海湖莊園協議全解讀」為題,內容指出目前擔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CEA)主席米蘭(Stephen Miran),入閣前(2024年11月)曾撰寫一份「重建全球貿易體系指南」論文,即俗稱的「海湖莊園協議(Mar-a Lago Accord)」。
該文指出美國當前的經濟模式不可持續,並主張應該把關稅當談判工具,把各國拉上談判桌,最終目的是要達成「多邊版廣場協議」,讓美元大幅貶值,如此才能真正的重整國際貿易秩序。
商周報導指出,據《經濟學人》今年1月的「大麥克指數」,新台幣被低估約59%。報導稱,如果台灣真的被迫大幅升值貨幣,那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應該會從現在(截至4月11日)的32.3比1,驟升到13.3比1。
報導也明確指出「川普至今尚未評論米蘭的提案」、「海湖莊園協議,會不會是川普真正的意思,現在沒有人知道」等訊息。
4月29日《中天》報導川普說台幣兌美元匯率要到13.3比1
《商周》報導引發其他媒體跟進,其中《中天新聞》4月29日報導稱「川普一度脫口說台幣跟美元的匯率要到1比13.3」,但新聞沒有引述任何消息來源,也非記者自行採訪訊息。
米蘭已經澄清「海湖莊園協議」並非官方政策,且川普政府至今也未公開談論
「海湖莊園協議」撰寫者米蘭在3月25日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澄清,雖然他的政策構想(重建全球貿易體系指南)被媒體稱為「海湖莊園協議」,但目前並非政府的正式政策。米蘭在訪問中強調「任何認為我去年11月寫的東西,就是我們現在偷偷在執行的政策議程的人,只不過是在找題材寫罷了。」
5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專訪米蘭訪問內容。在這篇訪問中,「海湖莊園協議」僅作為米蘭過去政策構想的背景時被提及,並非對話主軸。米蘭並未進一步說明或宣稱該構想已成為現行政策。《紐時》專訪重點仍在關稅、製造業、美元與經濟政策操作等議題。
此外,瀏覽白宮網站與外電報導,也顯示川普政府並未正式公開宣布或明確談論「海湖莊園協議」作為官方政策。
補充資料
財經專家、學者:川普未提13.3匯率,「海湖莊園協議」構想非美國政府政策
針對媒體報導「川普脫口說出台幣兌美元匯率要到13.3比1」的說法,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川普曾公開提出此一匯率目標,川普雖以直言著稱,但至今從未親口談論這個構想或「13.3」的匯率目標,相關說法多屬市場臆測與媒體渲染。
林啓超指出,《彭博社》4月15日發布負責談判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專訪內容,當主持人詢問是否正在推動「海湖莊園協議」(Are you teasing out a Mar-a-Lago Accord that we should be paying attention for in the future?),貝森特直接回答「我不知道妳在說什麼。」(I’m not sure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市場上流傳的「13.3比1」數字,實際上是台灣媒體根據《經濟學人》的「大麥克指數」推算出來的購買力平價,並非美國官方政策或川普本人的說法。該指數本身在經濟學界僅具參考性,並不被視為精確的匯率評價工具。
至於「海湖莊園協議」,林啓超說,這一構想最早出現在2023年11月,由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提出,當時他尚未入閣。該構想是一份政策藍圖,內容主要討論如何透過關稅與貨幣政策協調,促使美元貶值、重整國際貿易秩序,但是否能稱為「協議」本身就具爭議。這份文件並非美國政府正式政策,也未經過任何官方談判或簽署。
林啓超表示,「海湖莊園協議」不同於1985年的「廣場協議」。廣場協議是美、日、西德、法、英五國政府正式協商達成的多邊匯率協議,而「海湖莊園協議」僅是個人政策構想,目前沒有任何官方採納或推動跡象。
米蘭撰寫該文件時,並未預期自己會入閣,且至今無論白宮記者會還是官方簡報,都未見提及具體匯率政策或「13.3」的目標。川普迄今從未在公開場合提及「海湖莊園協議」這一詞彙,就任總統後100多天,也未出現在任何官方文件或聲明中,僅有市場與媒體揣測其政策走向。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即使新台幣升值,突破30元關卡已屬不易,升至25元以下機率極低。台灣出口導向產業同時面臨高關稅與匯率風險,若兩者疊加,廠商生存空間將受嚴重擠壓。當前市場對「海湖協議」的過度反應,反映對政策不確定性的焦慮,而非實質政策推動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