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網傳影片「不要用捲筒衛生紙擦嘴巴,會有一堆細菌」?

 衛生紙確實為用於廁衛,但其製程會用高溫烘乾,已達到殺菌功效。

  • 部分錯誤
  • 生活

發佈:2025-07-04

更新:2025-07-04

報告編號:3710

查核記者:曾慧雯

責任編輯:陳培煌

  • 部分錯誤
  • 生活

發佈:2025-07-04

報告編號:3710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培煌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近日網路流傳影片宣稱「千萬不要用捲筒衛生紙擦嘴、會有一大堆細菌」,並質疑其原料為回收雜紙、品質低劣。實際上,捲筒衛生紙為廁衛用紙,製程經過高溫烘乾殺菌,其遇水易破是為了便於沖入馬桶、設計上刻意製成可分解結構,確實不適合用來擦臉部。

一、造紙專家及衛生紙業者均表示,衛生紙原料必須使用原生紙漿或摻用處理良好的再生紙漿,且製程中會以攝氏500-600度的高溫烘乾紙張,已達到消滅細菌目的,傳言稱「捲筒衛生紙有一大堆細菌」並不正確。

二、專家說明,面紙與衛生紙用途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設計,例如衛生紙是廁衛用,其結構必須易溶解於水,使用過後才能直接丟進馬桶沖掉;而面紙可用於擦臉、擦汗,必須具備不易破特性,因此會添加濕強劑,使面紙在水中或受潮時,比較不易破裂及分解。

捲筒衛生紙為「廁衛用」,但製作過程會用高溫烘乾殺菌;其易破是功能設計所致,不建議用於擦臉部。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近日網路流傳一段短影音,指稱捲筒衛生紙是衛廁用,千萬別用來擦嘴巴,因為衛生紙泡進水裡會散成渣,等級不如面紙高,再加上捲筒衛生紙原料可能為回收紙再製,拿去擦嘴會有一大堆細菌等。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傳言說法是真的?

衛生紙製程會去雜質,並以攝氏500度以上高溫烘乾殺菌

(一)查核中心採訪專長製漿造紙的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兼任教師彭元興。彭元興表示,傳言說法真假混雜,衛生紙是「廁衛用」,確實不適合拿來擦嘴、擦臉,但衛生紙在製程中不但會先去除雜質,還會經過攝氏500-600度高溫烘乾處理,早已殺菌,並不會有傳言所講的「一大堆細菌」。

彭元興說明,根據廁衛用衛生紙的國家標準,無論是捲筒式(包括單層及雙層以上)、平版式或連續抽取式(包括單層及雙層以上)衛生紙,其原料必須使用原生紙漿或摻用處理良好之再生紙漿,因此應不致出現傳言所說的劣質衛生紙。衛生紙價格與品牌定位有關,價格較低不代表原料品質較差。

至於面紙,在國家標準中也說明為「擦拭人體及器皿之家庭用薄紙類」。彭元興表示,顧名思義,面紙就是拿來擦拭臉部的紙張,由於會接觸到嘴部及食物器皿,因此國家標準規範面紙原料必須是100%原生紙漿。

衛生紙及面紙國家標準(擷自國家標準網路服務系統檢索網頁,紅色底線為查核中心所加)

(二)查核中心在第1769號查核報告曾採訪過國內衛生紙製造商。正隆紙業表示,衛生紙製程中會以高溫乾燥紙張,可達到消滅細菌目的,因此不需要額外使用消毒劑。

(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在2013年曾調查研究市售面紙、衛生紙及濕紙巾的生菌數、大腸桿菌群,共抽驗10項面紙、6項衛生紙、26項濕紙巾,合計42項產品,檢測結果發現,所有樣本均達到良好衛生要求。

面紙為擦臉設計添加濕強劑,衛生紙則為易分解設計

針對網傳影片稱「面紙放進水裡仍紮實,衛生紙卻散成渣,兩者根本不是同一個等級」,彭元興指出,面紙與衛生紙用途不同,自然有不同的設計,例如衛生紙是廁衛用,其結構必須易溶解於水,使用過後才能直接丟進馬桶沖掉;而面紙可用於擦臉、擦汗,必須具備不易破特性,因此會添加濕強劑,使面紙在水中或受潮時,比較不易破裂及分解。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歷年得獎紀錄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