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傳影片, 聲稱金管會8月起實施新規定,要求銀行統一定存利率,將導致存戶利息減少,另外如有鉅額交易將凍結帳戶。向金管會查證後,已證實都是錯誤訊息。
一、金管會表示,網傳影片提及銀行利率與凍結帳戶等規定,都是錯誤訊息,金管會並無發布此項規定。利率主管機關為中央銀行,不可能如傳言所說,由金管會宣布銀行利率。
二、網傳影片聲稱,各家銀行定存採「階梯式利率」,定存利率統一為1.75%,但存款超過500萬部分,利率降低為1.2%等。但實際檢視各家銀行利率,並無以上規定。
三、傳言又說,單日交易達300萬等鉅額交易,銀行將凍結帳戶,這也是錯誤說法。銀行可能針對某些交易(如去未開戶銀行以現金交易新台幣50萬元以上),要求確認客戶身分,但不會凍結帳戶。目前只有司法機關因偵辦詐騙、洗錢等原因,有權要求銀行凍結帳戶。
傳言捏造金管會發布新規定,所稱措施現實上也不存在,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7月起流傳影片,聲稱金管會8月1日實施「存款集中風險管理規範」,將影響存戶權益。
影片描述,無論哪家銀行,高額定存利息都採「階梯式利率計算」,定存利率統一為1.75%,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存款利息降至1.2%,而超過1000萬元部分則僅剩0.8%。此外,活存戶如果單日進出超過300萬元、1個月達3次此類鉅額交易,帳戶會被凍結48小時。
網路流傳多種影片版本,均是AI生成畫面搭配旁白,內容大同小異,都指出金管會要實施以上新制規定。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影片稱金管會發布新存款規定,8/1起實施,是真的嗎?
金管會沒有發布相關規定
網傳影片聲稱金管會發布「存款集中風險管理規範」,自8月1日起實施,但查詢金管會公告,並無該政策發布。
金管會銀行局向查核中心表示,網路影片是假訊息,金管會沒有發布網傳相關銀行政策。
銀行局解釋,傳言提到銀行利率調整,但主管利率政策的是中央銀行,不是金管會,不可能如傳言所說,由金管會發布利率規定。
記者再檢視中央銀行近期訊息,也無網傳政策。
查核點二:網傳影片稱定存利率統一調降、凍結鉅額交易帳戶,是真的嗎?
都是錯誤訊息,定存利率並無統一調降,鉅額交易有異常才會凍結
網傳影片聲稱8月1日起,全國銀行定存利率統一調降,以及鉅額交易帳戶會被凍結等說法,均為錯誤訊息,分別查證如下:
銀行沒有統一利率、同筆存款也沒有階梯式利率
網傳影片說,8月1日起所有銀行定存都採「階梯式利率計算」,定存利率統一為1.75%,但超過500萬部分,利率降低為1.2%,超過1000萬部分,再降為0.8%。
但記者8月7日實際查詢銀行定存利率,各家銀行並不一致,並無如網傳說法統一調整,也沒有同筆存款卻有階梯式利率。
以台灣銀行及玉山銀行為例,定存利率是依存款期限、額度而不同,且有固定利率與機動利率可選擇,並非網傳所稱統一利率。再比較兩家銀行相同條件的定存,利率也不一致,例如台銀3年期定存固定利率是1.745%,而玉山銀則是1.705%。
記者也詢問第一銀行,利率是否採階梯式調降?銀行客服表示,客戶定存都是依照該行公布利率,如果300萬以上就適用大額存款利率,不會把同一筆存款拆成不同部分,適用不同利率。
單日交易300萬等鉅額交易,不會被凍結帳戶
網傳影片聲稱,若「單日大額進出超過300萬元、1個月內出現3次以上的短期鉅額交易」,帳戶就會被凍結48小時並通報金管會。
經向金管會查證,該會表示沒有網傳政策,這是錯誤訊息。銀行有可能會因某些交易向客戶確認身分,但不會凍結帳戶。依照現行法規,只有司法單位才有權力要求銀行凍結帳戶。
第3705號查核報告曾釐清相關規範,銀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需確認客戶身份,例如到沒開戶的銀行,以現金辦理新台幣50萬元以上交易,或者其他金融異常交易等,銀行會要求出示身分證件。
補充資料
中央銀行透過調整政策利率,影響銀行存款利率
依據中央銀行說明,央行理事會是我國貨幣政策的最高決策單位,透過調整政策利率(重貼現率),就會影響銀行存放款利率。如果央行升息,銀行也會跟隨調升存款利率,民眾存款的利息收入也會變多。央行自2024年3月22日升息半碼之後,至今未再調整政策利率。
金融研訓院永續金融發展中心主任林士傑解釋,台灣採利率自由化政策,由各銀行自行訂立存放款利率,不過央行可以引導利率升降,透過調整政策利率,就可運作銀行存放款利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