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流傳一段日本新聞報導影片,稱影片中的男子因在雨中奔跑滑倒重創後腦勺,隨後在車上站立死亡;經查證,日文語詞「立往生」在日本新聞報導中常用來形容「車輛因事故或天候無法行駛」,而非「人站立死亡」,傳言誤解了日文詞義與新聞報導內容。
一、日語學者指出,「立往生」源自平安時代武將弁慶「站立著戰死」的故事,但現代日文已普遍用來指「交通受阻動彈不得」,與死亡無關。
二、網傳影片的來源為日本朝日電視台節目《羽鳥慎一モーニングショー》,且播出日期為2024年8月22日,非近期事件。該新聞內容描述暴雨造成東京都內道路淹水、車輛受困、民眾滑倒,並無網傳「男子死亡」情節。
傳言誤解日文詞義與新聞內容,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日社群平台流傳一段日本新聞報導影片,聲稱「日本新聞報導,有位年輕人出站之後要跑去轉車,結果搭到車之後竟在車上站立死亡,監視器回溯發現他在雨中奔跑時不慎滑倒重創後腦勺」,並提醒大家寧願淋雨也不要奔跑。
查核
查核點:傳言是真的嗎?
網傳影片中的「立往生」為日本新聞常見詞彙,用於形容「車輛無法行駛」
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發現右上角有出現日文詞句「車立ち往生」,推測傳言提及的「在車上站立死亡」情節可能是源自於此。
查核中心採訪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王憶雲。王憶雲說明,日文裡「立往生」這個詞語的起源,是平安時代武將弁慶面對敵軍亂箭射來,他為了保護源義經而站在前方阻擋,最後竟站立著死去;但現在這個詞的意思,已經衍伸為「因天候或事故影響、導致車輛動彈不得無法行駛」,這也是日本新聞報導的常用詞。
王憶雲表示,不能看到日文漢字,就直接用中文字的字義去解讀,傳言應是誤解了「立往生」的現代詞義。
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系主任葉秉杰也表示,「立ち往生」原意應該是來自弁慶全身中箭站著死亡沒錯,但現在都用於描述車輛因為大雨或暴雪動彈不得的情況,例如網傳影片裡就是在報導局部大雷雨影響到下班通勤,傳言的說法是不懂日語而造成的誤解。
網傳影片為2024年日本晨間節目,報導中並未提及滑倒男子傷重死亡
查核中心將網傳影片右上角的標題「ゲリラ雷雨 都内混乱 車立ち往生」利用google搜尋,可查找到日本朝日電視台晨間節目「羽鳥慎一モーニングショー」官方X帳號曾在2024年8月22日有內容相似的貼文,貼文下方並附上當時新聞報導的YouTube連結。
由於該YouTube連結已切換為私人影片無法觀看,查核中心將YouTube影片標題利用google搜尋,可找到「羽鳥慎一モーニングショー」官方臉書帳號也曾有相關貼文,根據內容可判斷貼文描述的就是網傳新聞報導影片。
該貼文詳細寫下網傳新聞影片的旁白內容,包括「在JR新宿站前,甚至有大量雨水從人孔蓋猛烈噴出。21日下班尖峰時段的這場豪雨,造成道路淹水,不少車輛拋錨受困。(JR新宿駅前では、マンホールから水が激しく吹き出した。21日、帰宅ラッシュの時間帯を襲ったゲリラ雷雨で、道路は冠水し、立ち往生する車が続出した。)」,以及「一名男子因路面濕滑摔倒、後腦著地,不過隨即爬起來繼續往拱廊跑去。其他人也因濕滑跌倒。(すると、濡れた路面に足を滑らせ、後頭部を打ち付けてしまった男性がいたが、すぐに立ち上がりアーケードの中へと走っていった。他にも、足を滑らせ転倒する人もいた。)」,並未提到男子滑倒後傷重死亡。
雨天確實應放慢速度行走,降低滑倒風險
查核中心在第1733號查核報告曾查證過「 雨天行人踩到斑馬線白漆滑倒、後腦勺著地而死」的影片。經查證,網傳影片事件發生在2019年中國湖北省黃石市,一名高中生雨天過馬路不慎摔倒,但該名學生並無大礙,網路傳言為「看圖說故事」,並無事實根據。
不過,專家表示,下雨天確實應盡量放慢速度行走,並注意道路上出現的各種情況,像是斑馬線、騎樓下拋光行人道、水溝蓋、積水等,都可能致滑。
專家並建議,民眾在下雨天行走時,除了要注意腳步放慢外,也應盡量避免穿硬鞋,可以穿貼合地面的鞋子,增加腳與地面接觸的距離,較容易防止突然滑倒的情形。在走路時,民眾習慣常用後腳跟先接觸地面大步走,久而久之,鞋底腳跟處就容易磨平,下雨天就會增加滑倒風險。因此,下雨天時建議民眾可以將走路方式改成,先將前腳掌接觸地面,再放穩腳掌,小步小步地慢走,就能減低滑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