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
【錯誤】網傳「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12版】
網傳「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BBC報導俄國進入臨戰狀態」等,傳言原本在中國論壇平台,也在台灣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經過查證如下:
一、俄羅斯官媒、國際通訊社與英美主流媒體,均無網傳「俄羅斯發表聲明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衛世組織秘書長」報導訊息。
退休外交官表示,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任何決議案,均須美、中、英、法、俄這五國常任理事國全體同意,網傳「俄國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時要清算聯合國、世衛秘書長」不合邏輯。
二、俄國官媒《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今日俄羅斯》報導均指出,俄國外長拉夫羅夫4月24日搭專機抵達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議,網傳「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是虛構捏造資訊。
三、檢索《BBC》網站內容,未有網傳「英國BBC報導,在拉夫羅夫從莫斯科機場登上飛往美國的專機那一刻,俄羅斯三軍按照總統蒲亭的命令進入了特別臨戰狀態,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核彈頭」報導訊息。
軍事專家指出,潛射飛彈與洲際導彈均得事先裝好彈頭,需要作業時間,不是如傳言所稱說換就換;傳言提及核彈頭數量違反「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規定美、俄兩國可部署的戰略核子彈頭數量不得超過1550枚規定,說法不合理。
傳言為虛構捏造資訊,多處軍不合理,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臉書、通訊軟體在2023年4月流傳一段文字稱:
拉夫羅夫單刀赴會,硬闖美國,義無反顧無所懼,150萬俄軍進入特別臨戰狀態,時刻關注著他的專機能否安全降落紐約機場
2023-4-25 網易新聞
今年4月,是俄羅斯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 在此時,俄羅斯發表聲明稱:在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時,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衛世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踐踏聯合國憲章,肆意包庇美國的罪行;清算美國在烏克蘭秘密進行生物武器試驗,支持烏克蘭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擔心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聯合國大會上曝光美國的反人類罪,損害美國在國際上的聲譽,故意不發給其入境美國的簽證,妄圖拒止拉夫羅夫進入聯合國。
4月24日,美國萬萬沒有想到拉夫羅夫竟敢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的情況下,孤身單刀赴會,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義無反顧,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無所畏懼飛入美國境內,這種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受到了聯合國許多成員國代表的熱情歡迎和敬佩,大家紛紛走上前,向拉夫羅夫這位老資格國際外交家握手、擁抱、祝賀。
據英國BBC報導,在拉夫羅夫從莫斯科機場登上飛往美國的專機那一刻,俄羅斯三軍按照普京總統的命令進入了特別臨戰狀態,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了核彈頭,俄羅斯衛星時刻關注著拉夫羅夫的專機是否在美國紐約機場安全著陸,如果一旦被美國擊落,15分鐘之內,俄羅斯684枚核彈頭即在美國上空同時爆炸! 1029個核彈頭髮射井自行啟動發射裝置,按照設定的打擊目標,進行第二波次核打擊。 英國BBC報導的消息,瞬間引起了北約成員國驚魂未定。
據悉,拉夫羅夫到達聯合國本部後與古特雷斯進行了會面。 倆個人談什麼話題,不得而知。
拉夫羅夫還邀請了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內的多國外交官出席由俄羅斯主持的聯合國安理會會議。 拉夫羅夫和布林肯是否會在聯合國總部進行直接接觸,目前仍然無法確定。
傳言也在通訊軟體流傳。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今年4月俄羅斯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此時俄羅斯發表聲明稱:在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時,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衛世組織秘書長踐踏聯合國憲章,肆意包庇美國的罪行」,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以「俄羅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關鍵字檢索俄羅斯官媒《今日俄羅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均無相關報導顯示網傳「俄羅斯發表聲明在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時,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衛世組織秘書長」。
查核中心另檢索國際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與英、美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彭博社》、《CNN》、《FOX》、《BBC》、《泰唔士報》、《衛報》等,均未出現傳言所稱「俄羅斯發表聲明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衛世組織秘書長」。
(二)查核中心檢索聯合國官網,並未找到網傳「俄羅斯發表聲明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衛世組織秘書長」訊息。
(三)查核中心諮詢經歷台灣駐紐約辦事處秘書、駐俄羅斯代表的退休外交官陳俊賢,他表示,從未聽聞俄羅斯有發布聲明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或世衛組織秘書長訊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總共15國,分為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為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俄國。
陳俊賢說,聯合國安理會是「合議制」,若要通過決議必須要安理會成員國全體成員通過,且只要常任理事國美、中、英、法、俄,當中有一國反對,該決議就無法通過。因此,網傳俄國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世衛秘書長的說法是不可能成立。
因此,俄羅斯官媒、國際通訊社與英美主流媒體,均無網傳「俄羅斯發表聲明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衛世組織秘書長」報導訊息。
曾派駐紐約、俄國的退休外交官表示,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任何決議案,均須美、中、英、法、俄這五國常任理事國全體同意,網傳「俄國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時要清算聯合國、世衛秘書長」不合邏輯。
爭議點二、傳言稱「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飛入美國境內」,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透過關鍵字「俄羅斯」、「簽證」檢索,《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3年4月24日報導,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4月23日搭乘飛機從莫斯科飛往紐約,美國遲至出發前才發給俄國代表團簽證;拉夫羅夫批評華盛頓濫用聯合國總部所在國的地位。
報導指出,拉夫羅夫4月24日參加俄羅斯擔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國期間的一場關於捍衛聯合國憲章原則的公開辯論會議,4月25日主持另一場安全理事會有關中東論題辯論的高層會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25日報導,俄羅斯4月擔任安理會主席,拉夫羅夫4月24日抵達聯合國總部主持安理會會議;針對美國未給予拉夫羅夫的隨行俄國記者簽證一事,俄國發出外交照會並表達抗議。
《今日俄羅斯》4月25日報導,拉夫羅夫率領的俄國代表團獲得美國簽證參加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但美國在沒有任何解釋下拒絕俄國記者進入美國的許可。
此外,查核中心檢索國際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與英、美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彭博社》、《CNN》、《FOX》、《BBC》、《泰唔士報》、《衛報》等,均未出現網傳「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報導。
(二)陳俊賢受訪表示,由於聯合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美國與聯合國雙方有達成諒解(undestanding),若是要赴紐約參與聯合國活動時,美國必須要發給聯合國成員國簽證、入境美國,傳言說法不正確。
因此,俄國斯官媒《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今日俄羅斯》報導均指出,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4月24日搭專機抵達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議,但對原本俄國隨行記者未取得簽證一事表達抗議,網傳「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是虛構捏造資訊。
爭議點三、傳言稱「英國BBC報導,在拉夫羅夫從莫斯科機場登上飛往美國的專機那一刻,俄羅斯三軍按照總統蒲亭的命令進入了特別臨戰狀態,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核彈頭……若專機被美國擊落,15分鐘之內俄羅斯684枚核彈頭即在美國上空同時爆炸,1029個核彈頭發射井自行啟動發射裝置」,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以「俄羅斯」、「核武」、「美國」等關鍵字檢索BBC英文網站與中文網站,均未有任何網傳「英國BBC報導,在拉夫羅夫從莫斯科機場登上飛往美國的專機那一刻,俄羅斯三軍按照總統蒲亭的命令進入了特別臨戰狀態,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核彈頭」的報導訊息。
此外,國際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與英、美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彭博社》、《CNN》、《FOX》、《BBC》、《泰唔士報》、《衛報》等,以及俄羅斯官媒《今日俄羅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均未出現傳言所稱內容報導。
(二)查核中心協請一位軍事專家檢視傳言內容,專家指出,網傳有兩處不合理之處,明顯可以看出是捏造資訊。
第一個不合理是「從俄國外長搭上專機那一刻,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核彈頭」;飛彈潛艦的潛射飛彈與陸基發射井的洲際導彈都必須要事先裝好彈頭,需要作業時間,不是如傳言所稱要換馬上就能換。
第二個不合理是傳言提到的核彈頭為684枚與1029枚,兩個加起來的數量已經違反「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此規定是美、俄兩國可部署的戰略核子彈頭數量不得超過1550枚。
因此,檢索《BBC》網站內容,未有網傳「英國BBC報導,在拉夫羅夫從莫斯科機場登上飛往美國的專機那一刻,俄羅斯三軍按照總統蒲亭的命令進入了特別臨戰狀態,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核彈頭」的報導訊息。
軍事專家指出,傳言稱「從俄國外長搭上專機那一刻,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核彈頭」與實際狀況不符,潛射飛彈與洲際導彈均得事先裝好彈頭,需要作業時間,不是說換就換;傳言提及核彈頭數量已經違反「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規定美、俄兩國可部署的戰略核子彈頭數量不得超過1550枚規定,說法不合理。
爭議點四、傳言來源為何?
傳言內容有註明訊息是來自中國網站「網易」,查核中心以傳言標題與內文等關鍵字檢索網易平台,均無搜尋到任何內容相符文章,研判在臉書與通訊軟體流傳的傳言所轉載的網易文章,該文已刪除。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12版】
網傳「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BBC報導俄國進入臨戰狀態」等,傳言原本在中國論壇平台,也在台灣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經過查證如下:
一、俄羅斯官媒、國際通訊社與英美主流媒體,均無網傳「俄羅斯發表聲明要清算聯合國秘書長、衛世組織秘書長」報導訊息。
退休外交官表示,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任何決議案,均須美、中、英、法、俄這五國常任理事國全體同意,網傳「俄國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時要清算聯合國、世衛秘書長」不合邏輯。
二、俄國官媒《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今日俄羅斯》報導均指出,俄國外長拉夫羅夫4月24日搭專機抵達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議,網傳「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4月24日在沒有得到美國允許乘專機硬闖美國空域」是虛構捏造資訊。
三、檢索《BBC》網站內容,未有網傳「英國BBC報導,在拉夫羅夫從莫斯科機場登上飛往美國的專機那一刻,俄羅斯三軍按照總統蒲亭的命令進入了特別臨戰狀態,所有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洲際導彈全部換上核彈頭」報導訊息。
軍事專家指出,潛射飛彈與洲際導彈均得事先裝好彈頭,需要作業時間,不是如傳言所稱說換就換;傳言提及核彈頭數量違反「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規定美、俄兩國可部署的戰略核子彈頭數量不得超過1550枚規定,說法不合理。
傳言為虛構捏造資訊,多處軍不合理,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