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錯誤】網傳「南高屏高溫是因為強能量鼓動岩漿庫、熱氣滲出表土所致,南高屏請嚴防可能的強烈致災地震」?

事實查核報告#2367

【錯誤】網傳「南高屏高溫是因為強能量鼓動岩漿庫、熱氣滲出表土所致,南高屏請嚴防可能的強烈致災地震」?
發布日期/2023-05-10 09:24:1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10版】

一、中央氣象局表示,5月4日在台南南化觀測站測得攝氏38.8度高溫,原因為日照強烈、吹南風,且南化近山區,因地形緣故散熱效率低,較易發生極端高溫,和岩漿庫沒有關係,且南高屏地區地底下也沒有岩漿庫。

二、專家表示,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實用的地震預測模型,也還不能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規模,網傳說法並無科學根據。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5月6日起流傳訊息指稱:

「才5月初、南高屏就飆出38.8高溫,那是因為強能量鼓動岩漿庫、熱氣滲出表土層所致。以我目前1人場堪的窘境、已來不及更新正在每日飛快脆弱的中南部地表層資訊。5/9能量高峰將抵台灣,我卻只能提醒:5/8~10南高屏請嚴防可能的強烈致災地震!?南無阿彌陀佛?」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南高屏高溫是因為強能量鼓動岩漿庫、熱氣滲出表土層所致」,是否屬實?

(一)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課長邱俊達表示,根據目前研究,南高屏地底下沒有岩漿庫,最近也未觀測到南高屏地區出現較密集的地震頻率或異常現象,傳言說法缺乏根據。

邱俊達表示,目前已知地底下有岩漿庫存在的地區為大屯火山群及龜山島,南高屏並無岩漿庫。小油坑從地底下噴出熱氣,即使在噴氣孔附近測到的溫度可能會比較高,但不會整個區域的氣溫都受到影響。

邱俊達說明,台灣地震主因是斷層活動,例如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碰撞引發,而火山活動引起的地震大部分是微震,人體感覺不太出來。

(二)中央氣象局表示,近日南部高溫原因為太陽輻射,和傳言指稱的岩漿庫沒有關係,且南高屏地區地底下也沒有岩漿庫。

中央氣象局說明,2023年5月4日測得攝氏38.8度的台南南化是自動觀測站,因此並不會列入紀錄,且單點具有獨特性,例如南化近山區,因地形緣故散熱效率低,較易發生極端高溫,測得的高溫不能代表整個地區的溫度。只有人工氣象觀測站測得的資料,才能做為官方氣候的紀錄值。

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資料查詢系統,可查到台南市有台南、永康兩個人工氣象觀測站,5月4日測得當日最高溫分別為攝氏31.9度、33.5度。

(三)查核中心檢索近日氣象新聞,可查到2023年5月4日台南南化出現攝氏38.8度高溫,但根據國內媒體如《中央社》、《自由時報》、《ETtoday》報導,高溫原因是偏南風加上日照強烈,尤其背風面的南部近山區氣溫偏高。

爭議點二、傳言稱「5/8~10南高屏請嚴防強烈地震」,專家看法為何?地震能預測嗎?

(一)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課長邱俊達表示,目前還沒有辦法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規模,網傳說法並無科學根據。

中央氣象局表示,近日散布南高屏地震傳言者,早在數年前就因為散播地震預測被氣象局警告過,請民眾不要輕信傳言。

(二)查核中心在第1154號查核報告中,曾針對國外科學家的地震預測採訪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與科普作家、《地震100問》作者潘昌志,專家對於預測地震的說明如下。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一個地震預測系統應該要能準確且精準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與規模,且要能經過驗證,目前世界各國都有科學家進行地震預測的研究,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經過實證的方法可以精準預測。

潘昌志說,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實用的地震預測模型,已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前兆現象、模型的理論,雖然這些理論合乎一定程度的科學原理,但不一定能符合事實,意即不一定能準確預測。

潘昌志說明,一個有效的地震預測模型,應該要能預測到監測範圍內一定程度以上的大地震,而地震的前兆分析和預測,需要大量的數據累積以及長期的檢驗,即使預測成功一、兩次,也不宜為其建立防災策略。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10版】

一、中央氣象局表示,5月4日在台南南化觀測站測得攝氏38.8度高溫,原因為日照強烈、吹南風,且南化近山區,因地形緣故散熱效率低,較易發生極端高溫,和岩漿庫沒有關係,且南高屏地區地底下也沒有岩漿庫。

二、專家表示,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實用的地震預測模型,也還不能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規模,網傳說法並無科學根據。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