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影片「來看看草莓的成長過程,看過後你還敢去現採草莓吃嗎」?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來看看草莓的成長過程,看過後你還敢去現採草莓吃嗎」?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2版】
2月為草莓季,社群近期流傳一段草莓農的自述影片,指稱草莓用藥,提到草莓農會使用藥物催熟草莓,傳言影片瘋傳,查核中心採訪專家,草莓農解釋草莓用藥情形,並提供近期用藥檢測:
一、專家、草莓農協助檢視影片指出,影片拍攝地應非台灣,影片所張貼的農藥產品也並非台灣允許使用的農藥產品。
二、專家指出,影片提到「白色草莓使用催熟劑隔天就變紅」並不可能。白色草莓自然可以熟成,且使用催熟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從白轉紅。
三、專家、草莓農解釋,在台灣種植草莓,為了防治病蟲害確實會使用農藥,如影片中提到的白粉病、紅蜘蛛、薊馬等。目前農民用藥仍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亦有搭配非農藥的防治方法,像是病蟲天敵、植物油劑。
四、專家建議,食用草莓前可以先以流動清水浸泡10-15分鐘,再以清水沖洗草莓,最後將蒂頭去除。
傳言影片不是拍攝於台灣,影片提及用藥種類不是台灣合法用藥,提及草莓催熟原理也不正確。但草莓種植過程需要農藥防治病蟲害,建議民眾可用流動清水草莓再食用。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2023年2月開始流傳一段影片,並搭配訊息指稱:「來看看草莓的成長過程,看過後你還敢去現草莓吃嗎?」
影片中一名男子自述草莓種植用藥的狀況,像是提到「草莓從小體弱多病,喝著藥長大的..害怕草莓得白粉病,因此要給他打第一一種藥:白粉病防治殺蟲菌….給他打一種叫催熟劑,人家摘完沒了就沒有了,剩下白白的,打催熟劑隔天就變紅色。所以草莓有個很強的稱號,叫殘留物第一把椅。」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稱,「草莓會使用白粉病防治殺蟲菌、促花保果劑、莓蟲清、催熟劑」?
查核中心採訪農委會苗栗農改場大湖生物防治場助理研究員李怡蓓、有機草莓農場經營者、大湖草莓農。
影片是否與台灣現況相符合嗎?
(一)李怡蓓說,傳言說的多處描述不符合現況,且影片拍攝地應並非台灣,影片所張貼的農藥產品也並非台灣有看過的農藥產品。
李怡蓓指出,總體來說,草莓於不同栽培期間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會有不同的防治方法,主要仍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亦有搭配非農藥資材的使用。影片中提到的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種植期間的一種病害。但是防檢局有依據各作物訂立推薦用藥,可至植保資訊系統查詢,栽培上必須使用合法的規薦用藥,且影片中並非台灣規定的用藥產品。
(二)有機草莓農場經營者指出,草莓會使用農藥,最主要是因為病蟲害問題。以台灣的氣候來說,因為草莓在9-10月屬於初期生長期,當時台灣的氣候仍偏熱,容易有蟲害問題,像是影片中提到的白粉病、紅蜘蛛、薊馬等。
該名經營者說,以防治蟲害的角度來看,確實會對草莓用藥,但目前用藥管理嚴格,需使用政府核准用藥。至於傳言影片所列出的藥物,並非台灣核准的藥物,也沒有看過。
影片稱草莓使用促花保果劑、膨大劑、催熟劑,實務情況是?
(一)李怡蓓說,傳言提到「草莓花朵生長不穩定、果實容易脫落」不符合現況。其實草莓落花情況並不常見,若為果實未熟脫落可能為受病蟲害感染導致。
另外影片中提到,「為了觀光採收,會在白色草莓使用催熟劑,隔天就可以變紅」,李怡蓓指出,白色的草莓是未熟的狀態,不可能使用催熟劑就能讓草莓瞬間由白轉紅。而觀光採果為維持園區持續有果實,其實會在定植時分批種植,以錯開採果期,就能維持園區內持續有草莓可採收的生態。
(二)有機草莓農經營者指出,影片當中提到會使用促花保果劑,沒聽過有人使用;至於膨大劑,指的應該是植物生長激素「激脖素」(GA),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激素,主要會讓果梗增長,促進果實增長。過去確實有人使用,但是若過量使用,也會導致果實空心、口感不佳,也會降低農民使用意願。
另外,影片中提到的白色草莓使用催熟劑隔天就變紅也不可能。草莓轉熟的過程是「白-綠-紅」。它自然就可以熟成,不太需要催熟,且使用催熟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從白轉紅。
(三)另一名種植30年草莓的大湖農民指出,草莓的大小基本上與植株的強壯程度與其養分輸送程度有關,一顆苗大約能結出7-8顆果,其中若連結草莓的莖越粗壯獲得養分更多,便會比較大。
膨大劑最主要的是果梗增長,促進果實變大。但是實務上來看,膨大劑已經是二、三十年前所使用的東西,當時並未有詳細的管制辦法,故是會有人使用。但現在有相關的管制辦法及抽查機制,比較少聽到有人在用。此外,使用過後的植株會變得虛弱,產出的草莓口感與口味品質非常低下,為保持果實品質,農民比較少使用。
至於催熟劑,影片講使用一夜之間由白轉紅太誇張。實務上,草莓可自然熟成不太需要使用,但也不排除有可能有農家微量使用。
爭議點二、民眾若擔心用藥殘留,可以怎麼做?
李怡蓓表示,過去農民多會使用農藥來防病蟲害,但近年來的趨勢,都盡量扶持果農使用非化學農藥栽培的方式,像是以病蟲的天敵棉蚜,或是使用植物油劑等方式,取代化學農藥。民眾在挑選草莓時,也可以挑選友善栽培的草莓,或是利用產銷履歷了解草莓的來源,用藥檢測是否合格等。
李怡蓓說,目前檢驗合格的草莓,農藥殘留值都在許可範圍內。民眾若擔心農藥殘留問題,食用草莓前可以先以流動清水浸泡10-15分鐘,再以清水沖洗草莓,最後將蒂頭去除。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2版】
2月為草莓季,社群近期流傳一段草莓農的自述影片,指稱草莓用藥,提到草莓農會使用藥物催熟草莓,傳言影片瘋傳,查核中心採訪專家,草莓農解釋草莓用藥情形,並提供近期用藥檢測:
一、專家、草莓農協助檢視影片指出,影片拍攝地應非台灣,影片所張貼的農藥產品也並非台灣允許使用的農藥產品。
二、專家指出,影片提到「白色草莓使用催熟劑隔天就變紅」並不可能。白色草莓自然可以熟成,且使用催熟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從白轉紅。
三、專家、草莓農解釋,在台灣種植草莓,為了防治病蟲害確實會使用農藥,如影片中提到的白粉病、紅蜘蛛、薊馬等。目前農民用藥仍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亦有搭配非農藥的防治方法,像是病蟲天敵、植物油劑。
四、專家建議,食用草莓前可以先以流動清水浸泡10-15分鐘,再以清水沖洗草莓,最後將蒂頭去除。
傳言影片不是拍攝於台灣,影片提及用藥種類不是台灣合法用藥,提及草莓催熟原理也不正確。但草莓種植過程需要農藥防治病蟲害,建議民眾可用流動清水草莓再食用。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目前台灣種植草莓的用藥如何把關?
查核中心曾在查核報告1582中針對「草莓用藥現況」採訪農糧署資材組科長李協昌、苗栗農改場大湖生物防治場助理研究員李怡蓓、大湖產銷班班長阿誠。
(一)農糧署資材組科長李協昌說,在草莓用藥管理方面,現在農民購買農藥均須以實名制登記,且農委會從2020年開始推廣「質譜快檢」,透過農會或合作社場等第三方人士,協助農民在草莓採收之前先篩檢農藥殘留是否合格,從源頭進行自主管理,倘若不合格則通知農民延後採收,避免流入市面。
李協昌表示,此外,現在也持續輔導及鼓勵農民以非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方式栽培草莓,像是生物防治、天敵、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無害)或生物農藥。
(三)產銷班班長說,目前台灣農業技術已改善許多,包括使用油劑、病蟲天敵等方式取代化學農藥使用。針對合格的藥品管制,現在農民購買農藥皆須實名制,且種植草莓要上市前,會先經過抽驗。
綜合以上,近年來推廣合法用藥管理、農民自主管理的方式;另鼓勵使用生物防治、天敵、無害資材等防治蟲害,取代化學用藥。民眾可透過友善標章、產銷履歷標章等方式購買認證過的草莓。
近期國產、進口草莓相關抽驗結果為何?
(一)針對國產草莓,農糧署回應,草莓在上市前,農政單位會在生產端(田間及集貨拍賣場)進行用藥殘留抽驗。根據近期抽驗結果,2021年共抽驗43件,不合格件數2件;2022年間共抽驗46件都合格。
(二)至於國外進口草莓,食藥署表示,從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止,確實驗出多批進口草莓不合格,其中日本44批、美國1批、土耳其1批。這些檢驗不合格產品,已經要求輸入業者退運或銷毀,不會流入國內市場。
食藥署強調,因近期抽驗違規數量多,目前已經針對日本草莓採逐批抽驗,也致函給日方改善。目前日本回應會要求出口業者符合台灣殘留標準,但也希望台灣開放兩款農藥克凡派、氟尼胺可使用於草莓。日本目前是允許使用這兩款農藥於草莓,但台灣規定,這兩款農藥不能用於草莓。後續仍會再評估是否核准開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