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釐清】網傳「台北市已經架設啟用科技執法地點…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
【事實釐清】網傳「台北市已經架設啟用科技執法地點…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26版】
一、台北市現行的科技執法地點到2022年9月為止共有13處,也預計針對20處易肇事路口,增設多功能科技執法。
二、科技執法設備是以AI技術辨識違規行為,但會由員警從後端審查,確認符合告發要件後認證舉發。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自2022年9月16日起流傳一則訊息,稱:
「台北市已經架設啟用科技執法地點:
市府轉運站、臺北車站、吳興街220巷北醫前、中山北路2段馬偕醫院前、南港車站、臺北轉運站、內湖路1段739號前等7處
因為很賺錢,再增設20處多功能科技執法:……
各路口分別有3到7項不等的取締項目,
包括車輛不停讓行人、跨越雙白線、轉彎未依規定行駛、逆向、佔用機車停等區、紅燈越線、機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轉彎未依規定行駛、汽車行駛機車道等。
例如紅燈即將變燈還沒變燈,你車駛入機車停等區,就是一張罰單
路段型專抓紅線停車上下客
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科技執法是什麼?台北市已經啟用、預計架設科技執法設備的地點有哪些?
台北市目前已經啟用、預計架設科技執法設備的地點有哪些?
台北市警察局交通大隊執法組組長黃孝勳指出,台北市目前已啟用科技執法地點有13處,包括:辛亥隧道區間測速、自強隧道區間測速、建國高架、市民高架、鄭州西寧北路口、市府轉運站、臺北車站、吳興街220巷北醫前、中山北路2段馬偕醫院前、南港車站、臺北轉運站、內湖路1段739號前、捷運公館站前等。
黃孝勳說,除了上述已啟用科技執法設備的地點,也預計針對20處易肇事路口,增設多功能科技執法,包括中山北路市民大道口、市民大道林森北路口、民權西路承德路口、忠孝東路基隆路口、大度路立德路口、和平東路基隆路口、民權東路建國北路口、信義路基隆路口、民權西路蘭州街口、辛亥路基隆路口、木柵路辛亥路口、大直街北安路口、市民大道承德路口、民權西路延平北路口、承德路福國路口、市民大道建國南路口、市民大道敦化南路口、信義路建國南路口、西園路和平西路口、中正路延平北路口。
查核中心檢視台北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網站,找到科技執法地點的資訊頁面,所附之文件明列現行啟用科技執法地點的13處,以及取締項目。
科技執法的取締項目有哪些?
黃孝勳說明,科技執法的取締項除了傳言提及的「車輛不停讓行人」、「跨越雙白線」、「轉彎未依規定行駛」、「逆向」、「佔用機車停等區」、「紅燈越線」、「機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轉彎未依規定行駛」、「汽車行駛機車道」等,也包括「不依號誌行駛」與「機車行駛人行道」也屬科技執法取締項目的範疇。
綜合以上,台北市現行的科技執法地點共有13處,比傳言提及的7處再多6處。
爭議點二、傳言稱「全部用大數據統計各路口違規態樣,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效率很高,違規一週內就會收到罰單」,是否屬實?
黃孝勳同時指出,傳言稱「自動以AI過濾偵搜截圖,取代人工辨識」也不準確,雖然科技執法會透過AI識別違規行為,但均會由員警從後端審查,確認符合告發要件後,才會認證舉發。
黃孝勳說,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能偵測不停讓行人、闖紅燈、轉彎不依規定車道行駛等易肇事違規行為,目的是希望遏止違規、防制事故,呼籲駕駛人行經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左右後方人車、並讓行人先行,務必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保護自己與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9/26版】
一、台北市現行的科技執法地點到2022年9月為止共有13處,也預計針對20處易肇事路口,增設多功能科技執法。
二、科技執法設備是以AI技術辨識違規行為,但會由員警從後端審查,確認符合告發要件後,才會認證舉發。
補充資料
什麼是科技執法?
台北市警察局交通大隊執法組組長黃孝勳說明,科技執法設備是採用AI運算辨識車種及其行經位置與時間,進而透過系統自動判斷違規行為與違規路徑,可提升違規識別率,也希望透過科技執法,達到遏止違規、防制事故的效果。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說明,科技執法設備的基礎是影像辨識,過往各路口架設監視器,只有單純錄影、觀看功能,但現在科技進步,可利用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去辨識違規行為,這就是所謂科技執法。
林志學補充,科技執法可能存在倫理與隱私的問題,相同的技術其實也可用來作位交通規劃的工具,例如識別有潛在車禍風險的路段,並用以作為改善交通安全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