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國際

【錯誤】網傳影片「美國宇航員從太空跳向地球的現場直播影片,美國宇航員從3萬9千米的太空,以血肉之軀縱身躍向地球…」?

事實查核報告#1815

【錯誤】網傳影片「美國宇航員從太空跳向地球的現場直播影片,美國宇航員從3萬9千米的太空,以血肉之軀縱身躍向地球…」?
發布日期/2022-07-28 10:04: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7/28版】

一、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是奧地利極限運動者菲利克斯·鮑加納2012年成功於美國上空39公里平流層中躍下的高空跳傘計畫。

二、專家表示,此跳傘高度仍在大氣層內,並非是在外太空領域。從平流層需對抗低壓及低溫的劇烈變化,因此跳傘者需要穿上太空衣。

傳言指稱「美國宇航員從太空跳向地球」並不正確,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2022年7月流傳一段跳傘影片,搭配訊息指稱:「美國宇航員從太空跳向地球【現場直播】(視頻)美國宇航員從3萬9千米的太空,以血肉之軀縱身躍向地球,他承受著超音速的墜落,生死瞬間,他用無謂與科學精神挑戰人類極限,最高時速達到1342公里/h,太震撼了!耗時四分鐘20秒。(見視頻)」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原始事件為何?

查核中心檢視影片,影片中跳傘者的太空衣頭盔上,有印上「FELIX BAUMGARTNER」的字樣。


圖3-4:網傳影片擷圖

進一步以「Felix Baumgartner」搜尋,查找到菲利克斯.鮑加納(Felix Baumgartner)是一名奧地利極限運動挑戰者。他在2012年與飲料廠商合作的「平流層極限跳傘計畫」中,於2012年10月14日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斯維爾上空約12萬8千英尺(大約39公里)處平流層中成功跳傘而下,落下期間歷時4分鐘,期間最高速度達每小時1342公里。打破1960年以來,由美國空軍上校基騰格(Joe Kittinger)保持的紀錄。

根據飲料廠商2012年10月15日發布的「平流層極限跳傘計畫」紀錄影片中,可以看到跳傘過程的紀錄影像,廠商影片中的00:40-1:04、1:16-1:21皆與網傳影片相符。


圖5:網傳影片比對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根據《富比世》、《大眾機械》雜誌關於鮑加納跳傘行動的報導。2012年鮑加納創下跳傘紀錄後,2014年Google高級副總裁的艾倫·尤斯塔斯 (Alan Eustace) 也成功從13萬5,899英尺(約40公里)高的熱氣球上墜落跳傘,打破鮑加納的紀錄。但截至目前,跳傘挑戰仍停留在大氣層內,尚未有人成功從卡門線之外的太空領域成功跳傘成功。

查核中心採訪成功大學航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鍾光民。他說,一般是以80-100公里的卡門線(Karman line)為地球大氣層與外太空領域的分界,網傳影片的跳傘高度約39公里的平流層內,事實上仍屬於大氣層內的高空跳傘。目前的高空跳傘紀錄仍保持在大氣層內。

至於網傳影片中跳傘者為何穿太空衣,鍾光民說,在平流層挑戰跳傘運動相當危險,在低溫及低壓、空氣稀薄的條件下,跳傘者一定要身穿太空衣,不然沒有機會完成;且在自由落體的過程中,跳傘者需承受劇烈速度及壓力變化。而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跳傘者有劇烈的旋轉,在不平衡的狀態下,跳傘者非常有可能失控及失去意識,一定要有太空衣保護。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原始事件是奧地利極限運動者菲利克斯.鮑加納2012年於美國上空39公里平流層中的高空跳傘行動;且此跳傘高度仍在大氣層內,並非是真正的外太空領域。傳言指稱是美國太空人從太空跳傘回地球並不正確。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7/28版】

一、網傳影片原始事件是奧地利極限運動者菲利克斯·鮑加納2012年成功於美國上空39公里平流層中躍下的高空跳傘挑戰。

二、專家表示,此跳傘高度仍在大氣層內,並非是在外太空領域。從平流層需對抗低壓及低溫的劇烈變化,因此跳傘者需要穿上太空衣。

傳言指稱「美國宇航員從太空跳向地球」並不正確,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