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政治與政策

【錯誤】網傳「呂秀蓮的理性談話:兩岸哪有什麼恩怨? 兩岸只有親情和恩情…」?

事實查核報告#1304

【錯誤】網傳「呂秀蓮的理性談話:兩岸哪有什麼恩怨? 兩岸只有親情和恩情…」?
發布日期/2021-11-02 08:06:5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2版】

網傳文章假借呂秀蓮之名,呂秀蓮辦公室澄清此文非她所寫;同時,她在2021年3月著作《兩岸恩怨如何了?》,也未提及傳言內容。

網傳文章為假借冠名,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一段訊息指出:

「呂秀蓮的理性談話:

 兩岸哪有什麼恩怨? 兩岸只有親情和恩情。

兩岸的問題是台灣政客和權貴這些有權力的人的「人性」問題和「道德」問題。

台灣人對日本鬼子的深仇大恨都可以不計較了!

和中國大陸會有什麼恩怨不能解的?

日本人的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慰安婦事件、數十萬條人命、50年的欺凌壓榨…都可以不記前仇了,甚至還能跪舔認做「乾爹」;兩岸還會有什麼不能解 的仇嗎?

台灣人吃過共產黨的虧嗎?

還是佔大陸的便宜還不夠多?

如果不滿足,可以坐下來談啊?

政治人物和權貴的財產不是都已經移轉到國外去了?

若是還要貪更多,也可以談啊!

不要綁架台灣人不肯放,上層的吃肉,留一點給底層的湯喝不好嗎? 為什麼非要綁架人民走到烽火連天,百姓的生命財產受到危險,還要甩鍋推卸責任都是對岸的錯。

是人,留一點點良心真的那麼困難嗎?

作者:呂秀蓮2021/03/26」


圖1:網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網傳文章是否為前副總統呂秀蓮的言論?

(一)查核中心檢索,此傳言曾在3月30日流傳於社群平台,當時的傳言版本文末說明「以上貼文並非呂秀蓮出書的內容」。

然而,近期流傳版本,增加「呂秀蓮的理性談話」為標題,卻署名「作者:呂秀蓮2021/3/26」。


圖2:此傳言早期版本有說明「以上貼文並非呂秀蓮出書的內容」。

(二)查核中心向呂秀蓮辦公室求證,呂秀蓮辦公室回應,傳言內容並非呂秀蓮所撰寫,呂秀蓮的官方臉書粉絲專頁也公開澄清過,但此訊息仍在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不斷轉傳,呂秀蓮已澄清多次。

呂秀蓮辦公室補充,呂秀蓮在2021年3月出版新書《兩岸恩怨如何了?》,整理台灣的歷史發展,談論台灣當今於國際政治上局勢,並發表對台灣未來的看法,但其著作內容不是網傳文章敘述的內容。

(三)查核中心檢索,根據博客來網路書店的資料,呂秀蓮在2021年3月26日出版新書《兩岸恩怨如何了?》。

查核記者檢視《兩岸恩怨如何了?》,此書並未有傳言敘述的內容,且書中的行文風格也與傳言不符。例如,書中在描述「日本」時,並不會指稱「日本鬼子」。


圖2:臺大圖書館收錄呂秀蓮著作《兩岸恩怨如何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攝影

(四)查核中心檢索,根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報導,呂秀蓮在2021年3月21日舉行新書發表會,並在發表會上提出倡議:首先,中國應把「一個中國」改成「一個中華」;第二,兩岸不是「統一」,兩岸可以「統合」,再討論是否成立「中華邦聯」;第三,台灣應和日本、韓國,在東北亞形成「金三角」,也邀請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美國等民主國家,形成「太平洋民主國協」。

查核中心檢視,呂秀蓮的倡議內容也與網傳文章不符。

綜合以上,網傳文章為假借呂秀蓮冠名的捏造內容。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2 版】

網傳文章假借呂秀蓮之名,呂秀蓮辦公室澄清此文非她所寫;同時,她在2021年3月著作《兩岸恩怨如何了?》,也未提及傳言內容。

網傳文章為假借冠名,因此,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呂秀蓮官方粉絲專頁

博客來網路書店《兩岸恩怨如何了?》書籍資訊

中央社〈呂秀蓮拋一個中華取代一個中國 兩岸統合取代統一〉

聯合新聞網〈影/呂秀蓮新書發表 與中國關係提「兩制」泯恩仇〉

自由時報〈挺朱立倫進總統府? 呂秀蓮:玩笑話〉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