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釐清】網傳圖文「戴著口罩並帶有此標誌的人是聽障者,麻煩您分享此標誌」?
【事實釐清】網傳圖文「戴著口罩並帶有此標誌的人是聽障者,麻煩您分享此標誌」?
一、此圖文所敘述的情境,為國外網友自發的活動,台灣目前並未有此類倡議活動。
二、聽障人協會和聾人協會建議,在戴口罩防疫情況下,民眾若需要與聽障朋友溝通,可透過筆談或手機打字。
三、聾人協會建議,以「聾人」、「聽障者」或「聽損者」,取代「聾啞人士」,以示尊重。
背景
社群平台近期流傳一則圖文,圖片為一張貼有貼紙的口罩,文字訊息則如下:
「麻煩您分享此標誌!
它表示戴著口罩並帶有此標誌的人是聾啞人士,在某些情況下還戴著 助聽器。在這個艱困的新冠疫情時 代,他們看不到嘴唇說話,這對他 們來說非常困難。很少有人知道此標誌的含義。
聾啞人和聽力不佳的人會感謝您。
謝謝!因為我們在乎。」
圖1:網傳圖文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圖文的出處為何?流傳情況為何?
(一)查核中心透過以圖反搜,搭配關鍵字搜尋,在社群平台上找到一張發布於2020年8月15日的照片。查核中心透過口罩皺褶、背景等資訊,確定此照片與網傳圖文中的口罩照片相符。
這張照片同時搭配了以荷蘭文書寫的文字訊息,查核中心透過Google翻譯解讀,內容如下:
「請大家分享。這表示佩戴此口罩的人為聾人或有聽力障礙,在某些情況下還佩戴了助聽器。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無法讀唇語,這使它變得更加困難。如果一半的人不知道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那麼戴此標誌便毫無意義。聾人和聽力障礙者會感謝你。」
Zou iedereen dit nekeer willen delen aub..
Het geeft aan dat degene die het draagt doof of slechthorend is en in sommige gevallen een hoorapparaat draagt.
In deze tijden is het ook onmogelijk om te liplezen, wat het extra moeilijk maakt
Het heeft weinig zin om het teken te dragen als de helft van de mensen niet weten wat het betekend… De doven en slechthorenden zullen u dankbaar zijn..
圖2:社群平台貼文擷圖。
(二)查核中心透過以圖反搜工具檢索圖片,在「istock」圖庫與「stock.adobe」圖庫找到此標誌的授權頁,上傳者均為為「pikepicture」。
查核中心以電郵聯絡「pikepicture」,他表示,網傳圖文中的圖像確實是他設計的,他將圖像上傳至圖庫,並透過圖庫販售,但他不清楚是誰購買這些圖像,也不知道圖像被用到哪裡。
(三)查核中心透過以圖反搜,此圖文有多種語言的版本,除了中文,還有英文、印尼文、波斯文、荷蘭文等。
查核中心再以關鍵字搜尋,找到印尼媒體《detikHealth》、《kompas》與《Truibunews》的報導。根據上述報導,網傳圖文的印尼文版本,在2021年2月間在印尼廣為流傳。
以殘障人士為服務對象的社會企業「Thisable Enterprise」向《detikHealth》表示,他們得知這個口罩貼紙正在流行,雖然不清楚它的來源或製造商,但他們認為這個貼紙能避免大眾與聾人溝通的誤會。
據《kompas》與《Truibunews》的報導,此圖文在印尼的流行,是源於一則發布於2月8日的推特貼文。此推特用戶「Puspa」向《kompas》與《Truibunews》表示,他是從其它地方看到這張照片與訊息,他認為這樣的標誌能幫助聾人在公共場所與他人互動,但此標誌也可能引起有心人士的注意,因此並非所有聾人都願意使用此標誌。
綜合以上,網傳圖文的出處是國外網友自發性的活動。
爭議點二、網傳圖文宣稱「口罩上帶有此標誌的人是聾人…他們看不到嘴唇說話,這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台灣目前是否有此倡議活動?
查核中心採訪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聽障人協會表示,這個活動並非台灣發起,也沒有在台灣看到網傳圖文中的標誌貼紙,且擔憂使用此標誌貼紙恐衍生「被貼標籤」問題。
查核中心採訪中華民國聾人協會。聾人協會表示,目前沒有看到這樣的資訊。在疫情期間,人人都戴著口罩,雖然這對依賴讀唇的聽障朋友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困擾,不過並不是每位聽障朋友都願意貼上這種標籤,這個標誌貼紙的實質幫助不大。
聾人協會進一步說明,網傳圖文使用「聾啞人士」這個稱呼,但現在普遍都用「聾人」、「聽障者」或「聽損者」來稱呼,不會稱呼「聾啞人」。「聾啞人士」這個稱呼是由於早年大眾認知不足,以為只要聽不到聲音的人,就不能正常說話,便以「聾啞人」來稱呼所有聽障者,但聽障者雖然聽力功能受損,只要透過正確的教育方式,仍可以手語或口語與他人順利溝通,因此「聾啞人」這樣的稱呼已經不符合現況。建議採用「聾人」、「聽障者」或「聽損者」,是對所有聽障者有尊重的稱呼。
爭議點三、疫情期間配戴口罩防疫,若遇到聽損者,建議怎麼做?
聽障人協會表示,在疫情期間,如果民眾遇到聽力不便的人士,比起脫下口罩讓對方讀唇語,不如利用文字來溝通,例如筆談或透過手機打字。
聾人協會表示,在需要配戴口罩的場合,聾人或聽障朋友與他人溝通時,就會使用筆談或使用手機打字。如果是依賴讀唇的聽障朋友,也會直接說明自己是需要讀唇,另有「透明口罩」,方便讓聽障朋友讀唇語溝通。
結論
一、此圖文所敘述的情境,為國外網友自發的活動,台灣目前並未有此類倡議活動。
二、聽障人協會和聾人協會建議,在戴口罩防疫情況下,民眾若需要與聽障朋友溝通,可透過筆談或手機打字。
三、聾人協會建議,以「聾人」、「聽障者」或「聽損者」,取代「聾啞人士」,以示尊重。
參考資料
istock
stock.adobe
Detik Health〈Viral Masker Berlogo Khusus Tunarungu, Siapa Pembuatnya?〉
KOMPAS〈Viral, Foto Masker Berlogo Khusus Tunarungu, Apa Artinya dan Bagaimana Cara Mendapatkannya?〉
Tribunnews〈Viral Masker Dengan Logo Khusus Untuk Tuna Rungu, Simak Penjelasann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