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環境能源

【錯誤】網傳「昨晚媒體報導:坊間預測十五日內北台灣有重大地震…地震發生時生命三角的地方…生存的機會99%新發現的方法」?

事實查核報告#731

【錯誤】網傳「昨晚媒體報導:坊間預測十五日內北台灣有重大地震…地震發生時生命三角的地方…生存的機會99%新發現的方法」?
發布日期/2020-12-11 09:59:23

一、傳言引述的報導為2016年的舊聞,與近期事件無關。

二、傳言所附上的連結,介紹「黃金三角」觀念為過時且錯誤的資訊,建築物樓板倒塌並形成三角空間的機率不高,正確的防災做法應是就地趴下、掩護、穩住,保護頭、頸部。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出:

「昨晚三立新聞報導:林湧森預測十五日內北台灣有重大地震。事前多防範!…。 林湧森以科技曲線成功預測尼泊爾大地震。這次台南大地震。 林湧森:地震預測所所長。可上其網站觀看其科技預言。中央山脈西側包括北北桃竹苗在內。 地震發生時生命三角的地方 【生存的機會99%新發現的方法 有圖解 告知鄉親 一定要看 廣傳 等於救人一命」

傳言附上一連結,此為一篇部落格文章,標題為「地震自救方法與圖解」,內文指出:

「在一個可直接觀察到的,而且科學的條件下,顯示那些用『蹲下和掩護』方法的人存活率會是零,而那些使用「生命三角」的人能夠達到100%的存活率。

簡單地說,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的重力會撞擊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被我稱作的「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的部落格文章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昨晚三立新聞報導:林湧森預測十五日內北台灣有重大地震」,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以關鍵字檢索,《三立新聞》在2016年2月15日報導,「林湧森大膽預測15天內北台灣將會有地震發生」,但該篇報導也採訪中央氣象局,氣象局對該名專家的預測方法有不同見解。

因此,傳言引述訊息為2016年2月15日報導,已是舊聞,與近期事件無關。

爭議點二、傳言所附的連結文章介紹,「用『蹲下和掩護』方法的人存活率會是零,而那些使用「生命三角」的人能夠達到100%的存活率」,是否為合適的防災作法?

(一)查核中心採訪消防署災害廣理組推廣科。據其指出,所謂「黃金三角」或「生命三角」都是過時的、錯誤的資訊,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FEMA)及加州政府的「Shake Out」地震防災演練網站已共同指出,「黃金三角」或「生命三角」的理論是基於房子倒塌後,樓板會壓到家具,形成三角形空間,但建築物樓板倒塌並形成三角空間的機率並不高,民眾若在地震搖晃期間,走動逃生,反而易摔倒或被掉落物砸到,因此,並不建議採取此作法。

(二)消防員兼作家蔡宗翰指出,「黃金三角」理論的概念是,地震時躲在高大的家具旁邊,天花板落下時,它可以在地板和家具中間產生三角形的空間,躲在裡面可以存活下來。但「黃金三角」是依據建築物爆破的實驗,建築物爆破時,天花板、樓地板會往下壓,可能可以產生「黃金三角」的空間。

蔡宗翰說,建築物爆破與地震的情境不一樣,地震時天花板不一定會一層層往下疊,而且建築物內的家具、物品可能往各種方向倒落,所以,這個三角空間無法被預測。此外,如果地震大到讓天花板倒下,民眾根本沒有辦法移動到想要去的位置。

蔡宗翰指出,當地震搖晃,正確做法應是就地趴下、掩護、穩住,保護頭頸部。

(三)查核中心在第730號報告中也查證,黃金三角理論是錯誤觀念。

結論

一、傳言引述的報導為2016年的舊聞,與近期事件無關。

二、傳言宣稱的「黃金三角」觀念為過時且錯誤的資訊,建築物樓板倒塌並形成三角空間的機率不高,正確做法應是就地趴下、掩護、穩住,保護頭頸部。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三立新聞〈15天內將有地震?專家稱氡氣能預測 氣象局打臉:不可信〉

Earthquake country Alliance〈How To Protect Yourself During An Earthquake〉

【錯誤】多則網傳地震防災訊息「地震時,要往黃金三角空間跑」、「要躲在冰箱或鐵櫃旁」、「要往樓上跑」、「馬上開門、關燈、關瓦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