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農民退休儲金條例過…如果每月自繳2380元可以領3萬7…每月自繳6111元的教師應該領多少…甲(教師)繳的錢如果是乙(農民)的2.56倍,甲領的錢也應該是2.56倍…」?
【錯誤】網傳「農民退休儲金條例過…如果每月自繳2380元可以領3萬7…每月自繳6111元的教師應該領多少…甲(教師)繳的錢如果是乙(農民)的2.56倍,甲領的錢也應該是2.56倍…」?
一、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是採「個人帳戶制」,由農民、政府提撥金額,於未來退休時提領。
二、公教人員的職業年金是「部分提存準備制」,也就是當前繳納費用用來支付退職人口的退休金,而公教個人拿到的退休金,則是以「本俸」和「年資」來計算。每月繳納金額無法以倍數去換算退休金。
三、農民退休儲金和公教職業年金的制度設計完全不同,無法相類比。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指出:
「轉發~
農民退休儲金條例過 最高月領3萬7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lnaj9k?utm_source=lineshare
如果每月自繳2380元可以領3萬7,請問每月自繳6111元的教師應該領多少?小學生都算得出來,甲(教師)繳的錢如果是乙(農民)的2.56倍,甲領的錢也應該是2.56倍,也就是甲應該領95000元,請問教師有平均領95000元嗎?
所以,軍公教一直被污名化領太多,根本是因為沒人搞清楚軍公教每月繳的錢是其他職業別的很多倍,之前更離譜的是拿勞保來痛罵軍公教,問題是勞保自繳最高只要962元,如果繳962元35年資可以領24846元(45800*1.55%*35=24846),那每月自繳6111元的教師繳了勞工的6.35倍,但有教師領15萬7772元嗎?(24846元*6.35倍)
請廣傳,讓民眾了解真像」
圖1:社群平台流傳貼文擷圖
圖2:社群平台另外流傳較簡短的版本
查核
爭議點、傳言將農民退休儲金條例的每月提繳金額、退休後每月提領金額,與軍公教職業年金類比,是否恰當?
(一)台大法律系教授孫迺翊指出:
公教人員的職業年金是採「部分提存準備制」,其退休金計算方式,以過渡期間屆滿時的民國118年為例,是按其年資,依照《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附表三》或《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附表三》,找出對應的所得替代率(例如35年60% ),乘以退休金基數(退休前15年本俸2倍之平均)。
農民退休金儲金條例是採「個人帳戶制」,以個人帳戶的收益,按預期餘命及利率基礎,計算出每月可領金額,領完為止。個人帳戶制的每月所繳金額、每月可領金額,與軍公教職業年金的計算方式不同。軍公教的職業年金不是把過去存的錢分期領出。
此外,退休軍公教人員只要在世就會受到保障,沒有「領完為止」的問題,兩者不能用倍數去比較。
(二)前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劉侑學指出:
「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是個人帳戶制,即農民自己提撥一定金額,政府也提撥相同的金額到指定帳戶,自己存入的部分,加上投資效益的總和,未來就領多少。
但軍公教的「退休撫卹金」,則是以在職軍公教人員繳納的費用,支付當前退職(伍)人口的退休(伍)金。因此,「費率多寡」相當程度取決於當下「在職」與「退休」人口的比例;相對地,軍公教個人拿到的退休金,則是以「本俸」和「年資」等條件進行計算,與每個月繳多少錢並無絕對關係。
結論
一、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是採「個人帳戶制」,由農民、政府提撥金額,於未來退休時提領。
二、公教人員的職業年金是「部分提存準備制」,也就是當前繳納費用用來支付退職人口的退休金,而公教個人拿到的退休金,則是以「本俸」和「年資」來計算。每月繳納金額無法以倍數去換算退休金。
三、農民退休儲金和公教職業年金的制度設計完全不同,無法相類比。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