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國際

【錯誤】網傳「俄亥俄州春田市海地非法移民吃當地居民寵物」?

事實查核報告#3232

【錯誤】網傳「俄亥俄州春田市海地非法移民吃當地居民寵物」?
發布日期/2024-09-12 13:18:2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9/12版】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甫結束,共和黨候選人川普一席「移民吃寵物」言論在社群平台掀起熱議。隨後中國社群平台微博也熱傳俄亥俄州春田市非法移民吃寵物,但這是沒有根據的假訊息。

一、春田市海地移民吃寵物是錯誤訊息,最早源於當地臉書群組,貼文並未提供任何第一手資料。春田市警方和市政府官員均已出面澄清,網路傳言是錯誤訊息,沒有接到任何關於寵物被偷或被吃掉的報告。

二、俄亥俄州春田市海地移民並不是非法移民。自2011年起,居住在美國的海地公民可申請「臨時保護身分」,允許他們留在美國並獲得工作許可。2024年7月1日,拜登政府將該身分的有效期延長至2026年2月。

三、網傳引用新聞擷圖「非法移民射殺禿鷹事件」發生於2023年內布拉斯加州,並非近期事件,且當地媒體報導並無提及移民要吃禿鷹等訊息,傳言說法沒有根據。

俄亥俄州春田市海地移民為合法停留,傳言錯指海地移民吃居民寵物,且引述過時資訊誤導,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美國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9月10日(台灣時間11日)進行總統大選電視辯論,這是兩人首次「正面交鋒」。

川普在辯論會指稱俄亥俄州春田市(Springfield)發生移民吃當地居民寵物。不過,辯論主持人穆爾(David Muir)指出,春田市官員表示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川普的說法;川普回應「我看到電視上有人說『我的狗被帶走,並被當作食物』。」賀錦麗則說「這說法太極端了。」

隨後,中國社群平台微博多則貼文宣傳「俄亥俄州春田市非法移民海地人吃居民寵物」說法。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說法是真的嗎?

春田市官員公開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該市海地移民吃掉當地居民寵物

以「春田市」、「海地」、「寵物」等英文關鍵字檢索網路,找到《春田市太陽報》9月10日報導指稱,有關海地移民吃寵物的說法,最早源自於臉書春田市某個群組貼文,發文者沒有提供任何第一手資料,僅宣稱鄰居女兒的朋友養的貓不見,後來在一處海地鄰居家樹上發現貓屍被切開食用。

報導也採訪春田市警察局說法,警察局澄清沒有收到有關寵物被偷和吃掉的報告。

網路傳言也引起春田市市政府注意,政府官員Rob Rue於9月11日記者會強調,有關該市海地移民吃寵物或野生動物的網路傳言絕對是錯誤訊息。

俄亥俄州春田市海地移民並不是非法移民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全國公共電台》等報導,俄亥俄州春田市因製造業等工作機會,吸引大量移民進入,主要是來自海地;當地市府官員預估,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春田市來自海地的移民數量急速增加,到了2024年已有2萬多海地人來到春田市這個小鎮。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美國國籍暨移民局(USCIS)以及美國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等資訊,自2011年起,居住在美國的海地公民有資格申請移民官員所稱「臨時保護身分」。這項身分允許符合資格的海地公民留在美國,並獲得工作許可。2024年7月1日,拜登政府將這項身分的有效期延長到2026年2月。

非法移民射殺禿鷹事件發生於2023年內布拉斯加州,為過時訊息

以「禿鷹」、「內布拉斯加州」等英文關鍵字檢索網路,找到美媒《ABC》地方電視台《KETV》與《News Channel Nebraska》報導,顯示2023年2月兩名瓜地馬拉非法移民在內布拉斯加州野生動物管理區殺死一隻禿鷹,兩人因違反 「白頭海鵰和金鵰保護法案(Bald-Golden Eagle Protection Act)」被判刑入獄,並將被驅逐出境,報導沒有指出他們要吃禿鷹,傳言說法沒有根據。

(記者:陳培煌;責任編輯:陳偉婷)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QR Code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