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科學研究

【錯誤】網傳「法國公布美國與中國帶回的月球土壤僅25%相似,去的月球不是同一個」?

事實查核報告#3119

【錯誤】網傳「法國公布美國與中國帶回的月球土壤僅25%相似,去的月球不是同一個」?
發布日期/2024-07-15 09:10:0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7/15版】

中國嫦娥6號5月成功發射後,引起月球探索、美中太空競賽相關討論。社群平台近期流傳一張圖片,稱法國太空研究中心公布美國阿波羅與中國嫦娥5號帶回月球土壤的比對圖,二者相似度僅有25%,美、中去的月球不是同一個。傳言說法是否合理?

一、檢視法國太空中心官網,沒有提及「阿波羅17號與嫦娥5號月壤相似度僅有25%」的相關文章。 網傳圖卡來自中國南京大學教授姚穎方等人發表《Extraterrestrial photosynthesis by Chang’E-5 lunar soil》(嫦娥5號月球土壤中的地外光合作用)論文,並非法國太空中心的研究。

二、專家指出,星體的土壤或岩石的化學、礦物成分組成多元,難以量化得出網傳所稱「25%」的數值。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也沒有「嫦娥5號與阿波羅17號(LM-12)帶回的月球土壤相似度僅有25%」說法。

三、專家指出,根據研究論文顯示,嫦娥5號與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壤成分相似度很高,兩者皆有斜長石、輝石、直輝石等,都是很經典的月壤成分。 至於不同團隊帶回的月壤比例有落差,專家說,可能與取樣地點的地質背景、形成和演化過程不同有關。

傳言圖卡來源為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非法國研究;且研究指出美、中團隊採集的月壤成份相似度高,也並未提及「美中月球土壤相似度25%」的說法。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中國嫦娥6號於6月底成功返回地球,帶回月球南極的月壤,同時網路重新流傳「美國登月造假」陰謀論,不少網友質疑美國阿波羅登月真實性。

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中流傳一張圖片,宣稱法國太空研究中心公布中國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與美國月球探測器「阿波羅號」的月球土壤分析結果,兩者相似度僅有25%,質疑「這還是同一個月球嗎?」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圖表來源為何?

(一)檢視法國太空中心官網,並未發現網傳圖表及「阿波羅17號與嫦娥5號月壤相似度僅有25%」的有關文章。

(二)透過關鍵字「月球土壤 嫦娥5號 美國 25% 」在Google檢索,找到中國網路論壇網易出現與網傳圖卡相仿的圖片,來源應是2021年中國南京大學教授姚穎方等人共同發表的《Extraterrestrial photosynthesis by Chang’E-5 lunar soil》(嫦娥5號月球土壤中的地外光合作用)論文。

論文提及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並分析其成分與結構,探討是否能進行「地球外的光合作用」(extraterrestrial photosynthesis)。該論文第4頁上方的圓餅圖與網傳圖片相符,該圖比較嫦娥5號與阿波羅17號的月球土壤成分比例差異。

因此,網傳圖卡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研究論文,並非法國太空中心研究。

圖2:網傳圖卡比對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查核點二:網傳「中、美帶回的月球土壤相似度不到25%」,專家如何解讀?

查核中心諮詢台北市立天文館、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助理教授朱美妃,以及研究太空、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廖瑩。

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中國學者的原始研究沒有提到「中國嫦娥5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與美國阿波羅17號(LM-12)登月的成分相比只有25%」。

朱美妃表示,該研究僅就嫦娥5號月球土壤與阿波羅17號(LM-12)編號12041月球土壤的X光繞射分析圖譜進行分析,發現兩者的礦物組成與比例存在差異。但星體的土壤或岩石的化學或礦物成份組成多元且有一定變化,無從量化或計算出兩者存在「25%」的相似性或差異。

朱美妃提醒,該研究對於儀器設定、機器學習技術並沒有詳細公開,因此難以評估方法與數據結果的品質。另外,研究也沒有說明為何會聚焦於阿波羅17號的編號12041的月壤樣本,且研究中的編號12041的月壤樣本與過去其他研究的成分明顯不符,文章中也未解釋原因。

廖瑩表示,單就研究論文的內容來看,嫦娥5號跟阿波羅所帶回來的月球土壤樣本成分其實相似度很高,兩者皆有的成分是斜長石、輝石、直輝石、橄欖石、易變輝石、鈦鐵礦等,都是很經典的月球土壤成分。

綜合以上,嫦娥5號跟阿波羅所帶回來的月球土壤樣本成分其實相似度很高,中國論文並未提及網傳「相似不到25%」說法。此外,專家指出,土壤或岩石的化學及礦物成分,難以直接量化、進行相似度比較。

查核點三:中國研究顯示,嫦娥5號與阿波羅17號的月壤組成比例有落差,可能原因是什麼?

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根據中國研究論文顯示,嫦娥5號與阿波羅17號(LM-12)帶回的礦物種類都十分相似,主要由斜長石、普通輝石、斜方輝石、橄欖石等組成。但可能因採集位置不同,岩石中的礦物組成比例會不同,並不是特殊的現象。

天文館指出,嫦娥5號2020年12月1日在月球的風暴洋北部地區著陸,阿波羅17號1969年11月19日在月球的風暴洋南部地區著陸,兩間相距約1600公里,月球半徑則為1700公里,足以顯示兩者採集月壤的地點有一段距離。因此,兩者的礦物組成比例不同是很正常的情況。

圖3:嫦娥5號與阿波羅17號月球探勘位置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廖瑩說,嫦娥5號的取樣點在風暴洋北部,該處地質年齡較年輕;而阿波羅17號(LM-12)的取樣點是東南部的陶拉斯-利特羅谷地,該處地質年齡較老。兩者的地質背景、形成和演化過程有所不同,因此取到的月球土壤狀況也不盡相同。

廖瑩舉例說明,例如:在陽明山的土壤多是火山灰土、桃園台地的土壤則多是紅土(氧化物土),這些都是分布在台灣北部的土壤,但不會說桃園台地跟陽明山是在不同的星球。

綜上所述,專家均指出,因地質背景、形成和演化的過程有所不同,嫦娥5號與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成分比例不同並不奇特。

補充資料

除了上述的傳言內容外,該傳言留言也出現「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壤與地球土壤高度相似」的留言,查核中心提供專家意見,提供讀者參考:

月球土壤與地球土壤類似嗎?

(一)台北市立天文館說明,月球和地球都屬於岩石星球,都經歷過火山等地質作用。因此,月球土壤中的「礦物」成分,絕大多數與地球十分類似。

但地球土壤長時間受到生物作用,早已充滿各種有機物以及微生物,和月球表面的岩石和沙土是非常不同的。

(二)朱美妃解釋,月球表面主要的岩石組成是玄武岩以及斜長岩,它們是月球土壤主要的原料。而玄武岩、斜長岩同樣也存在地球上,因此兩者土讓確實會有相似之處。

(三)廖瑩表示,月球土壤主要是由玄武岩和斜長岩構成,但月球土壤經過微流星撞擊和太陽風轟擊,形成「太陽風化」,月球土壤缺乏有機物、水或含水礦物。地球土壤則含有大量有機物、水分以及「風化作用」所產生的土壤成分,如黏土和砂質土壤。

廖瑩補充,月球和地球都有玄武岩、斜長石和輝長石,但兩者還有許多的不同。例如:月球的玄武岩年紀非常古老、多在30~40億年間;地球的玄武岩則為從幾十億至幾千萬年都有,例如:澎湖的玄武岩約1800萬年。另外,月球的斜長岩通常富含鈣、而地球的則往往含有更多的鈉。

延伸閱讀

美國自1972年發射阿波羅17號後,後續就無任何登月紀錄。也因此常有謠言、陰謀論表示美國並未真正登入月球過。查核中心也曾在今年6月發布過有關登月的相關報導,請參考:

【錯誤】網傳影片「美國太空人踢爆,從來沒上去過月球」?

(記者:邱劭安;責任編輯:陳偉婷)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QR Code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