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詐騙】網傳文章「陳建仁透露,加密貨幣致富機密細節」?

事實查核報告#3061

【詐騙】網傳文章「陳建仁透露,加密貨幣致富機密細節」?
發布日期/2024-06-12 09:54:18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6/12版】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文章,宣稱行政院前院長陳建仁在一次訪談中,透露可藉由加密貨幣致富。這是真的嗎?

一、網傳文章假冒「Yahoo奇摩新聞」網頁,內容則盜用2020年華視新聞訪問前副總統陳建仁影片。但檢視原始訪談,主持人與陳建仁並未提及加密貨幣或者理財內容。

二、資安專家表示,假冒名人為常見詐騙類型,依據網站操作可能有個資外流風險,或者進一步詐騙民眾金錢。

三、刑事局提醒,如果民眾不小心填寫信用卡帳號等個資,應先通知信用卡所屬銀行,並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專線人員會引導民眾至就近派出所報案。

網傳文章為假冒媒體與名人的詐騙網站,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網路流傳文章,標題為「台灣銀行因陳建仁向公眾洩露機密細節而展開了對他的追捕」,文章敘述行政院前院長陳建仁接受媒體訪談,透露使用加密貨幣而致富,並向主持人示範操作過程。

 
圖1-2:網傳文章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文章是否屬實?文章所附影片擷圖來源為何?

(一)查核中心檢視網傳文章,出現多個不合理處:

1.網傳文章套用「Yahoo奇摩新聞」logo及網站版型,但並非使用「Yahoo奇摩新聞」的正確網域(tw.news.yahoo.com/)。

2.點選網頁連結無法正確跳轉,而是會連結至某加密貨幣網站,並引導填寫個資。

3.文章貼出多個銀行帳戶擷圖,內容卻出現簡體字。

4.文章出現「證監會」、「攝像機」等均非台灣用語。


圖3:網傳文章出現多處不合理/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二)以網傳文章關鍵字「陳建仁」、「華視新聞」及其擷圖反搜,可找到「華視新聞CH52」在2020年8月6日上傳之影片,內容為當時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訪問卸任副總統陳建仁。

經比對,網傳文章擷圖場景與華視影片相同,但檢視影片訪談內容,並無提及加密貨幣相關內容。

(三)前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2024年6月10日在臉書表示,網傳文章盜用2020年其主持「華視會客室」畫面,當時與陳建仁沒有提到任何理財議題,網傳文章是「一頁式詐騙廣告」。

綜合以上,網傳文章假冒「Yahoo奇摩新聞」網頁,內容則盜用2020年華視訪問陳建仁影片,但檢視原始訪談,主持人與陳建仁並未提及加密貨幣或者理財內容。

查核點二:網傳文章所附的連結,有何資安疑慮?

查核中心在第838號查核報告中諮詢資安專家,以及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分析可能存在的資安風險。

資安專家說,此類型的詐騙網站在國內外都很多,會用名人當噱頭,假裝成媒體報導,且連結會不斷變換。會誘騙民眾填寫電子郵件等個資後,透過電子郵件,引導民眾去做更多動作;或者過一陣子再寄相關訊息,誘騙民眾參與不存在的投資,以從中獲利。

刑事局建議,如果民眾不小心填寫個資、懷疑自己被騙,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專線人員會引導民眾至就近派出所報案。

資安專家及刑事局提醒,如果民眾不小心填寫信用卡帳號等個資,應先通知信用卡所屬銀行,並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專線人員會引導民眾至就近派出所報案。

(記者:許雲凱;責任編輯:邱家宜)

延伸閱讀

網傳文章假冒名人、媒體的投資詐騙手法並非個案,查核中心曾處理過以下案例。

「第838號查核報告」:宣稱「蔡衍明/郭台銘投資獲利」

「第1192號查核報告」:宣稱「郭台銘/周杰倫的最新投資」

「第1652號查核報告」:宣稱「蔡英文的言論震驚了世界」

「第2878號查核報告」:宣稱「蔡康永加密貨幣投資獲利」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QR Code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