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網傳「劉姓男子5度判處死刑,大法官釋憲後,逆轉改判無期徒刑、成功逃死」?

該案在大法官釋憲前,就已改判無期徒刑

  • 錯誤
  • 政治與政策

發佈:2024-12-02

更新:2025-02-06

報告編號:3365

記者:許雲凱

責任編輯:陳偉婷

  • 錯誤
  • 政治與政策

發佈:2024-12-02

報告編號:3365

記者:許雲端、責任編輯:陳偉婷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2/2版】
近期網路流傳圖卡聲稱,劉姓男子原本5度判處死刑,但大法官死刑釋憲案後,逆轉改判無期徒刑。這是錯誤訊息,該案在大法官釋憲前,就已改判無期徒刑。
網傳所說案例發生於2014年,劉姓男性為搶奪車輛,因而殺害、性侵退休女教師。
該案在2015至2021年歷經一審、二審、更一審、更二審、更三審,共5度判處死刑,但最高法院4度撤銷死刑判決,直到今年高雄高分院5月7日更四審改判無期徒刑。檢方不服判決上訴,最高法院10月4日駁回,維持原判,全案定讞。
該案逆轉改判發生於今年5月的更四審判決,判決指出,死刑判決須符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此案是隨機、偶發性事件,不是計畫性殺人,不符公約所說「情節最重大之罪」。
大法官死刑釋憲宣判則是之後的9月20日,傳言說法引人誤解逆轉判決的時間及理由,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大法官今年9月20日做出死刑釋憲案宣判,認為死刑合憲,但僅適用「最嚴重犯罪情節」,以及需符合「最嚴密法律程序」。

近期流傳圖卡,聲稱2014年劉姓男子以鐵鎚殺害女教師,5度被判死刑,但大法官釋憲後,逆轉改判無期徒刑,罪犯成功逃死。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殺人案件是因大法官釋憲,才逆轉不判死刑嗎?

劉男改判無期徒刑,早於大法官釋憲判決

網傳案件發生在2014年間,劉姓男子為了搶奪車輛,於高雄市區隨機持鐵鎚殺害、性侵女教師。案件纏訟10年,直到今年10月才以無期徒刑定讞。

一審高雄地方法院以強盜殺人罪判處死刑,二審高雄高分院判決維持死刑。後經劉男上訴,最高法院4度發回更審,更一審、更二審、更三審仍判處死刑,更四審改判無期徒刑。檢察官再上訴,遭最高法院駁回,維持更四審判決,全案定讞。

更四審判決指出,台灣於2009年簽訂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具有國內法的效力,凡是死刑判決都須符合公約規定。本案是隨機、偶發性事件,不是計畫性殺人,不符公約第6條第2項所說「情節最重大之罪」。再根據醫療鑑定報告,也不能完全排除被告有更生改善可能性,因此本案不能科處死刑。

判決說,判處無期徒刑,可讓被告劉男長期與社會隔絕,以免危害他人,也兼顧了更生改善、社會安全之維護。

該案曾5度判處死刑,直到今年5月7日更四審才改判無期徒刑,但大法官死刑釋憲判決是9月20日,晚於無期徒刑宣判。不是如網傳圖卡所說,是大法官釋憲後才逆轉改判無期徒刑。

圖2:劉男強盜殺人案歷次判決/事實查核中心整理製表
圖2:劉男強盜殺人案歷次判決/事實查核中心整理製表

法律學者:大法官死刑釋憲並無導致逆轉改判

曾擔任檢察官、法官,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所教授溫祖德表示,這個案子是高雄高分院先改判無期徒刑,之後才大法官釋憲,最後才是最高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傳言說因釋憲讓罪犯逃死,誤解了審判的先後時序。

溫祖德說明,檢方認為更四審判決違法而上訴,但最高法院判決認為,依刑事訴訟法379條規定,並沒有「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或者「原判決有適用法則不當」情形,檢方指稱判決違法的理由無法成立。

溫祖德說,最高法院也引用最新死刑釋憲見解,審查更四審判決。最高法院認為原判決個案,並不符合判處死刑適用的「犯罪情節最嚴重之情形」,而且刑事程序也合於「最嚴密之正當法律程序」條件,因此認為原判決並無違法,駁回檢方上訴。

  • 護照規費依法得繳回國庫,外交部無法自用
  • 網傳林口發電廠空污讓肺腺癌增6倍是錯誤訊息
  • 馬斯克沒說後悔幫川普 謠言影片捏造字幕
  • 澳洲沒有徹查離婚中配並遣送回中國政策
  • 松山機場建棚經費沒有被立院凍結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