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路詐騙案件層出不窮,近日有民眾收到自稱「國際駭客聯盟反詐調查機構」的LINE訊息,聲稱能協助追回詐騙損失資金,且「成功後才收費」。經查,並無此國際機構,相關訊息為詐騙手法。
一、實測發現,網傳LINE帳號並非官方認證,多以駭客頭像或英文姓名作為名稱,缺乏正式機構的識別。加入好友後,未見任何官方資訊或介紹,僅要求提供帳號等個資。公開檢索亦未找到與「國際駭客聯盟反詐機構」相關的資訊。
相較其他國際性組織通常提供公開、多元的聯繫方式,單一通訊軟體主動聯繫的做法顯然不合常理。
二、165反詐騙專線指出,這類訊息屬於常見的「二次詐騙」,詐騙集團常冒用「國際機構」或「警方合作」名義以提高可信度,並標榜「免費」、「成功後才收費」,降低民眾警覺心,最後誘導加LINE好友、提供個資或轉帳。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曾警告,這類假冒單位鎖定已受害者,聲稱能協助追回資金,卻反而使受害者再次受騙,損失更多金錢。
網傳訊息以虛構的國際組織,謊稱可以協助民眾追回被詐騙的錢財。因此,為「詐騙」訊息。
推薦閱讀:【小心二次受騙】臉書詐騙廣告氾濫 假律師、假駭客狙擊受害者
背景
近期有民眾在LINE收到自稱「國際駭客聯盟反詐調查機構」的訊息,聲稱能協助追回遭詐騙的金錢,且「成功後才收費」。
查核
查核點一:傳言說法是真的嗎?
這是詐騙訊息,無此國際機構,目的在誘騙民眾提供帳號等個資
查核記者實際測試後發現,網傳LINE訊息以「協助受害者追回詐騙損失資金」為誘餌,並聲稱可透過大數據追蹤多個詐騙集團的網址、帳號等,吸引用戶加好友並要求提供帳號等個資。
記者嘗試加入其中一個LINE帳號後發現,該帳號並沒有任何LINE認證官方帳號(認證官方帳號為藍色盾牌,需通過LINE官方的相關文件審核,確認為政府核可設立的企業、商家或是組織),反而是以駭客頭像或英文姓名作為名稱,缺乏任何正式機構的識別。加入好友後,也未見任何正式介紹或官方資訊。
此外,檢索公開資料,並沒有找到與「國際駭客聯盟反詐機構」相關的官方資訊。相較其他國際性組織的運作模式,通常會提供公開且多元的聯繫方式,而非僅透過單一通訊軟體聯繫方式。
查核點二:假冒反詐機構的「二次詐騙」手法
165反詐騙專線表示,這類詐騙通常冒用「國際機構」或「警方合作」的名義來提高可信度,進而降低受害者的警覺心。常見手法包括:聲稱掌握受害者的資料或資金流向以製造緊張感,再進一步標榜「免費」或「成功後才收費」博取信任,最後誘導民眾加LINE好友、提供個資、帳號甚至轉帳。
不僅台灣,國外也常出現「二次詐騙」的手法,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曾發公告指出,這類單位通常針對已遭詐騙的受害者,聲稱能協助追回遺失資金,僅需要先付款。這種手法只會讓受害者失去更多金錢,甚至可能再次受到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