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群平台流傳一段演習畫面,宣稱國軍天馬操演時打不到靶、現場採訪記者不滿離席,並稱國軍官兵戴紅色頭盔,是草莓兵由來。這是錯誤訊息,傳言引用2024年天馬操演畫面,操演命中率為7成5,而記者離席是另有採訪工作,傳言擷取特定資訊誤導大眾。
一、傳言影片來自中時新聞網2024年8月26日直播國軍年度演習天馬操演內容,不是近期演習畫面。
二、2024年天馬操演日間射擊命中率7成5(加入故障彈命中5成8)、夜間命中率過9成,傳言影片刻意擷取未命中畫面,誇大宣稱演習「打不到靶」。
三、檢視媒體直播,現場採訪記者起身並不是因為演習出現失誤,而是為了拍攝國防部長顧立雄視察部隊。
四、至於官兵頭上的紅色頭盔,軍方表示,天馬操演官兵頭盔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演習角色,傳言畫面顯示的紅頭盔是彈藥兵,如果是白頭盔,在該場演習即為射擊指揮官。
傳言影片引用2024年演習畫面,誇大渲染國軍打不到靶、捏造記者不滿離席,以及錯誤宣稱官兵紅色頭盔是草莓兵等不實訊息。因此,為「錯誤」訊息。
推薦閱讀:【錯誤】網傳「美國賣給台灣過期武器,天馬操演標靶打不到、10發中1發」?
背景
國軍演習一向是網路社群討論焦點。近期在TikTok與臉書等社群平台流傳一則影片,標題為「草莓兵名不虛傳 從沒有見過如此辣眼睛的軍事演習」,內容聲稱國軍天馬操演過程打不到靶,引起現場採訪記者不滿而中途起身離席;影片中還出現官兵紅色頭盔畫面,傳言稱這是「草莓兵」稱號的由來。
查核
查核點一:傳言影片事件
網傳影片為2024年8月26日國軍年度演習天馬操演畫面
檢視傳言畫面,透過以圖反搜,找到「中時新聞網」直播,傳言影片開頭處線的「射擊畫面」,以及後續顯示的「記者離席影像」、「官兵頭戴紅色頭盔畫面」,經比對中時直播(37:56、47:24、49:01),可以確認傳言影片事件為2024年8月26日在屏東舉行的年度演習「天馬操演」,傳言影片是來自中時新聞網直播內容。
另檢索「央廣」、「台視新聞網」等媒體,均有報導當時天馬操演的新聞。
查核點二:2024年天馬操演打靶命中率
日間射擊命中率7成5(加入故障彈命中5成8)、夜間命中率過9成
傳言誇大宣稱「打不到靶」
根據《中央社》、《自由時報》、《軍聞社》等報導,天馬操演於去年8月26日在屏東舉行,實彈射擊即將過期(屆壽彈)的美製拖式飛彈「拖2A」,並首度實施夜間射擊;去年8月26日下午共射擊17枚拖2A飛彈,夜間射擊標靶距離與日間相同,共射擊12枚拖2A彈藥。
根據陸軍統計2024年天馬操演日間射擊部分,射擊17發,有4發故障彈,實際射擊13發、命中10發,命中率約76.9%;若加入故障彈命中58.8%。夜間射擊部分,射擊12發、命中11發,命中率約91.6%。包括《中央社》、《自由時報》、《聯合新聞網》等均有報導命中率資訊。
查核中心第3209號查核報告查證顯示,根據《中央社》當時報導,國防部指出,2024年天馬操演人員有超過1/2是「生手」,希望有實彈射擊經驗的「熟手」,帶領生手做經驗傳承。根據此次經驗,將全面檢視訓練、彈藥或天候因素,後續改進作為未來訓練的依據。
查核點三:網傳影片「操演打不中靶,現場記者看不下去,起身離席」,是真的嗎?
記者起身非因演習失誤,實為前往拍攝國防部長顧立雄
檢視「中時新聞網」2024年天馬操演直播內容,影片47:27可以看見記者扛著攝影器材起身走出去的畫面,過程顯示記者從寫稿場地轉換到戶外拍攝場地,影片48:51出現有記者詢問「要開始訪問了嗎?」聲音。
在影片48:58有軍方人員導引記者至拍攝位置,隨後出現有記者詢問這邊是否可以拍到國防部長的聲音。在影片51:52顯示國防部長顧立雄現身視察軍隊畫面,從直播可以看出媒體都在拍攝顧立雄。
查核點四:天馬操演國軍帶紅頭盔的原因
演習紅色頭盔為軍演識別設計,在天馬操演為彈藥兵
軍方表示,天馬操演官兵頭盔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演習角色,傳言畫面顯示的紅頭盔是彈藥兵,如果是白頭盔,在該場演習即為射擊指揮官。
此外,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受訪指出,軍隊演習為了訓練或模擬實戰對抗情境,經常會將部隊區分為「藍軍」與「紅軍」,分別代表友軍與假想敵。參與紅軍的官兵會配戴紅色頭盔,作為辨識用途,並非網傳影片宣稱的「草莓兵」象徵。
舒孝煌說,這種設計是為了演訓過程中快速辨識彼此陣營,有助於戰術推演與成效檢討,屬於國際間常見的軍事演習安排。網傳影片刻意擷取一段過往的演習畫面,在不了解演習背景與意義的狀況下,透過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刻意羞辱國軍。
檢視「中央社」2023年報導漢光演習的新聞,其新聞圖說顯示戴紅色頭盔的官兵為「扮演敵軍的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