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平台流傳影片聲稱東協9國停用美元結算,將以本土貨幣進行交易;經查,東協並未發布停用美元的聲明,目前仍以美元為主要貿易貨幣;推廣使用本地貨幣結算,是要減少換匯成本。
一、查看東協國家央行或金融監管單位網站,未發現東協宣布將不再使用美元進行結算;另檢索國際通訊社、財經媒體及新加坡媒體報導,也皆未發現東協停用美元結算的報導。
二、東協今年發布的「2026年至2030年經濟共同體戰略規劃」文件指出,將推廣使用本地貨幣結算,目的是降低匯率波動、跨境支付的交易成本,及外部金融衝擊;但文件並未提到「停用美元」說法。
三、金融學者表示,美元具穩定性與流通性,東協國家並未宣布「停用美元結算」,目前仍以美元結算為主。使用本地貨幣結算或許存在,但整體規模相對小,目的是降低區域內的換匯成本,並非要完全停用美元。
網傳「東協國家停用美元」說法並不存在,且東協推廣本地貨幣政策主要目的為減少換匯成本。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影片標題為「東盟9國停用美元結算」,影片內容宣稱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等九國在會議後宣布正式停用美元結算,並將使用本土貨幣進行交易。
查核
查核點一:傳言說法是否屬實?
網傳「東盟」為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用語,全稱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台灣則稱「東協」,為東南亞國家協會。英文均稱為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東協國家央行及國際媒體均未發布「東協國家停用美元」訊息
(一)檢視東協國家的中央銀行或金融監管單位網站(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印尼、泰國、緬甸等),皆無發現其宣布將不再使用美元進行結算。
(二)查看國際媒體《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及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南華早報》,均未看見東協宣布將不再使用美元進行結算。
東協文件:推廣使用本地貨幣是避免金融衝擊,並降低匯率、跨境支付成本
瀏覽東協今年5月發布的「2026年至2030年經濟共同體戰略規劃」文件(P.6)指出,東協將推廣使用本地貨幣,以降低對匯率波動、跨境支付的交易成本,以及外部經濟和金融衝擊。《CNBC》也有對此文件進行報導,但都未提到「停用美元」的說法。
專家:東協仍主要使用美元進行結算為主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網傳「東協停用美元」為假訊息,東協國家目前仍以美元結算為主,也不太可能會宣布「停用美元結算」。目前全球貿易約有7-8成貿易仍仰賴美元進行結算貨幣,擁有高流動性;另外,由於美元匯率主要由市場決定,較不易受政治干預,具備相對穩定性。
不過,吳大任也說,傳言提到以本地貨幣進行結算或許存在,但整體規模相對小,目的是降低區域間貿易所造成的換匯成本,並非要完全停用美元。
關於「去美元化」説法。吳大任解釋,儘管國際上常討論要將歐元、日圓及人民幣作為替代貨幣,但目前這些貨幣的規模與穩定性仍不足,僅適用於小眾市場。而中國近年積極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希望減少美元的依賴,確實有所進展,但也僅限於部分國家,原因為人民幣的流通性與匯率等仍受到中國政府管控,使其尚無法成為國際間最常使用的結算貨幣。
查核點二:去美元化相關的不實訊息案例
「去美元化」與「停用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等傳言說法,並非新興網路傳言敘事。
早在2022年烏俄戰爭開打後,即有傳言聲稱「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口買賣中國商品需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但實際上中國人民銀行的「通知」,是鼓勵當地銀行支持跨境交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以達成人民幣國際化,也能免除匯率問題。
此外,2023年法國總理馬克宏出訪中國後,社群平台也出現「法國退出美元清算、停用美元」,但馬克宏未曾發表過傳言所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