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YouTube Instagram TikTok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網傳影片「台北車站出現碰撞摔手機,要求高額賠償的新騙術」?

這是大量製造的AI生成影片,北車近期無此事件

  • 錯誤
  • 生活

發佈:2025-08-28

更新:2025-08-29

報告編號:3803

查核記者:邱劭安

責任編輯:陳偉婷

  • 錯誤
  • 生活

發佈:2025-08-28

報告編號:3803

記者:邱劭安、責任編輯:陳偉婷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近期網路大量流傳影片宣稱,台北火車站出現一種新的詐騙手法,有人會刻意碰撞、摔掉手機後,要求對方高額賠償。經查,影片描述的情節是傳統的敲詐手法,但北車近期並無類似爭議事件,也沒有相關報案。網傳影片是以AI生成大量產製、傳播的誤導內容。

一、檢視上傳影片帳號,可知其非媒體機構,更未提供及引述任何消息來源,畫面中人員的穿著也與中國公安制服較為相近。

另使用工具檢測影片,結果顯示為AI生成影像,且近期有多個頻道都上傳敘事相似的影片,「模板化」製造並傳散。

二、鐵路警察局台北分局表示,近期並未接獲此類事件的報案。內政部刑事局也指出,近期並未觀察到有大規模「手機損害」敲詐案件。

三、以關鍵字檢索網路,可發現過去即有「碰撞摔機遭要求高額賠償」相關新聞報導,並非新型騙術。

傳言提醒可疑的敲詐手法,但謊稱北車出現新型詐騙,且以破綻百出的AI影片快速傳散,誤導大眾,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影片標題為「台灣火車站現新騙術」為題。內容講述,近期台灣火車站與機場出現「碰撞摔機」的新型詐騙手法,另舉例宣稱,台北火車站曾有一名婦人搭車低頭使用手機時,不小心與迎面而來的年輕人發生碰撞,導致對方的手機掉落、碎裂,於是年輕人向婦人索取高額手機維修費用。

網傳訊息擷圖
網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影片畫面來源

網傳影片未引述可信消息來源 且畫面為AI生成

查看網傳影片上傳帳號,並非政府單位或媒體機構,也未附上任何消息來源。

以肉眼觀察影片畫面中人員的著裝,並非台灣警察制服樣式(新式、舊式),反倒與中國公安制服較為相近。

另透過AI生成影像檢測工具《wasitAI》、《Decopy AI》,結果顯示網傳影片畫面有高機率為AI生成內容,非真實影像。

此外,查核中心也觀察到傳言內容於6年前就已於網路流傳,但當時內容並未提及台灣火車站。

影片畫面人員著裝與中國公安制服形式較為類似
影片畫面人員著裝與中國公安制服形式較為類似
網傳影片AI生成影像軟體鑑測結果
網傳影片AI生成影像軟體鑑測結果

當心「模板化」製造的AI生成影片內容

查核記者以關鍵字「火車站 騙術」於YouTube進行檢索,發現近期有多個帳號都上傳內容相似的影片,以「模板化」方式迅速傳播。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戴毓辰分析,目前網路出現一種製作趨勢:以文字轉語音(Text-To-Speech,TTS)技術,搭配生成式AI圖片或影片與網路既有圖像素材的混合呈現。製作者無需進行實地採訪、攝影或現場報導,僅需收集網路的公開資訊,透過AI工具即可快速產出看似專業,實則漏洞百出的影音內容。

戴毓辰建議閱聽人,可以觀察影像中人物的眼神、牙齒、手部常出現異常;文字可能扭曲錯字或出現無法辨識符號;物品結構不合理,如麥克風變形、品牌標誌錯誤等。聲音部分也常缺乏自然語音特徵,如呼吸聲、口水聲。

「火車站 騙術」發現多個不同帳號在近期都上傳內容相似的影片 / 翻攝自 YouTube
「火車站 騙術」發現多個不同帳號在近期都上傳內容相似的影片 / 翻攝自 YouTube

查核點二:近期台灣有發生傳言的詐騙事件嗎?

近期台北車站未接獲「碰撞摔機遭要求高額賠償」報案,民眾若擔心可直接報警處理

鐵路警察局台北分局向8月25日查核中心表示,近期並未接獲傳言所稱的案件。而內政部刑事局也指出,近期並未觀察到有大規模發生傳言所稱的詐騙現象。

內政部刑事局說明,傳言說法確實有可能發生,但這也不是什麼新型的詐騙手法,傳言所描述的事件是過去常見的「敲詐」手法,犯罪者會故意製造意外事故,實際目的是要對民眾索要高額的賠償,進行敲詐勒索。

內政部刑事局提醒,民眾若遇到類似事件,可直接撥打110請警員到場,協助確認事發過程、時間地點,甚至能確認該手機是否早已毀損。

「碰撞摔機遭要求高額賠償」過去曾經出現,也非新型詐騙 

使用關鍵字「手機 撞 詐騙」檢索網路,可發現「民眾撞掉手機後要求高額索賠」的敲詐手法早已存在。

例如2024年4月(台視),一名機車騎士違規騎人行道,被兩人一組的詐騙盯上。其中一人先假裝被機車騎士碰掉手機,大聲理論卻不讓騎士報警,另外一人,假裝是路人立刻靠過來鼓譟,被害民眾覺得被恐嚇取財,直接報案,警方這才發現兩名嫌犯用同樣手法連續犯案,每次都收千元不等的賠償,循線拘提。

補充資料

「治安假提醒」為傳言常用敘事方式

查核中心也曾觀察過「治安假提醒」的傳播特色,歸納出兩特點:一、傳言會引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朋友遇到」等說詞增加可信度,但仔細查看傳言,都未能發現可信的消息來源或可供驗證的證據;二、傳言會修改謠言的發生地點,用新地點來包裝,引起民眾注意轉傳,讓其看起來是「新發生」事件。

若想破解此類訊息,建議可直接使用關鍵字檢索網路,即能找到事實查核報告或新聞報導,來破解這些流傳多年的假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立案字號 新北教社字第1092527630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 衛部救字第1141362484號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歷年得獎紀錄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