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救災後發燒、有傳染病? 「鏟子超人」災區防護指南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造成光復鄉重大災情,大批民眾湧入災區救災,「鏟子超人」義行讓人感動,但也有專家直言,大批志工進入災區,不排除會造成當地負擔,也可能會因裝備不足讓自己置於險境。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造成光復鄉重大災情,大批民眾湧入災區救災,「鏟子超人」義行讓人感動,但也有專家直言,大批志工進入災區,不排除會造成當地負擔,也可能會因裝備不足讓自己置於險境。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2024年年底三讀、今年3月21日總統公布施行上路,但攸關地方分配統籌稅款的法條出錯,錯置算式分母,導致明年有345億無法分配,其中連江縣所獲稅款甚至少於預期。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及立院黨團承認,修法確實有「瑕疵」,將盡快再度修法解決。
核三廠最後一部機組在2025年5月停機,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但台灣的能源政策持始終是社會爭點。立法院今年5月13 日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將核電廠運轉期限延長至60年,奠定核電廠延役的法制基礎。立法院也在5月20日通過民眾黨團提出的核三延役公投案,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並訂於8月23日投票。
2024年全國稅收超徵5283億,在野政黨主張「還稅於民」,7月立法院通過「強化經濟與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納入普發現金1萬元規定,要求今年10月31日前執行。行政院表示,將會編制特別預算送立院審議,但同時也指出,此案有憲法及法律上的瑕疵,將會尋求釋憲。
總統賴清德稱國軍「不進民宅」惹議,檢索法條,其實並無明文禁止國軍進入民宅救災,而是要求符合程序並有地方人員在場,以避免責任歸屬爭議。學者認為,軍隊以作戰為本務,但可透過替代役及民間合作,於演習期間調整人力投入災後救援,這次颱風與演習交錯,正好檢驗救災與防衛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丹娜絲颱風強勁橫掃中南部,除了造成嚴重的農損,諸多媒體也揭露海上光電試驗場或水面光電案場災情,媒體上下游7月7日報導「海上光電變海廢」,揭露屏東佳冬外海的海上太陽能試驗案場成「受災戶」,災後有大量HDPE 浮具飄散海岸,且綿延數公里,引發社群關注。
伊朗國營賽帕銀行6月17日遭疑似親以色列駭客攻擊,導致ATM、刷卡、網銀等服務短暫中斷。網傳訊息宣稱該銀行帳戶資料被刪除、客戶資產歸零。不過,金融、資安專家表示,類似情況在台灣難以發生,因本地銀行普遍具備異地備援,但若遇戰爭或災難導致主備機房同時受損,仍可能面臨資料無法復原風險,建議強化雲端與第三地備援以提升資安韌性。
總統賴清德宣布,將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未來,現役軍人若涉及陸海空軍刑法有關叛亂、利敵、洩密、廢弛職務、抗命等軍事犯罪,將交由軍事法院審理。專家指出,恢復軍審只是司法管轄權的調整,與戒嚴完全無關,並非軍隊接管司法或實施軍事統治。
日前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公布113年445家醫院通報非主管職全職護理人員平均月薪,年資1年以下護理師約5萬3700元,還有媒體稱台大醫院「院聘護理師起薪5.9萬元」、「公職護理師起薪6.5萬元」。然而,數據卻引來護理人員不滿,指出護理人員薪水根本沒有這麼高,衛福部公布的薪資與實際狀況不符。
川普上任後暫停對外援助並整頓USAID,引發爭議。網路流傳大量未經證實的USAID消息,甚至來自政府高層。學者憂心「公器混用」與「課責」缺失,恐引發民眾對政府與媒體的不信任。此外,專家警告,此舉可能損害美國的全球影響力與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