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網傳影片「美國訪台議員機場遭圍剿」?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20版】 一、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是美國參議員葛蘭姆於2021年1月8日在華府機場被嗆聲。與美國參議員於2022年4月訪台事件無關。 二、網傳影片缺乏原始事件的說明,卻刻意模糊機場背景,讓傳言影片失去脈絡,易造成誤解。 傳言影片失去脈絡,易被誤解為近期美國參議員訪台事件,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事實釐清】網傳訊息「輕症轉重症的主要一個原因是營養的極度缺乏....輕症轉重症辨別方式是呼吸困難」?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8版】 一、專家表示,會從輕症變成重症的患者多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族群,如65歲以上高齡長輩、孕婦、1歲以下者、癌症病患、慢性病、過度肥胖者。 二、專家表示,若是營養極度缺乏,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但台灣營養極度缺乏狀況少見,仍提醒民眾應維持均衡營養。 三、專家表示,輕症的主要症狀是上呼吸道症狀,像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當民眾出現喘、呼吸困難、胸痛、胸悶時,代表心肺功能可能受影響,應有所警覺及時就醫。

【部分錯誤】網傳「軟封城:確定來了 法醫 ∼ 高大成對疫苗猝死的專業解析 不要跟任何親朋好友、 外人一起吃喝,哪怕是一頓飯、一杯酒、一杯咖啡」?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8版】 一、網傳內容自2021年5月即曾流傳,並於2021年6月出現冠名「法醫高大成」,且持續在2022年4月因疫情升溫,舊謠言又重傳。 二、查核中心向高大成求證,高大成並無此發言。 三、專家指出,依據國際和台灣疫情,在社會民眾多完成2劑疫苗接種情況下,Omicron病毒株多造成無症狀和輕症感染。建議民眾維持新型態的防疫生活,保持正常生活,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 脫口罩飲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但網傳訊息假借冠名法醫高大成,對病毒特性描述錯誤,防疫的時空脈絡已不相符,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此傳言在2022年4月重新流傳,...

【錯誤】網傳影片「蒲亭談俄烏戰後歸還中國遠東大片領土,不可思議!中國的回應讓人意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8版】 一、網傳影片並不是新聞影片,內容是機器聲音念讀旁白,搭配上照片畫面。 二、傳言影片引用美國《國會山莊報》2022年4月8日一篇意見評論,內容純屬作者意見。 三、中俄官方和國際通訊社均無此訊息。 傳言為捏造不實的訊息,因此,為「錯誤」訊息。

【錯誤】網傳訊息「國外研究:輕症後遺症更劇烈 」?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9版】 一、網傳提到的「國外研究」指的是2021年8月28日發表在《刺胳針》上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是追蹤2020年中國武漢的醫院住院患者出院後一年的後遺症情況。 二、專家協助解讀該研究,此研究結論指出,絕大多數的患者身體健康狀態恢復良好,住院期間重症者易出現後遺症,但沒有提到「輕症者後遺症更劇烈」。 三、專家表示,新冠康復者預後後遺症,是以中度、重度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喘、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症狀;無症狀或輕症者,並不會有嚴重的症狀和器官損傷,不用擔心會造成重大後遺症。 傳言宣稱「國外研究:輕症後遺症會比重症患者劇烈」,但該研究並無此發現,...

【錯誤】網傳《東方新聞》、《央視》新聞影片「中國疾控中心終於承認他們科興疫苗無效果」?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8版】 經查,傳言影片分為兩段,第一段是2010年《東方衛視》新聞畫面,第二段是《央視》在2018年7月新聞,均與新冠疫情、新冠疫苗無關。 傳言影片是挪用與疫情不相關的新聞事件,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2022/4/18】查核報告僅限於查證網傳影片之事件脈絡,科興疫苗效力不在本報告查核範疇。

【錯誤】網傳「通知:接獲衛生局通知今天需進行新冠肺炎消毒工作」?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7版】 一、網傳名單為2021年5月台南市的確診者環境清消地點資料,不是近期資訊。 二、台南市環保局表示,目前市區內的消毒是用稀釋漂白水,主要功能在環境消毒。 傳言流傳名單為過時資訊,因此,為「錯誤」訊息。

【錯誤】網傳「榮總感染科醫師退休 現任雙和醫院~劉永慶醫師提供的資訊」「花蓮縣衛生局 朱家祥局長 朱爸提供新的防疫觀念,分享給大家~」?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25 版】 一、經查,網傳「防疫觀念」並非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雙和醫院劉永慶醫師所言。傳言假借冠名朱家祥和劉永慶。 二、專家表示,目前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比起成人有較高的發燒機會,兒童染疫的主要症狀為流鼻水、喉嚨痛、全身倦怠、頭痛,發燒非唯一的評估指標。 三、專家建議,民眾若自覺有染疫風險,不管有無症狀,都可使用快篩。 傳言假借冠名花蓮縣衛生局長、雙和醫院劉永慶醫師,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至於網傳內容為個人之防疫見解和防疫政策的預測,不是本報告查核之範疇,查核中心提供近期防疫政策和專家建議,供讀者參考。

【錯誤】網傳檔案「5月1日開始發放 全台公費快篩劑發放地點 帶健保卡可幫家人代領」、「各縣市請帶健保卡,每人一個,可以代領家人的公費快篩劑」?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5版】 一、網傳檔案為疾管署發布的「配合辦理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名單」,但網傳檔案為4月7日檔案。最新檔案已於4月15日更新上傳。 二、依據最新社區擴大監測方案,要領取疾管署發放的公費快篩,必須經過掛號、看診,經醫師評估有風險或有上呼吸道症狀,可領取公費快篩試劑;不可由家人代領。 傳言稱「帶健保卡即可領取公費快篩」、「可以代領家人的公費快篩劑」,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事實釐清】網傳連結「點進去就可以看到,目前自己居住區域,有多少人COVID-19確診」?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4/15版】 一、網傳連結為民間工程師自行開發「台灣Covid-19 本土病例地圖」,地圖引用數據來自疾管署,由於數據抓取有時間差,開發者建議若地圖數據與疾管署不同,以官方為準。 二、防疫醫師指出,民眾解讀各區的「確診數時,確診數只是評估風險的指標之一,若要更精準判斷疫情風險,應一併考量人口數、發生率、該地的檢驗量能、醫療量能、民眾活動程度等指標。 三、專家建議,民眾不論是否身處疫情熱區,都要做好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鼓勵接種疫苗。

頁面

熱門文章

訂閱TFC電子報

SIGN UP TO TFC NEWSLETTER 📨
* 必填欄位/ required
選擇你想訂閱的電子報/ Sign u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