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2025/11/23】闢謠TOP10
本週社群熱議傳言涵蓋食品加工、AI生成影像及生活科學,因視覺效果強烈或敘事方式引發大量分享及誤解。
一段標題為「你見過這樣的水果嗎、泡了變色」的影片廣為流傳,畫面顯示水果浸泡後突然變色。實則該影片由AI生成影像組成,非真實水果加工,台灣亦無水果染色案例。另有影片聲稱「蟹肉棒是蟹殼磨成粉做的」,畫面拼接螃蟹與食品工廠作業;食品專家指出,蟹肉棒主要成分為魚漿,不會使用無法溶解的蟹殼粉。
此外,有社群貼文稱「傍晚停在花上的蜜蜂是瀕死體」。昆蟲學者與養蜂專家闢謠,此一行為多因天黑、氣溫驟降或翅膀受潮,並非生理瀕死,屬於人類情感誤讀。
明年台灣國防預算定為9495億元,占GDP 3.32%,引發社群關注。查核中心文章〈從數字到戰力:國防預算突破GDP 3%的意義與未竟挑戰〉邀請3位專家從歷史、威脅評估與國際政治分析3%的象徵意義與限制。專家強調,3%只是指標,重點在於是否能轉化為實質戰力。

本周值得關注的3類傳言如下:
|AI影像與錯置畫面 食品加工影片遭誤傳
近期多支食品加工影片流傳,其中「水果泡水變色」為AI合成,台灣並不存在水果以化學藥劑染色的情況。另一支影片將中國大閘蟹產量過剩的畫面與冷凍魚漿工廠流程混搭,錯稱蟹肉棒使用蟹殼粉。農產與食品專家說明,蟹肉棒以魚漿為主料,蟹殼粉既不溶解且會影響口感,業者不會添加。
這兩支網傳影片皆因生成影像或錯置素材而造成誤解,與實際食品加工流程不符。
|情感敘事誤導 「蜜蜂停在花上等死」不符生物特性
社群網路一篇文章稱傍晚仍停在花上的蜜蜂「快死了」、不想拖累蜂群,以情緒化敘事描述蜜蜂行為,引發大量討論。然而,這類故事化的解讀往往出自人類情感投射,與蜜蜂的生理特性並不相符。
昆蟲學者與養蜂專家說明,蜜蜂依靠陽光導航,天黑或遇上氣溫驟降、翅膀受潮時無法返巢,因而夜宿野外,並非瀕死;真正死亡或瀕死個體通常由巢內的「清潔蜂」移出,非自行離群。
|國防預算破3% 社群聚焦安全與政治議題
台灣2025年國防預算達9495億元,占GDP 3.32%,為2008-2009年後首次超過3%。查核中心查核中心採訪整理3位學者(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美國前國防部中國與台灣事務主管胡振東、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分析。
專家認為,整體來看,3%象徵台灣軍費提升的決心,但資源配置、結構性挑戰與政治因素,仍是實質戰力提升的瓶頸。未來如何在人力補強、武器裝備、國際合作等方面做長期規劃,才是真正關鍵所在,尤其面對中國軍力快速發展與區域情勢變化,必須持續調整與強化。
【❌錯誤】今晚10點開始春安專案到2月11日晚上?
【❌錯誤】吃不完的罐頭食品別直接放入冰箱,會鋁中毒?
【❌錯誤】「瀕死蜜蜂」傍晚會停留在花朵上,不想成為同伴負擔?
【❌錯誤】 網傳影片「你見過這樣的水果嗎、泡了變色」?
【❌錯誤】網傳影片「蟹肉棒是蟹殼磨成粉做的」?
【❌易生誤解】網傳「日本東大研究,每根白頭髮背後,大約有200個高突變風險幹細胞被清除」?
【❌錯誤】台灣導彈誤射廈門,台海爆發危機?
【❌錯誤】網傳影片「光電板又被颱風掀翻」?
【❌錯誤】中國 / 台灣網路開始清理整頓LINE,不能傳早安圖?
【❌錯誤】網傳「李鴻源表示,2026年歐盟開始收碳稅,在台生產型企業,預計將繳交每年8千億台幣的罰款」?
特別感謝排行榜技術提供:#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
特別感謝排行榜資料來源:#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
(記者:陳培煌;責任編輯:陳培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