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成詐騙溫床?沈雲驄:小額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根據《經濟學人》,每年全球線上詐騙金額已超過5000億美元,詐騙儼然已成為新興產業。詐騙產業鏈如何構成?如何避免受害?然而加密貨幣既能是投資產品,也能是詐騙工具,該如何看待加密貨幣?《早安財經》創辦人沈雲驄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表示加密貨幣可視為眾多投資工具的一種,小額投資可避免將所有雞蛋都放在同個籃子的風險。
騙人與被騙的都是受害者 詐騙專業分工難打擊
今年2月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便是討論詐騙為何如此急遽擴大且形成全球化產業。沈雲驄分享其中一則故事:一名叫貝拉(Bella)的女子,透過社群媒體接近美國堪薩斯州一家小銀行的執行長海恩斯(Shan Hanes)。她向海恩斯聲稱她的姑姑在澳洲經營一家加密貨幣公司,自己也因此賺了一些錢。身為銀行家的海恩斯已很富有,仍決定加入貝拉的加密貨幣計劃。
用不了幾個月,海恩斯挪用自己女兒的教育基金、再到自己所屬的教會,最後便是自己的銀行。最終總受騙金額高達4700萬美元,銀行因而倒閉,海恩斯也遭判刑逾24年。「我們都覺得被騙的是別人、自己很有判斷力,但偏偏這些詐騙集團的技術是日新月異的。」沈雲驄強調,詐騙產業從業者少則2、30萬人,危害已遠遠超過一般竊盜、搶劫甚至是販毒。
「貝拉很可能也不是在澳洲的女孩,而是被人蛇集團詐騙到柬埔寨或緬甸、被強迫從事詐騙的受害者。」沈雲驄指出,因詐團透過專業分工,洗錢、人蛇與詐騙等等詐騙流程的負責人都不同,加上詐團的所在地如東南亞都在警方難以觸及之處,且詐團也專精於科技犯罪,「傳統執法機關要追上都非常辛苦。」沈雲驄建議任何媒體都要更頻繁地告訴自己讀者最新的詐騙手法,且在能匯錢的ATM、信用卡的裝置加註警語,避免更多人遭受詐騙毒手。
加密貨幣具一定風險 冷靜且小額投資避免受傷
《早安財經》近期出版《幣漲無疑》一書,內容為《彭博新聞社》(Bloomberg)的調查記者齊克.法克斯(Zeke Faux)原先對加密貨幣不感興趣、認為僅是騙局,但看見身邊許多人投入幣圈,便試圖了解幣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沈雲驄表示,法克斯發現幣圈雖聲稱一個泰達幣(USDT)就有一美元作儲備,但經過調查卻找不到儲備的證據。
沈雲驄說,雖然以加密貨幣交易如線上刷卡,更不用經過如銀行的中介機構,但目前僅少數人使用。「幣圈聲稱的加密貨幣交易功能,最具體的就是幫詐騙集團洗錢。」沈雲驄看待加密貨幣十分開放,不僅是幣圈及其科技已經存在,且如信用卡等金融創新起初都是不受信任的。「所以你問我,加密貨幣確實我目前無法信賴,但我也不願意完全篤定自己想法。」
「加密貨幣有兩個風險,一是平台不是百分百安全,如FTX就曾倒閉;二是詐團常以加密貨幣作為詐騙手段,看似正常的平台背後卻開著很多後門程式」。沈雲驄建議將加密貨幣作為投資工具一種,勿過度投資在加密貨幣,「如果賺錢的話不,沒有也就算了。」且加密貨幣假訊息猖獗,很多資訊並不透明,投資前多找資料、冷靜且不要急於行動。「不用擔心錯過這波投資機會就沒了,永遠都還有下一波。」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185|
Apple:https://pse.is/7d376e
Firstory:https://pse.is/7d2xqk
Spotify:https://pse.is/7d37e6
KKbox:https://pse.is/7d378x
YouTube:https://tw.psee.ly/7d37g5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詐騙集團的常見手法?誰最容易被詐騙?如何確保長輩的財務安全?
「你今天被祖了嗎?」從Facebook成立監察委員會談社群平台如何處理虛假資訊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