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7-2025/7/13】闢謠TOP10
丹娜絲颱風6日深夜從嘉義登陸,造成中南部嚴重災情和農損,許多偏鄉地方至今沒電,救災進度也引發部分民怨。風災過後,網路熱傳一支影片,海岸上堆積大量黑色載具,媒體報導那是屏東佳冬外海海上太陽能試驗案場,因不堪颱風考驗,全部打成「海廢」飄上岸。除了佳冬試驗場,嘉義布袋新塭滯洪池水面型案場也因風災受損,兩案均引起社群大量討論。
經濟部自7日起發布多篇新聞稿澄清,佳冬外海的案場並無發電,僅是試驗案場,目的是測試光電浮台在實際海域的抗風浪能力;不過,經濟部圖卡一句「光電板在颱風前已移除」,又引爆新的社群戰場,大家紛紛質疑,「光電板是真的移除?或是掉到海裡?」目前查核中心正在釐清各方說法,近日將發布解釋性文章釋疑。
光電傳言不只帶出能源政策討論,也牽扯「食安」,近期一則熱傳訊息要大家不要買養殖魚,意圖利用光電板損害的時事,帶動民眾對食安的恐慌。
因罷免投票日將近,近期也出現多則與選務、投票有關的假訊息,甚至「假借冠名」政治名人催票或反催票,剪輯過時影音混淆視聽。

本周值得關注的3類傳言如下:
|時事變謠言:光電板不會毒害養殖魚 街口支付正常運作
近日社群光電議題討論度大增,一則非常熱傳的訊息宣稱,「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為魚可能會吃下破損光電板漏出的毒」,引發食安焦慮。查證後發現,現在絕大多數太陽能板均是矽晶太陽能板,使用前須經安全、抗腐蝕檢測,對淡水養殖來說,產生污染或毒性的風險極低,民眾無須過度擔心。若是鹹水養殖魚池(或若有光電板直接掉進海中),因鹽分含量相對較高,可能會加速腐蝕,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有污染風險。但若盡速打撈上來,則同樣無須過度擔心。
養殖專家表示,即使海面上的光電板真的因颱風而受損破裂,影響海域也會視海流狀況而定,變數很多,不宜直接連結到「太陽能板物質會被養殖魚吃下肚」;海洋生物學者也認為,短期內不至於對水中生物造成危害,傳言說法過度誇大。
另一則時事謠言與「街口支付」有關。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與泰山企業有股權糾紛,法院於7月10日前往街口金科總部執行查封,網路傳言據此時事,宣稱「36億從街口蒸發……你根本不知道你錢去了哪裡?」引發民眾擔憂。
實際上,街口支付用戶資金依規定全額交由台新銀行信託保管,與母公司財務運作明確區隔。監理單位金管會與台新均表示,目前帳務運作正常,用戶權益無虞。
|引人恐慌的假詐騙提醒
台灣詐騙問題嚴重,網路常有熱心民眾分享個人經驗、提醒眾人切勿受騙。但偶有從未真實發生的「假詐騙」提醒夾雜其中,目的是強化台灣社會紛亂、干擾人際互信。
例如近期熱傳的兩則「詐騙提醒」:一則稱「接到陌生來電、若看到手機出現自己的臉孔」就要小心,可能會被盜用臉孔,進而封鎖手機;雖然小心陌生來電的提醒為真,但其提出的情境並不成立,也無法以視訊電話盜用他人的Face ID。另一則則稱,台灣出現新的詐騙方式,有人會在超市門口送餅乾或牛奶,要求民眾掃條碼,之後利用民眾個資貸款等;這也是未曾發生、情境不合理的謠言。
|罷免選務謠言出動 投票紙箱不透明有原因
7月26日與8月23日為區域立委罷免投票日,7月初開始出現選務謠言。近期一則訊息稱,過去投票箱都有透光性,但前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把票箱改成不透明的紙箱;此類針對選舉投票箱的傳言,是每次大選前必定出現的「熟面孔」。
選務專家說,因投票有匿名性,票箱設計本來就不可能是透明的。現在普遍採用的紙票箱是2014年年底首度啟用,當時並非蔡英文執政。不管票箱材質,依據規定投票前、開票前都要提供在場民眾公開驗箱。
近期社群也出現蔡英文、 韓國瑜催票或反催票影片;但這些影片都是挪用過去影像,與近期大罷免議題無關。
特別感謝排行榜技術提供:#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
特別感謝排行榜資料來源:#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庫
【❌錯誤】網傳:颱風後別買中南部養殖魚,疑吃下光電板漏毒?
【⚠部分錯誤】網傳:接起陌生視訊來電Face ID就被盜?
【❌錯誤】網傳:醫院傳出多人吃生魚片,胃壁附著海獸胃腺蟲?
【❌錯誤】網傳:蔡英文上台後,透明票匭被改為紙箱票匭?
【❌錯誤】網傳:36億從街口蒸發,存的錢從儲值那刻就不在手裡?
【❌錯誤】網傳:新詐騙手法,超市前掃碼盜個資開戶?
【❌錯誤】網傳:達美航空航班反覆落地又反彈?
【❌錯誤】網傳:這些飲料都含有塑化劑?
【❌錯誤】網傳:韓國瑜籲反對罷免者,不要出來投票、監票就好?
【❌錯誤】網傳:蔡英文籲7月26日回家投下同意罷免票?
(記者:陳偉婷;責任編輯:陳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