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新資訊,嚴天浩:往下多好奇一層,問如何做到


過往的教學注重讓孩子記住重點,儘管能快速從選擇題找到答案,卻少了對新資訊靈活判別真偽的思考能力。在資訊爆炸的AI時代,如何培養孩子對訊息懷疑、進而求證的科學化思考模式?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LIS情境科學教材創辦人嚴天浩,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指出若老師和教材只教學生什麼是對的,卻省略背後脈絡,孩子長大後不可能擁有面對假新聞的媒體試讀能力。
先假設再驗證,培養孩子用科學邏輯思考人事物
嚴天浩在大學時出於公益,輔導弱勢孩子功課,卻常被學生問學這個要幹嘛。「我想一想對啊!就算我元素週期表忘光,也活得很好。」在沈澱思考過後,嚴天浩發現科學教育的本質是擁有科學化的思考模式:遇到問題,先假設、再驗證,最後得到結論。如果失敗了就重來一次。「科學培養的是看事情的方法。不見得你未來要成為工程師或科學家,但無論今天你做任何工作,這樣的思考都可以幫助你解決難題。」
為了讓孩子具備科學素養,嚴天浩在給孩子的教材上下了很多工夫。不僅用動畫和由自己扮演科學家,讓小朋友喜歡看、願意看教學影片,並擺脫過往教材直接告訴學生定理,而是回溯到科學家當時遇到問題、嘗試解決,最後再得出定理的過程。「我們把整段脈絡都還給學生,希望孩子在小3到國3這7年學習中潛移默化,知道我遇到問題,可以(像科學家)這樣想。」
網路上與科學相關的假訊息層出不窮,甚至恐因對科學的不理解,而更難分辨真偽。去年曾網傳假訊息,說在高鐵站撐傘,會被高壓電網吸上去而觸電。嚴天浩希望孩子看到各種科學現象或資訊,都能往下多好奇一層,懷疑它是如何做到的。「假如雨傘真的會被高壓電網吸上去,那應該要有很多人被電到;那拐杖是不是也會?」嚴天浩表示,藉由帶孩子在科學的邏輯裡訓練,讓孩子知道相信一件事情前,要先自己往下推陳,確認是否符合自己想像,再決定相信與否。
讓AI成為孩子助理前,要先找到讓老師用AI的痛點
AI問世後,嚴天浩指出常有老師出作業給學生,學生讓AI寫完就交回來,老師也看得出是AI寫出來的。「學生其實也沒有錯,他的確把作業寫完了。但現在的問題在,我們有沒有教孩子跟AI協作。」
嚴天浩期待未來孩子能讓AI作為自己的助理,而這件事由老師來教最合適;但由於老師普遍年紀偏大,可能仍把AI當作Google使用,或認為現在課上得好好的,何必用AI,而無法教導學生與AI協作。「換位到老師角色,AI可以解決老師什麼痛點?先解決痛點,老師才會有興趣。」
嚴天浩嘗試找出讓AI作為課堂助教來融入教學的可行性:例如以永動機是否存在為題,每組孩子配1個AI助教,一同討論出自己組的觀點。最後再上台發表,詢問其他組同學是否認同、與自己的答案有什麼不同。嚴天浩表示,測試出老師可以帶學生使用AI助教的模式後,再跟學校老師分享,才有機會被接受。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216|
Apple:https://pse.is/8b2ra7
Firstory:https://pse.is/8b2r9d
Spotify:https://pse.is/8b2r9t
KKbox:https://pse.is/8b2ral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