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動態
台灣團隊研究辨識Deepfake影片 深偽技術的正邪之戰開打
記者劉芮菁/報導
打開手機,下載最近流行的「FaceApp」AI修圖軟體,上傳自己的照片後應用程式就為你美化照片,還可以知道自己變換性別、變老後是什麼模樣。「FaceApp」雖然好玩,但短短幾個動作,你已經用AI技術生成了「Deepfake」深偽影像。
YouTube影音平台流傳一段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談話影片,歐巴馬竟然語出驚人地說:「川普總統完全是個笨蛋!」,影片裡的歐巴馬儘管臉部表情、...
發布日期:2021-02-02
【美國選民研究】不實訊息影響選民認知 六成五川普支持者深信川普贏得選舉
記者何蕙安/編譯
關於美國選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對於美國大選結果的錯誤理解,恐怕已經根深蒂固地埋進了大部分川普支持者的內心:有高達75%的川普選民相信選舉存有大規模的選民舞弊,而有65%川普支持者甚至認為川普實際上贏得了普選。
加拿大里賈納大學(University of Regina)行為科學助理教授喬登.彭尼庫克(Gorgon Pennycook)...
發布日期:2021-02-01
【數位素養新點子】用手機遊戲玩查核 民眾接種「不實訊息疫苗」
記者何蕙安/報導
泰國社會企業Opendream開發的調查型事實查核手機遊戲「606」,於今(28)日全球上線。在遊戲中,玩家將學習與使用事實查核技巧,調查與破解不實訊息,解決遊戲女主角面臨的校園懸疑事件與感情糾紛。
Opendream的創辦人兼總經理帕泰帕.蘇素普育(Patipat Susumpow)致力以數位工具協助民眾了解複雜的社會議題。他對事實查核領域並不陌生:...
發布日期:2021-01-28
【美國國會山莊事件之後】推特首次發布群眾事實查核機制「Birdwatch」
記者何蕙安/編譯
在美國國會山莊事件凸顯的網路不實訊息問題後,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於日前(1月25日)宣布推出群眾查核機制Birdwatch,以建構社群的方式,來標示不實訊息。該機制將首先在美國試點。
發布日期:2021-01-28
為真實而戰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記者何蕙安/編譯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IFCN)昨(21)日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人是挪威國會議員、前挪威自由黨黨主席與教育部長提莉娜.西愛.葛蘭德(Trine Skei Grande)。
「我們身處在一個假新聞傳播速度前所未有的快速、意見被妖魔化的時代。」葛蘭德接受挪威公廣媒體NRK採訪時表示,「(事實查核)為真相而戰...
發布日期:2021-01-22
【美國國會山莊事件之後】能查or不能查 社群平台的「政治人物豁免令」受挑戰
記者何蕙安/編譯
美國國會山莊被闖入事件,讓臉書的「政治人物豁免令」再次受到檢視。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在國會山莊事件後採訪了數位研究假訊息的學者,認為臉書在打擊不實訊息的工作上,可以做得更多:包括打破「政治人物豁免令」,讓獨立第三方的查核合作夥伴查證政治人物在臉書的貼文訊息。
發布日期:2021-01-19
【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破解個別假訊息無效 要用同理心打破資訊泡泡
記者何蕙安/編譯
不實訊息研究機構《First Draft》創辦人克萊爾.瓦杜(Claire Wardle)投稿《波士頓環球報》,警告美國國會山莊被闖入的事件凸顯出已然成形的「替代性資訊生態系」(Alternative information ecosystem):有一群人擁抱截然不同的新聞來源、信念系統與世界觀,宛如身處在平行時空。社會應正視其嚴重性。
「我們不能夠只專注在查核、...
發布日期:2021-01-16
【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移除有害言論 vs 社群極端化 資訊生態系的權衡之難
記者何蕙安/編譯
美國國會山莊示威事件後,各大社群平台相繼出手封鎖美國總統川普的帳號,也延伸出「去平台化」(deplatform Trump)的討論。學者分析,去平台化的手段可以降低川普與陰謀論者的感染力,但也可能讓其言論變得更加極端與危險,且更難以追蹤與研究。
網路巨頭封殺川普帳號的作法並非沒有爭議,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內的歐盟領導人也發聲質疑科技公司越界處理言論議題。不實訊息研究機構《...
發布日期:2021-01-14
【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 社群媒體封鎖川普帳號 管制機制面臨大挑戰
記者何蕙安、馬麗昕/編譯
美國時間1月6日下午,支持川普的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山莊,佔領國會風暴震撼全球。儘管事件已暫時落幕,隨後美國國會已正式確認拜登為美國總統。但圍繞著該事件的各式不實訊息與傳言仍甚囂塵上,社群平台在此事件中的處理方式也受到各界檢視。
臉書(Facebook)執行者祖克伯昨(7)日宣布,將無期限凍結川普的臉書與Instagram帳號,...
發布日期:2021-01-08
政治學者:政黨傾向太強 較難接收更正訊息
記者劉芮菁/報導
由四位旅美政治學者組成的「Taiwan Policy Initiative」日前發布研究指出,事實查核能發揮作用,民眾閱讀更正訊息後,會改變態度。但政黨傾向太強烈的民眾,較難受更正訊息影響。
此團隊發布的研究發現,民進黨支持者在Facebook上產生政治群聚現象,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支持者相較之下並不愛用Facebook。...
發布日期: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