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賴清德稱「2004年所提的軍購特別預算,在立法院遭到在野黨反對而無法通過,否則8艘潛艦早已完成」?

【國防】賴清德稱「2004年所提的軍購特別預算,在立法院遭到在野黨反對而無法通過,否則8艘潛艦早已完成」?

【快速跳轉】為何要查查證摘要查證對象查核過程

為何要查

國防議題為民眾關注的公共議題。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9月28日舉行下水典禮,引發熱議,其中,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及陳水扁政府時期對美潛艦軍購案被在野黨阻擋69次,將國防議題帶入選戰的政黨攻防。

查證摘要

針對賴清德稱「陳水扁政府2004年所提的軍購特別預算,在立法院遭到在野黨反對而無法通過,否則8艘潛艦早已完成」,經查:

一、政府2004年編列6108億元軍購特別預算,在第五屆立法院遭在野黨阻擋16次;行政院在第六屆立法院重送預算,金額下修至4800億元,又被在野黨立委阻擋53次。因此,當時軍購特別預算在兩屆立法院確實被在野黨阻擋了共69次。

二、台灣擬採購8艘美國潛艦案,預算審議的攻防牽涉好幾個層面,除了政黨間的相互杯葛,曾任立院黨團助理的國防學者揭仲表示,8艘潛艦採購預算金額高達4121億元,即便後來下修預算,在潛艦型號與噸位等資料付之闕如情況下,要求立法院一次通過長達10多年不需逐年審查的特別預算,也是造成反對的原因。

中、美、台關係亦為影響軍購案進展之重要變因。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資深國防記者盧德允,和美國國防部前官員(曾任美國國防部主管中國與台灣事務官員、美籍台裔的胡振東)接受採訪均指出,美國政府在2001年就宣布軍售,直到2004年仍沒有實際進度,肇因於美國國內對在美國本土生產柴電潛艦有不同意見,美國原欲找歐洲廠商協助生產,但911恐攻事件後,國際氛圍驟變,加上許多國家不想因協助造艦而得罪擁有廣大市場的中國,導致計畫受挫。

查證結果:資料雖符合,但僅提供部分資訊,無法瞭解全貌。

五、六兩屆立法院在野黨阻擋對美軍購案69次,除了從政黨相互杯葛的角度來理解,還必須審視預算編列方式(軍購預算以不需逐年審查的特別預算方式編列);加上美方內部(反對重啟柴電潛艦生產線)壓力、以及中國施壓各國政府導致其不敢協助台灣造艦,終至潛艦交易未果。

賴清德的發言時間、地點為何

賴清德10月4日在民進黨中執會致詞時提到,陳水扁政府2004年所提的軍購特別預算,在立法院遭到在野黨反對而無法通過,否則8艘潛艦早已完成。2005年當時行政院長游錫堃提出特別預算,但很可惜送到國會時,遭到當時國民黨主導的在野黨全力杯葛,光在程序委員會就阻擋了69次之多。

資料出處:《中央社》。

查核過程

對美軍購預算遭阻擋69次的過程

根據中央社》報導,2001年陳水扁上任之初,美國就批准了對台灣三項軍購售案,陳水扁政府2004年編列新台幣6108億元軍購預算,但受到在野黨的杯葛;陳水扁連任後,2005年把預算改編為4800億元,全案在2004年至2006年間,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被阻擋超過60次。這起軍售案最後在2007年才獲得通過,但通過的預算僅99億元,購買柴電潛艦、愛國者飛彈等項目的預算都沒有通過,只有反潛機的部分過關。

當時立院審議軍購預算的過程

查核中心諮詢立法院民進黨團助理,該助理表示,2002年5月國防部向立法院提出十年建軍計畫,其中就提及三項軍購:愛國者三型飛彈、P-3C長程定翼反潛機以及柴電潛艦內容,不過當時尚未取得美國精確報價。

該助理指出,2004年5月,國防部報行政院核定三項軍購預算6108億元,預算送到立法院後,當時國民黨與親民黨在立院席次佔多數,因此在第五屆立法院期間,三項軍購預算送交立院程序委員會時,被阻擋共16次。

該助理說,在第六屆立法院時,行政院將三項軍購預算重新送交立法院,預算下修到4800億元,潛艦預算部分拿掉造艦合作款700億餘元,改以採購設備為主,依舊被國、親兩黨立委在程序委員會阻擋53次。在第五屆、第六屆兩屆立法院期間,三項軍購預算在程序委員會被阻擋共69次。

該助理表示,2006年經黨團協商,改以年度預算(而非跨年度特別預算)編列軍購案預算,軍購案才終於進入委員會審查;2007年6月,立法院通過2002年所提交的軍購案預算99億元。其中,潛艦預算僅通過2億元可行性評估費,除反潛機採購預算61億元全數通過,愛國者三型飛彈採購預算113億元則全數遭到刪除,僅通過愛國者二型升級預算約35億餘元。

對美軍購潛艦失敗的幾個關鍵因素

(一)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在陳水扁政府提出三項軍購案時為親民黨黨團助理。他受訪時表示,美國在宣布出售台灣8艘潛艦後,卻始終找不到歐洲合作廠商,加上美國軍方反對重啟柴電潛艦生產線,導致無法兌現軍售承諾

揭仲指出,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2001年宣布出售台灣8艘潛艦,但美國海軍內部出現反對力量,原因是美國潛艦已經全面改採核子動力,軍方希望在美國本土出現傳統潛艦生產線,以免日後美國國會施壓,要求軍方放棄全核子潛艦政策,採購一定數量的傳統潛艦。基於上述因素,美國國防部轉而尋求歐洲各國造船廠的合作,以取得傳統潛艦藍圖,並在歐洲造好船段,再運到美國安裝美製的戰鬥系統。

揭仲指出,在美國官方政策指導下,兩大潛在的主合約商諾斯洛普格魯曼集團與通用動力集團,就各自在歐洲尋找合作對象,前者看上德國HDW造船廠,後者找西班牙Izar造船廠;因當時這兩家造船廠的母公司都面臨財務危機,急需這筆訂單,讓美國覺得合作案非常有可能成功。

揭仲說,美國國防廠商從2002年初和德國政府談判輸出許可,直到2003年9月都沒有成功後放棄;時任德國總理的施若德原打算藉此案減緩當時德國的高失業率,卻因德國外交部強烈反對,加上消息遭德媒披露,導致德國政府態度轉趨保守;2005年11月,梅克爾就任德國總理後,美國一度重燃希望,但還是無法扭轉德國政府的決定。西班牙則是在2004年3月的國會大選中,由具反美傾向的社會勞工黨勝選,隨即宣布自伊拉克撤軍,兩國關係生變,使雙方合作為台灣造潛艦的機會也就此消逝。

此外,揭仲也表示,2004年5月,國防部報行政院核定三項軍購預算,其中8艘潛艦預算金額高達4121億元,加上是編列為「特別預算」,等於要立法院在潛艦的型號與噸位等基本資料付之闕如情況下,一次通過長達10多年預算,即便潛艦預算下修到2880億,依舊是在相關資缺乏情況下,要立院替政府背書一張空白支票。

(二)擁有30年國防軍事線採訪經驗的軍事專家盧德允也表示,美國2001年宣布要出售台灣潛艦後,除了每年向我方重新報價之外在造艦的實際行動上卻沒有具體進展。

當時美國已經不生產柴電潛艦,如果加開生產線,恐影響原本核潛艦生產線;此外,美國在發生911恐攻事件後,希望拉攏中國加入反恐陣營,且中國市場大,許多國家不敢得罪中國,導致美國找不到任何國家願意協助。諸多因素都是軍購案的阻力,導致軍售案從2001到2004幾乎沒有進展。

盧德允指出,三項軍購中有關潛艦的預算,平均編列一艘價格超過300億(台幣),當時其他國家向德國購買潛艦價格約75億到120億元左右;從陳水扁後續將重大預算編列數字降低,從6108億降到4800億,即可看出原先所預算編列有灌水之嫌。

(三)民進黨團立院助理表示,2004年5月行政院將三項軍購送交立法院後,當時立法院國、親兩黨以包括不需要買潛艦等各種理由阻擋預算,即便後來預算因應在野黨要求下修金額重送立院,還是繼續被在野黨阻撓。

(四)曾任美國國防部主管中國與台灣事務官員、美籍台裔的胡振東(Tony Hu)透過電子郵件回覆查核中心詢問時表示,美國總統2001年同意向台灣出售8艘柴電潛艦時,當時美國廠商已經沒有在設計柴電潛艦,要重啟設計需要付出長時間與高成本,從歐洲引進現有設計將更快速與節省成本,因此當初是要讓美國國防承包商與外國潛艦製造商合作,由外國潛艦製造商負責獲得其所在國家之設計技術的輸出許可,而美國國防公司負責在美製造這些潛艦。

胡振東指出,美國要重新建立柴電潛艦生產能力的成本非常昂貴,加上沒有其他買家,因此全部的成本將會由台灣支付。不過,經過幾年交涉,在受到中國貿易報復等壓力影響,美國原尋求合作的外國潛艦製造商,還是無法替台灣取得潛艦設計輸出許可。

此外,胡振東說,美國海軍並不支持在美國建造柴電潛艦,認為美國國會可能會藉要求海軍在未來採用柴電潛艦,但美國海軍認為柴電潛艦的有限航程不符合美國海軍長途使用計畫。這些因素加總在一起,導致美國向台灣出售柴電潛艦的交易最終無法達成。

由於幾位受訪專家看法類似,此報告整理潛艦軍購案發展過程的輪廓。

(記者陳培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