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來一帖媒體轉骨湯!老媒體如何靠「數位轉型」開創新商機?專訪吳琬瑜(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節目資訊
播出時間:每周日 17:05-18:00
收聽方式: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官網 60 天隨選收聽
?邀訪來賓
吳琬瑜(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
?完整訪談內容Podcast
?節目介紹
在《天下雜誌》服務超過30年的吳琬瑜,目前是共同執行長、也是內容長。從第一線員工到公司的掌舵手,她目睹媒體業在不同時期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戰,當許多同業都消失在時間洪流之中,為何《天下》沒有被大環境打敗,反而透過數位轉型,讓老字號招牌持續發光?今天邀請吳琬瑜分享箇中秘訣。
因為發現媒體「信任」與「流量」紅利的消失,《天下》開始探索多元的社群工具、深耕聲音產品市場,更透過垂直內容頻道做深度議題的追蹤。所以他們完成了許多傳統媒體稱羨的成就:製播的《聽天下》Podcast節目長期在新聞類排行榜位列冠軍、也透過訂閱制,讓其數位營收大於紙本營收、來自讀者的營收也超過了廣告營收。
本集節目邀請吳琬瑜,從《天下》數位轉型的成功案例,回應當前媒體遇到的挑戰。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吳琬瑜 (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以下簡稱「吳」)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以下簡稱「黃」)
?節目預告
2023/11/19 周日 17:05-18:00 全台皆可收聽(查閱各地收聽頻率)
推特為何改名X?社群平台、AI、電動車、太空火箭、大腦晶片…我們都生活在馬斯克創造的世界裡?!
?最新精彩內容
AI世界的正體中文資料如何豐富?建立台灣專屬AI搜尋引擎?深偽技術下的資安風暴?
————————————————————————————————————————
黃:哈囉大家好,我是兆徽歡迎來到新聞真假掰,今天來到現場要陪伴我們一起提升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的好朋友是天下雜誌的共同執行長,同時也是內容長吳婉瑜,婉瑜好。
吳:兆徽好,各位聽眾、各位朋友大家好。
黃:婉瑜其實是我十幾年前在天下雜誌服務的時候的總編輯。其實非常資深的新聞記者,你也跑過非常多的路線。
吳:對,經歷講起來應該是對現在的年輕人是非常的少的,就是這是我第一份工作應該也是最後一份工作了,本人在這家公司已經三十年了,超過三十年,所以還蠻有趣的。對那剛開始跑的路線,服務業、製造業、科技業都跑過。所以我覺得還蠻有收穫的。
黃:今天我們想要跟婉瑜一起談談當前媒體面對的挑戰跟回應,尤其是天下雜誌一個這麼老牌,在臺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財經,其實也有人文,這樣的雜誌。
黃:有沒有很早就開始注意到數位轉型的必要,為什麼會覺得數位轉型是必要的,整個媒體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天下做過哪些努力?然後呢,琬瑜從去年開始,在臺大新聞所也開了一門課,就是談這個媒體的數位轉型,怎麼樣做數位創新跟媒體管理。待會兒我們也想要跟婉瑜來談一談,把這一門這麼受歡迎的課程,也在我們的節目中跟聽眾朋友做一點分享,我們先來談談天下雜誌的數位轉型。
吳:他其實還是跟整個讀者吸收新聞的方式有關係嘛,我們這場錄音有那個三位同事、三位朋友,他們現在應該都是在手機上看新聞,就是說年輕人或者是我們下一個Generation他們其實都是透過手機,現在當然是透過Youtube、IG,IG就太短就是說是吸收資訊跟新聞的方式,那這樣子就是有深度的兩個禮拜的紙本的話,他要怎麼樣來擴散或者說他們有一天都不看紙本的話,那這個媒體業希望說能夠發揮影響力的方式是什麼,所以他事實上我們很慎重的考慮這件事,那我想就是說,雖然有說,每一個媒體都有網站嘛,我們很早是天下就有網站,但是我覺得如果做數位轉型當中如果臺灣再跟全世界比較,我們也還是做得蠻值得驕傲的是叫訂閱制,就是叫天下全閱讀。那他就是大家可以用付費的方式在手機上和新聞看天下雜誌。那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說,因為我遇到非常多的媒體或朋友就是,他們覺得臺灣的讀者就是喜歡看免費新聞。
黃:是。
吳:他們要付費有點難度高,雖然他們以前可能願意花錢買報紙或是願意花錢買雜誌,可是他在這個數位上它是沒有一個觀念說要付費。所以我覺得我們剛開始最大的挑戰是說,比較沒有付費習慣的臺灣讀者,他願意為一個比較高品質的新聞內容來付費,那我覺得這件事情還蠻重要就是說,好的品質,好的新聞是知識有價,否則很多的年輕人,就是說這個行業如果沒有一些好的reward,最好的一些薪水收入給年輕人的話。
黃:是媒體要賺錢,記者的收入才會合理,對,這個然後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吳;對對對,而且他願意付費,就表示這群讀者是還蠻認真,而且蠻sincere 蠻願意認同我們所做的東西我覺得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樣。
黃:是,天下雜誌是從2017年開始替推訂閱制對不對?那個時候是面臨到什麼樣的狀況,然後覺得我們就用訂閱制來試試看,這個儀式其實成效非常好,到現在訂閱制的這個收入大概佔多少成,怎麼評估這個效益。
吳:17年我們做的時候,那個時候其實我們的數位廣告已經還不錯了,但是還沒有完全超過紙本廣告嘛,那我們這幾年做就是衡量一個數位轉型成功的幾個數字,一個就是說你的數位的訂戶是不是超過紙本的訂戶,你的數位廣告收入是不是超過紙本的廣告,還有你做數位之後你的成本是不是有下降,人均產值是不是有提升,我想就是說,天下還是在前面兩項都有做到,就是他的數位訂閱已經超過紙本訂閱,那紙本的話他還是maintain,因為我們有45歲以上的,他還是喜歡看紙本,他喜歡看紙本從頭翻到尾的flow的感覺,然後還有人寫信給我說,那時候我當總編輯,他就說總編輯你不要數位太快,就是沒有紙本,我這個沒有辦法接受這樣,那我是覺得說,我們可以用不同的產品來服務不同的讀者,我們也有很多六、七十歲的讀者,我其實有一次,我要卸任的時候非常感動就是,其實是齊邦媛寫信給發行人,他覺得說他在。
黃:文學大師。
吳:對對對對,他每兩個禮拜收到天下雜誌,還是感覺到臺灣的希望或者是這個社會的希望,他覺得有這樣一個。
黃:社會良心。
吳:雜誌看到一些故事讓他在讀書的房間裡面,或是在他自己生活當中還是跟社會有接觸他覺得非常的感動,那時我就覺得非常感動就是說,不論是紙本或數位還是那個內容本身,是不是能夠幫助他的生活,譬如說可能齊邦媛老師他可能是希望透過雜誌來瞭解現在臺灣社會的變化,或者很多年輕人他是透過這個看全世界的變化,或者一些Business man 他可能想要知道昨天發生了什麼樣的消息然後跟別人談資或是幫助他做判斷,那但是不可否認就是說形式上的改變會改變很多事情,就是說如果大家都用手機的話,我們可能要一個很好的App ,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來讀新聞而不是只有雜誌,它是隨時隨地24小時,它對整個news room 也有很大的改變,就是說你不是提題目,然後兩個禮拜後出刊,你是幾乎每天都在出刊,那他的那個工作方式改變也非常多,所以從2017年開始,一方面是說deliver ,就是說運送的方式不同、產品不同、格式不同,其實對於news room 也是有很大巨大的變化跟跟更改嘛,那我覺得這個都是還蠻有趣的經驗。
黃:當時其實是有面臨到一些挑戰對不對?包括在媒體的的流量,其實還有信任度都下滑,天下雜誌應該還是會面臨這樣的狀況對不對,是所有新聞媒體不只是臺灣,全球可能都面臨這些狀況。
吳:我覺得現在媒體在臺灣或是在全世界最大挑戰第一個是信任下滑嘛,那我們看到那個路透社的報告當中就是說,在那麼多國家當中臺灣民眾對於新聞信賴度現在是倒數第二名,是那可能也會受政治因素的影響,就是說好像媒體很多他們都覺得很多政治立場,所以你新聞出來說他會有很多的疑惑跟疑慮,那我們可能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可能就是說假新聞也是有很多的來源,所以信任度是下降,全世界是,那臺灣還蠻嚴重的,第二個就是流量下降,流量下降應該也是全世界,就是說大家都以前依賴社群做那種導流的,譬如說Google、FB 啊或者是LINE TODAY 、Yahoo news 就是透過他們來導流的,那大部分的媒體是非常依賴FB,那當然FB他的演算法下滑之後,那其實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經營這個direct的的流量,就是說他直接就在搜尋我們或者是我們的讀者,我覺得那個第一方資料變得更重要,所以像有這種全閱讀的,然後有自己的讀者跟會員的資料,然後我們之間能夠透過一個方式跟他們溝通,會比所有你透過社群導流是更加核心重要的事情,所以譬如說我們的marketing 或我們的數據人員的資源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做這個第一方的經營或者我們核心讀者的經營,當然這個就是說導流跟流量這件事情我們還是會推播、會注意、會做,但是可能就不是像幾年前就是說是最核心的工作。
黃:對,我記得大概10年前臉書應該佔很多媒體的這個導流,甚至佔到七八成。
吳:我舉一個非常小的例子,譬如說大家講社群,社群大家就講說小編,他好像他的工作就是說,找梗圖啊、找角度啊,然後他的工作就是在FB發文,或者LINE或是在IG,其實小編很核心的工作是對抗所有的演算法,說你怎麼樣讓你的好的文章reach out那我們現在的社群也有不同的工作,簡單來講,我剛剛講說我們最在乎的是我們的核心的讀者或是更多的讀者訂閱天下雜誌,那像我們負責IG的一個年輕的同仁,那他可能是輔大畢業,然後他來這裡做社群,他剛剛才剛開始也是PO文貼文,可是我們在今年兩千大的時候給他一個工作,就說你可不可以透過IG,一般的IG的那個的使用者,他願意留下就是它的資料就是一元訂閱,就是一元的方案,然後留下他的資料,所以他在不到一個月之內,他就是爭取了兩百份訂單,意思是說,有兩百個讀者願意來嘗試留下他的信用卡資料來嘗試用一元的方式來看,所以你看這個社群的小編他不是只有做互動或是做活躍,他其實也是在爭取認同天下的核心讀者透過一個一元嘗試的方式然後變成我們可以理解他的資料、他閱讀軌跡,因為它直接變成我們的會員以後,我們就可以慢慢理解他的興趣跟嗜好,而不是一直依賴外面的導流,那我覺得這個就是落實在說,數位轉型當中每一個人的Job 其實它是有很大的挑戰跟變化,即使是社群,而不是說我們他眼睛都只有看到記者,其實每個單位做的事情就非常不一樣。
黃:對,琬瑜剛剛說的就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就是數位轉型不是一個媒體裡面某一部分人的工作,應該是全體每一個人都要有這樣的概念跟意識,跟朝向同一個方向,是,所以我們現在在做媒體數位轉型的時候,各種大家流行的社群工具我們都會想辦法去運用,然後去觸及到更多的閱聽大眾是不是這樣。
吳:呃對,我覺得這可能是在17年那個時候,就是說我們很在乎說FB、LINE啊、IG啊,各種社群的導流,但是應該是說這2年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做就是自己的會員還有自己的讀者的經營。
黃:對因為包括FB他就是媒體要跟他談廣告分潤,他就把這個所有媒體的觸及率都下降很多對不對,其實像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我們也感受到很深,即使你有幾10萬的Follower可是每一篇貼文觸及的人數其實是被大幅的調降,除非你去下廣告。
吳:所以我就是會很希望,就是剛好借這個機會跟所有的媒體或同業溝通,就是說他當然是一個很好經營的方式,你可以reach到你平常沒有reach的讀者,但是應該說其實我們的社群的同仁或成長編輯或者是人力資源都是非常珍貴的嘛,其實他有一部分了工作是花在說好好的瞭解你的核心讀者的需求,然後經營他們回到他們,然後透過譬如說我們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做電子報,因為是direct的溝通嘛,然後跟他們分享我們最近所做的事情,那或者是說我們可能會有一些直播會跟他們就是面對面的見面聊聊天這樣,把我們很好的東西有一個立體化的方式跟他們溝通。
黃:是是是,琬瑜剛剛有提到一個重點,就是我們不再這麼倚靠這個社群平臺的方法,包括怎麼樣瞭解核心讀者的需求,那您剛剛提到我們用直播的方式跟核心讀者互動然後用電子報還有呢?天下還做過哪些努力。
吳:就是我在做這個全閱讀的時候,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行銷的program,就是說我們瞭解我們的讀者到底需要什麼,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是說把我們的名單拿出來,就有斷訂的、有續訂的、有新訂的、有資深的讀者,有可能訂閱三十年的、二十年的、十年的,那把這些名單出來,然後分批,然後就分給了編輯部,還有那時候我是總編輯嘛,好,那我們的葉雲,另外一位共同執行長,他是那時候的總經理,我們每天打電話這樣維繫大概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然後打電話給我們每一個讀者。
黃:你們兩位執行長直接打電話給讀者。
吳;對,那時候是總編輯跟總經理,還有我們一些marketing的人,還有內容的人,那我們當然有一套題目,可能就是說因為你讀天下雜誌有些什麼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的需求,我覺得那次訪談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insight,就是我就是自己打電話,那時候我們有一個題目,就是說聽這件事情,我們剛開始只有投注很少的資源在做Podcast,然後節目不夠多,因為你就是說你要把記者的人拿去主持嘛,好像你現在要花時間做這個主持,你要準備內容、要有企劃。
黃:但其實記者做報導已經很辛苦。
吳:你要把這個珍貴的記者的資源allocate(分配)在哪裡,還有就是說大家都聽天下,那免費的,那是不是會傷害到那個紙本。
黃:會不會聽了就不訂了。
吳:對對對對,那但是我那時候打電話的話,就是非常直話的理解讀者,就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讀者,他就是跟我我講,就是說總編輯,當然他們第一個反應就說你真的是總編輯嗎,然後第二個就是說,就會他們就會花很多時間跟你講說他對這個產品的期待、喜愛啊,或者說覺得可以哪些改進的部分,那有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他就說,我已經讀天下非常久了,但是我現在眼睛老花了,眼睛不好了,我想要用聽的,但是你們那個的聲音的Siri不好聽,你可不可以改善這樣子,那就是說老了其實活動力變差,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可是我其實還想跟這個社會、跟這個世界保持互動關係,那我就覺得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核心需求,因為我們有一群讀者跟著天下雜誌一起長大,譬如說你20歲聽,可能現在都已經62歲了。那另外有一個很年輕的讀者就是說,他的父母訂天下雜誌,然後呢?他自己到了金融業工作所以他就搬出來住,那他就沒有紙本可以讀啦,那所以他就訂了天下全閱讀,就是個數位,我問他說有沒有聽的需要,他說他非常需要,我就很驚訝,因為年輕人怎麼會需要。
黃:眼睛還很好。
吳:對對對對,那他就說可是怎麼擠,我也很想升遷,所以我很忙,然後我又要交男朋友,花時間那個談戀愛Dating,而且我們現在這一代的人很重視我們shape,所以我們需要運動上健身房,所以我的時間真的很少,那所以我都要一心二用、一心三用,所以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在我騎飛輪的時候聽天下雜誌,就是所以還有這個聽的需求,就是這兩個Generation差異非常大,一個是他活動力真的越來越不活躍,但是它需要一個聽的幫助,因為他的眼睛不行,一個就是說他很想要做很多的事情,因為他都才剛起步而已,他的時間根本就不夠用,所以他要用聽的一心二用的方式,所以因為這個這個訪談之後呢,所以我們就決定說Podcast我們可以多一些節目,因為大家非常的喜歡,那因為後來他就很快就變成說Apple Podcast的新聞類第一名,一直到現在其實是新聞類的第一名,它其實是一個廣告制,就是他的廣告收入就是讓這個product就是有點叫好又叫座這樣,那大家就可以接受說,對於紙本可能有一點影響,可是我們就是希望說我們發揮我們的影響力,不論你用聽的或用看的,那至少是深入你的心中,那我們就可以就是在不同的product 的那個理解上彼此有一個理解,那可能彼此有些什麼樣的方式可以互相加乘的,一個乘數的效果會非常好那其實聽天下之後我們又發展的那個TTS,
黃;就是文字轉語音。
吳:對對對對對對,那我覺得這個東西後來生意比較好是跟AI Labs合作,那個sky,他就是說,是在聽的下一步,就是說你除了聽Podcast之外,那你每一篇文章是不是用語音聽,因為我們的讀者就說那既然有Podcast,那每一篇文章我可不可以用聽的,那Siri的聲音不好,那我們可不可以有一個好的聲音,所以就是跟AI Labs合作,這個也是說讀者需求的再深化啦,那這就是剛剛講說聲音產品的大爆發,就是說臺灣,因為我們做這件事情,所有的媒體都跳進來做,也有更多的知識性的也跳進來之後,我們覺得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黃:對,因為大家現在都是閱讀量實在太大,眼睛其實都吃不消,對不對?
吳:對對,然後大家,我都要戴老花眼鏡。
黃:我也是。
黃:天下雜誌報導非常好,可是我們因為現在大部分閱讀都會在手機上,那手機上你很難再怎麼放大字就是這樣,眼力真的會吃不消,然後再來也是一樣,我們的時間都非常的忙碌,都有非常多事情要忙,有工作、有家庭、還有公益事業,所以如果用聽的人可以在跑步的時候、在洗碗的時候、在開車的時候、在搭捷運的時候,用聽的,所以我自己也是天下的這個Podcast還有這個天下全閱讀用這個把Sky就是AI的聲音把每一篇報導念出來,說我自己也覺得受惠很多,我自己身邊也非常多朋友說,哇,報導可以變成聲音真的覺得很很開心,終於可以各種時間都可以聽天下,我記得這個服務好像也讓天下的這個訂閱增長不少。
吳:這分兩個部分,一個是Podcast就是說在Apple Podcast,當然他可以在天下APP裡面聽,它是一個廣告制,所以他有另外一個多元收入來源。
黃:自己的business model。
吳:對,另外一個那個就是說用sky聽文章的話,他其實會增加讀者的黏著度,續訂率會比較高,因為他已經每天早上都聽習慣,像很多人就是跟我講說,我自己是啦,就是說我做的執行長以後有時候真的很忙碌可是我想還是要瞭解我們的產品,所以我每天早上開車到公司的時候,我是很喜歡用那個天下每日報,然後用TTS聽到就是到公司,大概也就聽完,他就會有一種黏著性、最終固定性,然後你會比較離不開他,是他對於訂閱的續訂是很好的黏著的一個方式。
黃:是,所以這就是兩個非常成功的嘗試,就是聲音的這個產品這樣崛起,天下做了非常成功的示範,也很大膽地做這樣的嘗試,果然對的就讓媒體可以跟進,我們下一個階段再來談談天下數位轉型很多經驗,我們先幫聽眾朋友點一首歌休息一下。
吳:剛剛來的時候大家問我,我就是臨時跳出來就是那個以莉·高露的休息,為什麼?就是說,其實真的也很忙,然後有時候我們有另外一本雜誌叫微笑臺灣,講說全是全臺灣368鄉非常美好,當然我也是很喜歡臺東,所以我也很喜歡以莉·高露的聲音,就是覺得在非常繁忙、非常緊張壓力、非常大各個利害關係人都不(約而)同打電話來關心某篇文章的時候,然後聽一下他這首歌,心理可以放鬆一下、可以安靜一下,我覺得這個是我們作為新聞人在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很好的一個慰藉,還有一個節奏緩慢,讓你的心情好像就看到臺東的藍天,還有就是說,他有一首歌也是稻穗,就是說可以看到很漂亮的秋收的黃色的稻穗,然後我想就是提醒大家要休息一下。
黃:好我們來聽這首以莉·高露的休息。
黃:琬瑜剛剛跟我們分享了天下雜誌這四十多年來一路走來的一些原則哦,然後面臨媒體面臨的挑戰以及天下曾經做過一些數位轉型的努力,包括我們面臨的是信任跟流量的紅利不斷地消失,所以天下會透過社群工具來做多元探索,然後呢,也有像Podcast這樣的聲音產品,也有把報導透過AI的聲音讓報導也可以用聽的,其實這個天下在多元營收上一直都做得非常好,天下做過哪些多元營收的努力?
吳:應該是說它的核心是一個品牌,跟比較具有公信力的內容,所以他可能有針對這個社會或客戶不同的需求,可能可以有不同的product的出現,譬如說我們剛剛講的是那個新聞的部分他有廣告制,Podcast他也是廣告制,那新聞也有訂閱制,除了這個之外我們當然會講到那個就是垂直頻道,那他可能也會有一些合作的贊助,partnership的一些可能性,還有像論壇,天下論壇。
黃:天下經濟論壇。
吳:對,最高端的天下經濟論壇,天下經濟論壇他還是說,我們看到明年的趨勢,然後把它變成重要的議題,邀請重要的人,包括書或是包括我們的國外的書的講者,國內書的一些writer或者說我們一些課程的內容,然後在天下這個實體的地方演講,就像說很多唱片他可能就是辦演唱會反而變成他最高收入,就是可以實體的互動跟見面,所以論壇也是一個很好的一個營收的方式,那之後其實很多人也跟我們一樣做非常多的論壇,那其實還有一些客戶的論壇,就是說他也不只是只有上紙本廣告他可能就會委託一個比較大project 譬如說做ESG論壇,所以就是剛剛林林總總來講就是說有雜誌本身的廣告、行銷,也有活動的收入,也有Podcast的廣告收入或者他也有就是教育部分,譬如說我們現在有天下學習,那他有非常多就是一些選課的東西,那你也可以透過。
黃:天下創新學院嘛。
吳:對,創業學院的話是比較for兩千大企業客戶,但是他也有那種零售的,就是每一個個人可以去購買的。
黃:數位的課程。
吳:對對對對,所以這個還算蠻多元的。
黃:所以就靠著多元營收來彌補這個新聞媒體的廣告上面的收入減損。
吳:對對對,應該是說不同的多元營收他會比較有成長的動能,然後他不同的產品的product line其實也可以幫助說,有一些就是大環境下滑的,那他可以彌補他,而不是說你太依賴一件事情,其實是壓力還蠻大,就是說我們新聞希望公正性,希望說比較獨立一點,那如果你所有的營收都只依賴廣告,他對你影響會太大,那如果你比較多元的話就比較有底氣。
黃:是是,因為我覺得天下雜誌讓我非常敬佩,因為我在,曾經在天下服務將近3年,所以很清楚的天下的新聞堅持不是說說而已,天下一直到現在都還是編業分離,編輯、報導,這些跟業務是完全分離,我覺得臺灣或甚至全球都面臨這樣的問題,置入性行銷的新聞,就是假裝是新聞,但其實是可以買的新聞,新聞廣告化了,這樣的狀況在臺灣的媒體其實蠻普遍的,不過天下雜誌一直都還是很堅持新聞報導還是尊重新聞專業對不對?
吳:對。
黃:如果是下廣告就會是一個廣編特輯會標示的非常的清楚。
吳:標示非常清楚,我們連Podcast都是,就是說我們也有廣告客戶合作的Podcast嘛,那我們一定會在資訊欄講說,譬如說如果教育廣播電臺是我們的客戶的話,我們就會說這個節目贊助。
黃:本集節目由教育廣播電臺贊助。
吳:就是說他的資訊或者合作就會蠻清楚他的那個。
黃:會揭露。
吳:對對對,那可是你也是要做到說客戶的內容也是非常受聽眾歡迎的,那我覺得應該是幫助我們的客戶把他的很好的內容也可以reach 給我們的讀者這樣子,但就是要清楚這是廣告這不是新聞,他每一個客戶他來上這個廣告,他也會很在乎他的品質跟成效,那可能就是說我覺得現在的聽眾和讀者最在乎的就是說你有沒有透明,有沒有告知,你不要告訴我說這是廣告客戶的內容還是變成新聞,那但是就是說我們就標示清楚就是廣告客戶的內容可是它的內容也是一樣非常有價值的,那我們幫助提升它的價值,但是他就是說你要讓我們的編業分離是說,讓我們的聽眾跟我們的讀者很清楚的知道說,這個這個是不同的內容管道來的,我覺得他們要的是透明跟告知,而不是被被偽裝成一個好像就是記者寫的新聞,我覺得讀者若知道他就是對你這個媒體有很大公信力的失望。
黃:是,對,琬瑜您剛剛提到一些編業分離的原則跟重點,所以你也不覺得說這個來下廣告預算的我們就是產製一個比較隨便的內容對不對?也是會為他量身打造,或是幫他去挖掘這個公司的這個服務、這個產品的優勢。
吳:我們廣告部其實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團隊,我們有臺灣第一個最早的那個CW labs專門為就是廣告客戶製作影音跟影片它的成效也非常好,那我們也有企劃的team,幫他們做內容或是論壇,他們看中的是,除了天下可reach到很重要的聽眾跟readers,也看中他們製作的能力跟quality那我覺得這個team其實就像一個廣告公司的訓練一樣,那他們其實是有很好的專業提供客戶的服務,那我們的客戶大部分很多都是兩千大的企業,可能也有也有一些政府或什麼,那我覺得他們也是要求高品質的result,那我們可能會協助他們做這方面的事情這樣,在內容上的精進。
黃:所以剛剛談到說現在共同媒體面臨的挑戰就是信任的這個紅利消失了,天下雜誌其實在各種調查裡面都還算是臺灣民眾很願意相信的媒體,您覺得原因有哪些?
吳:一個是編業分離嘛,另外一個是那個政治,就是說因為臺灣就是很兩極化,就是藍綠嘛,那我們覺得我們都很不討好,就是藍的說天下是綠的,綠的說天下是藍的。
黃:跟事實查核中心很像。
吳:對,以我們縣市調查來講就是說,有時候是藍執政的時候,我們出了一個調查,排名出來是綠比較好,那他們就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會這樣,可是等到明年選舉之後就結果就發現跟我們一樣,就是說我們儘量希望我們實事求是,不論是藍綠白或者是無黨籍,就是這個事情是怎麼樣,我覺得大家會比較信任說,天下會根據事實來報導這件事情,這個公信力可能是有,但是我們也是要時時警惕這樣子的事情,我覺得公信力對媒體來講就是三個事情,一個就是說編業分離嘛,另外一個就是政治立場是不是比較中立、是不是實事求是,第三個就是說你做的報導有沒有就是花了很多時間去查核他是不是正確的而不是沒有很仔細地查核,然後有發生很多錯誤,那這三個是最主要會缺乏公信力的原因。
黃:所以這三項也是天下一直很願意堅持住的原則這樣子。
吳:努力中。
黃:是,那我們再來也來談談天下2017年的訂閱制,甚至數位的收入可以超越紙本,訂閱制成功的關鍵有哪些?因為很多媒體都想要試訂閱,甚至我們知道蘋果日報他要試訂閱制,結果就很不好。
吳:可能它的內容還是有一個就是差異化,就是你是一個獨特的內容,不是下一秒鐘就可以看到,那我覺得全世界就是general news就是蠻難做訂閱制的,除非紐約時報,做訂閱制比較成功的可能就是像可能財經雜誌比較多啦,譬如說economics或政經雜誌economists a financial times 或者bloom berg 或者你可以獲得他買的 financial times ,那我覺得蘋果日報是,他可能有兩個,一個是說我可能寫的一個八卦緋聞,那你把鎖起來不能看,可是隔壁東森新聞雲馬上就出來了,就這個內容的部分其實就是他很快就可以抄襲。
黃:是即時新聞。
吳:對對,是蠻難的,那第二個就是說,可能蘋果日報我不曉得他對全世界的那個訂閱研究的夠深嗎?就是說他一開始就是完全就封鎖了,就沒有看,那我覺得天下到現在還是說部分內容是不需要付費的,他是計次的,就是說你一個月可能reset,用你的可以查到你的cookie你來看,你可能一個禮拜有二篇是free的,然後在下一個禮拜也是二篇free的,一個月可能有多少是free的,所以你一個大漏斗的流量他還是有一些free的,只是說他看得很有限,而且他一個月只有限制幾篇而已,所以他不會一下子就crash掉,就說我完全沒有流量,那大漏斗是說,你有一些免費看,接下來就是會員你可以多看一篇,那再最下面就是說訂戶,訂戶是最valuable的,那他可能就是說,他可以看所有的文章,可以查找過去天下四十二年的文章的歷史,還有兩千大的資料庫,他可以聽Podcast,就是說他有一個全方位的服務,所以它的服務是分級的,他不是馬上零與一,所以我覺得蘋果日報他一開始做訂閱制以後他沒有一種空間,所以他一下子流量掉了很多,他又是非常在乎數位廣告的,所以他就是兩邊都失去了,是蠻慘烈的,蠻不容易的這樣子。
黃:是,所以琬瑜剛剛提到一個重點,天下雜誌的這個訂閱制是有分級的,不要一下就把這個閱聽大眾阻隔在外對不對,對那除了這些這個因素之外還有哪些你覺得是訂閱制可以推動成功的因素?
吳:我覺得天下的整個集團的DNA都是比較謙虛,相較於大家沒有做訂閱制,能夠做成這樣是真的非常不容易,但也還是有很多可以成長跟改進的空間,那另外一個就是說我們有慢慢演進的是兩個APP嘛,我覺得現在這兩個APP是很乾淨的,就是我們常常去看很多內容,你的習慣性動作就是一掃,然後你就要點右上角的x,因為廣告就跳出來,那看了兩秒又x,就一直很累。
黃:看得很累。
吳:然後還有他版面非常的混亂,然後一直有那種pop up 東西,其實是一個不是很好的閱聽環境嘛,那我覺得這兩個,天下雜誌的旗艦APP跟天下每日報,他就非常的單純,我們就是會控制它廣告出現的頻率,而且大部分都沒有pop up,我們是不允許pop up,除非偶爾就是說有特殊事件,譬如說天下四十二週年慶,我們自己內部,那大部分它都是會嵌在那個雜誌的中間或下面,那他的flows是非常的乾淨清爽,所以你習慣讀這個你就覺得別人很亂,那他也是一個還蠻重要的的因素,就是覺得說有一個乾淨的東西可以好好的閱讀,enjoy他或者是說我可以用聽的方式,聽了以後也就聽習慣了,就會覺得每天早上聽天下每日報他一定講前一天的美股或前一天的美國經濟的大事,你幾乎是非常及時的聽到昨天美國或全世界的重要消息,那我覺得這個也是一種天天的黏著,那當然就是有一些除了天天的黏著的行為就像維他命一樣,那當然他有一些大菜,就是說每一期的封面或每一期的調查報導或者每一期比較重要的company profile也可以在這邊讀到很多的資訊跟吸收,那我覺得內容跟UXUI,還有功能上的不斷的精進,還有我們對我們的讀者理解,不斷地提醒他、活躍他,我們的marketing 也做了非常多user的理解我覺得這個都是還蠻不容易的事情。
黃:是,老牌有信譽的媒體要能夠在這個時代繼續存活很重要的關鍵都是琬瑜剛剛講的,然後怎麼樣做數位轉型,天下另外一個方面做得非常好,就是垂直內容的頻道,這個也請琬瑜跟我們分享一下。
吳:我覺得其實當了內容長之後,因為以前就是天下雜誌總編輯就是管天下雜誌嘛,我對頻道沒有那麼理解,但是就是這2年來我覺得我們很多的頻道真的就是讓我也覺得很引以為榮,就是我們透過頻道做了很多倡議型的內容,那有哪些頻道不曉得大家清不清楚跟大家介紹一下,譬如說我們有非常老牌的微笑臺灣是以前從319鄉來的,是一個比較To C的頻道,另外一個也是換日線是給年輕的,然後就是讓年輕人發表他的意見,然後全世界非常多的writer寫他們在全世界的一些工作生活學習的一些 story,然後大家彼此可以交換意見,這個是換日線,這兩個是To C的頻道,那To B的包括就是說叫做政策影響力的頻道,一個是未來城市@天下還有CSR@天下,然後我們本來還有一個頻道,就是獨立評論,評論型的頻道,今年還開了兩個新的,就是一個是贏天下,然後另外一個是就是人才永續的頻道。
黃:就是銀髮族。
吳:銀髮族,那我們這個每一個頻道呢,他成立的時間點就是跟當時社會很需要解決的議題跟問題是有關係的,那他希望透過這個產官學的一些合作它的流量不用大,他不是求流量,我不要流量,我只知道很核心的利害關係人都在這個生態圈當中為一個共同的議題,然後好好的來做政策的影響或就是產官學的影響,我舉個最近的例子就是說我們未來城市@天下他這半年來常常講一個是行人地獄,但是他不是做行人地獄的報導而已,他在他的未來城市論壇當中他去做了一些reserch,他引進了一個新觀念是瑞典叫就是vision zero就是零死亡的願景,就是說我們交通是零死亡,那這個零死亡怎麼做到?那他就邀請了兩位交通就是瑞典的前交通部長的官員跟現在的教授,那他們還有一個學院就叫零死亡交通發聲的一個學院,然後歡迎全世界的人就來聽,那他倡議這個議題那天剛好是那個內政部長林右昌來做致詞,那看到的都是說那天下午有一個北高兩市就是陳其邁跟那個蔣萬安的對談,這是非常有新聞性的,可是我看到是說,我們影響了政府,政府對這個議題非常有興趣,就是說你可以借鏡國外人家怎麼做的,然後他當然一方面是說交通的設計,一方面也是跟我們國人的習慣,你要做社會教育,我們臺灣人都很喜歡快,很喜歡很急,就是覺得你在斑馬線等久一點就覺得很不耐煩,然後計程車司機你就有很大的反彈,那我們就是應該告訴大家說你要慢下來一點,然後大家習慣說你不是要立即送達,不是要彈性有效率最快,我們要改善我們的文化,那你的死亡交通率才會減少,譬如說很多老人的死亡都是在清晨,因為他們就很早出門,然後可能交通沒有號誌變換,那你可能就要因應老人很多的地方,譬如尤其是鄉下你的交通變換的那個號誌要早一點開始,那我覺得就是說這樣子的議題他絕對不是說,呃幾百萬的流量或是更大的流量,而是說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你要溝通到了都可以在這裡,而且你可以真的是行為有所改變,這是真的這個改變這個社會。
黃:不只是報導。
吳:對對對。
黃:你不只是看見問題還有一起討論說解決的方向。
吳:對,他比較是像倡議型的頻道有一個解決問題的一個行動,那今年我們很高興有另外一個頻道,比如說像贏天下,他就是指出來一個數據,就是說我們臺灣50歲上的工作人口就業率是最低的,勞參率最低,相較於就是亞洲國家或全世界的國家,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倡議就是說你要用中高齡的人,你沒有用中高齡者你根本沒有人,因為少子化他們選擇很多,不一定要到你那工作,結果老爺酒店的沈方正聽到了這件事情,因為他說2年他每次hire人,就是沒有履歷來,就沒有人去飯店工作。
黃:就是現在餐飲業的缺工非常嚴重。
吳:然後他就設計了一個一個program就是讓中高齡的人來,然後他就要把職業分就是就劃分,而不是一個人做全部的事情,結果這個蠻多人來的,結果這個也影響到王品現在是這樣子做,所以我覺得說透過贏天下的倡議就是說,中高齡的人不要一直在講退休,其實我們如果活到百歲或是80歲,其實這一群五六十歲的人其實他是很好的勞動力,所以就鼓勵大家,那我們也看到企業對中高齡不會那麼歧視,很多人對中高齡是有歧視,那也改變了這樣的行為而且看到企業的改變,我覺得這幾個倡議型的頻道他就有一些sponsor很願意來跟你說我們一起來倡議這件事情。
黃:就從報導之外,因為報導其實我自己以前當記者很久也就會覺得說,我們報導的議題今年得了新聞獎很開心,以為這個問題就被這個社會看到了,可是10年後怎麼還看到自己已經變成新聞獎評審看到同樣的主題的報導,有時候會覺得蠻沮喪的,感覺是這個薛西弗斯在推石頭又掉下來,但是這個天下做這樣的頻道就可以從報導到怎麼解決社會問題有更具體的方案。
吳:我完全就是有跟你相同的感受齁,譬如說我在做總編輯的時候,我大概每一年二十五集一定會有一兩集是跟醫療相關的,可是呢,就是說你如果你做這個醫療相關的事情,你下一期不可能再做醫療,你二十五期就是要雜誌就是要多元,但是你那一期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你沒有持續追,他就跑掉了。
黃:是。
吳:那我覺得頻道有個好處就是,他就是那一組人跟那一個頻道。
黃:就是針對這個議題往下下去。
吳:一直做一直做,譬如說未來城市它就比較focus在城市的所有的相關的事情,贏天下就是說百歲社會應該要準備好一些政策啊、基礎設施啊,就譬如說在宅醫療啊或者是就是智慧醫療,就是所有相關的東西可以在這邊發生被理解,那我覺得他就是長期就做這些事情,比較不像雜誌每期的封面其實是在改變的。
黃:是是是,對,其實我自己也被天下的服務經驗影響很多,像那時候在天下雜誌所參與的新糧食運動,然後我們拍攝臺灣剩食之旅的紀錄片,所以那個時候天下也沒有這麼多頻道,後來才會號召一些朋友成立臺灣食育協會,就想說我們可以更推在地當季的農產品然後改善改善偏鄉的經濟,也改善大家飲食,然後也能夠零飢餓、零剩食這樣的方向努力,如果天下有這樣的頻道就就可以讓這樣的議題更為發酵,對不對,然後可以長期來推動一些事情實際的改變。
吳:你做的事情就會很像是一個一個頻道持續在發生的事情,只是嘗試用一個基金會的方式我覺得很棒。
黃:琬瑜的資歷更深啦,但是我自己在新聞界也有很有感說,我們常常對於一個議題的報導就到此為止,10年後看到這個問題沒有真正的解決,天下也看到這樣,所以現在有更多的垂直內容的頻道來發酵,然後跟著企業的力量一起來努力,這也是一個很好天下雜誌的一個數位轉型或者是說天下雜誌轉型的一種方向之一,對不對?
吳:是,不同發揮影響力的方式。
黃:對,但另外琬瑜其實有提到就是在AI媒體轉骨湯裡面,天下做了哪些轉骨的努力,包括AI也是天下現在在做得很積極的。
吳:它AI應用在媒體他當然有幾個層面,第一個就是說改善它的效率、增加它的效率,第二個就是他可以發展新的Product嘛,然後第三個可能有沒有新的商機,那但是在這個之前,我們就是應該是臺灣第一個媒體寫的AI公約,就是我們內部先訂了一個這樣的公約,就是讓大家知道說其實AI真的很powerful 生成式AI,那我們用了一些,那我們要告訴我們的讀者,一樣是剛剛那個透明的原則,就是說我們會用AI來幫助我們做research,然後我們可能會用它來增進我們的一些編輯或寫作的功能,可是我們一定是真人看過最後的edit然後有真人結果,絕對不會說生產東西就放上了新聞,那這個都是有真人把關這樣子,然後另外一個就是說我們要防止假新聞這件事情,還有告知大家他說天下媒體的所有產品內容服務包括廣告他絕對是有經過把關跟edit就這樣子的準則這樣子。
黃:那接下來應該也是國內媒體第一波最早的就制定了這個生成式AI的使用原則相關規範的,琬瑜剛剛提到的幾個大原則。
吳:對,就是我們現在天下就是所有經手過內容的人都要知道,否則你可能記者遵守了,你社群沒有遵守,影視有沒有遵守,學習事業課程有沒有遵守,就是說我剛剛講他剛剛竟然是他跟我說內容長在做些什麼,這個就是內容長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讓每一個生產那種知道說do and don't是什麼,那有了這個公約之後那我們還是蠻擁抱這個生成式AI的一些發展,譬如說我們最新推出的一個產品跟AI Labs那個杜奕瑾那我們也在我們CWEF有一個發表會,因為我覺得記者會是沒有什麼人來看,可是在那個經濟論壇的有兩項Ted talk這樣子的發表會其實反應回響非常的大,那就會跟大家溝通說我們怎麼訓練AI能夠用天下編輯的角度去選擇全世界的新聞,現在我們的國際新聞很多都是美國新聞為主,可是透過AI你要一個人蒐集全世界的新聞其實非常耗工,可是透過AI你可能就是包括東南亞的、亞洲的、或者是非洲、拉丁美洲各國的新聞都可以蒐集起來,然後來作為選擇他會比較多原因。
黃:是,因為對他來說語言不是問題了對不對?
吳:然後他不會說只侷限在美國,那我覺得這個是運用AI的好處,第二個就是說,他選出來以後然後有用我們天下訓練很久的天下編輯的眼光來選擇這件事情,然後就是他會在早上四點的時候把清單給我們,五點的時候我們的同仁有一個同仁在土耳其,他就先做事先的那個edit,然後我們再上稿,那完全可以讓所有的人在早上七點起床說,看到全世界最新的一些tips摘錄,之後才是我們自己編譯組做得比較深入的編譯,然後再配上當天或是昨天我們最重要的臺灣的比較深度的story,所以他這一天十則的配菜是給像非常忙碌的一天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看這個天下每日報,所以這個功能是增加我們天下每日報的一個勁競爭力所以就是用生成式AI來做國際新聞掃描然後我。
黃:就像人力就不用半夜不睡覺熬夜,以前要有編譯輪班,半夜大家在睡覺的時候他還要去看各國的新聞而且看到那麼多種語言的。
吳:對,就那麼多人要耗多大成本,只生產這樣子的量是不太可能,所以這個這件事情就是,第一個是誰他可以幫助你減少人力,第二個他可以擴大你搜尋的範圍然後看可以增加你的內容的廣度,第三個就是說它是一個優勢我是覺得是不錯的,那我覺得後來有一次我遇到我的一個醫生,他就說他每天早上都聽那個天下日報,因為對醫生來講很忙,他在看診他也不可能在看新聞,晚上很累不想滑手機,所以他就是早上開車20分鐘的時候就聽那個天下每日報,那我覺得是節省他的時間的一個很好的方式,那這就是我們應用生成式AI對於news room的一些其中的一個應用這樣子,那我覺得以後還可以應用的部分是我們有一些style book,以前我們現在還是用人來做校對,那未來可以就是說寫好程式每篇文章輸進去它就自動幫你校對,我覺得也很好,我們還有很多東西看發展所以明年我們可能會好好的來應用AI的一些攻效來降低我們的流程還有一些routine的工作那釋放我們的同仁去做更聰明或更享受enjoy的一些工作,不要事先routine的工作。
黃:是,由記者的採訪工作還是無可取代嘛,對不對?但是比如說採訪聽打這種可能可以教給AI。
吳:我們的同仁自己已經做好了一個CW tape,就是說以前我們可能用別人聽打,現在我們就是自己已經研發好,所以所有的記者就用我們的那個CW tape來聽打這樣子。
黃:是是是,對,所以這就是生成式AI對媒體的一些幫助,數位轉型可以轉得更快速、更節省人力、更提高效率這樣對不對,那但是天下有意識到說生成式AI還可能帶來的風險,所以也有一些使用的規範這樣。我們最後談一下琬瑜在臺大新聞所開的這個數位創新跟媒體管理,除了分享天下雜誌的這一路走來數位轉型的經驗也還有什麼其他的課程也跟我們聽眾朋友分享一下。
吳:我覺得數位轉型不是只有機構或是只有管理者,其實是它落實到每一個在裡面的人的工作,他的JD他的job description 其實有非常大的變化跟跟衝擊,我其實講坦白話就是說你要一個CEO花三個小時在這個教十五個人他其實是一個不是一個很很smart 的很就是一個對的投資,但我覺得他是一個對的投資,那為什麼,因為我覺得我們如果沒有把上游打開,沒有讓更多人對新聞有熱情,那很多人都不念新聞系不念新聞所或者是報考的人數減少。
黃:或者後面又跳的其它行業。
吳:或者很多人就是就是quitted 掉了,然後到別的行業工作,我會覺得是這整個行業的損失,那我們不要再抱怨,就說那我們可以做一點什麼樣子的事情,看到產學之間有落差,那天下的一個經驗是不是說可以分享給大家,那我們除了跟臺大合作之外,我們現在即將開這學期也會跟輔大合作,就是把這個模組跟他們合作,不是說我跟黃哲斌去上課,是我們兩個,不是去開課是我們兩個偶爾去上課。
黃:客座。
吳:客座,seek in我們的想要溝通的內容,那這個溝通的內容是什麼,就是說數位時代來了,很多的內容我覺得臺大已經有非常多優秀的老師都在教那個採訪寫作,那這個是記者的核心嘛,可是我想要讓大家大開眼睛,就是說你可以來做更多很有趣的工作而這個也可以實現你的新聞的理想,那包括如果說是記者的話,一篇文章怎麼樣就是一個稿子可以網路跟紙本都可以用,你的東西怎麼可以做Podcast、你可以做影音嗎?你可以做社群嗎?但是這個社群是成長編輯,他所需要的skill也是非常挑戰他跟大家想的是小編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工作內容,或者你可以來做PM嗎?我們有一個產品經理做我們這個Product產品經理,他以前是做記者,就是政大新聞系,後來他到的一個我們一個同業的媒體,後來他跑醫療,然後做了幾年,我們的贏天下跟我們天下的就是醫療主人去找他說你要不要來我們這邊做記者,他說我會去但是我是去做產品經理,他就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就說你不是那個醫療記者嗎?可是他來轉來他去一個商業事業學院學的PM的東西,然後他來做這,可是他非常瞭解產品,它在做產品經理做的會很不一樣的,那我們的產品經理PM也沒有從marketing的人來,就你商學院的人你對新聞很有熱情,你其實也可以來這裡,還有很多資訊的人才,那他可能是學資訊可是,其實工程師都有種個性或是想要改變世界,那你也可以你的專長拿來新聞業,所以這麼多很多的不同背景的好手,讓她想像說新聞界不是只有做調查報導的記者,新聞業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你有很多創意發展的可能性,我跟黃哲斌透過這樣的方式介紹的這個新聞媒體的發展,我覺得也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有一個眼界就是說人家國際怎麼做的,那我也可以這樣子做,我就覺得是非常好,即使我們介紹一個數位專輯,我們有天下譬如說共機擾臺數位專輯、疫情報導數位專輯,他我也會介紹紐約時報Snowball的專輯或是最新的專輯他的眼界會不一樣,那這個是我們希望打開我們的孩子的眼界,可以對於媒體的想像更多元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且保有熱情,那我最後再講一個小小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年有一個實習生他今年考上臺大新研所一年級,他說他來這邊實習非常的快樂,我說為什麼,他說他在別的地方實習都是叫他做雜工,然後叫他做的他已經交代做事情,他在這邊把我們的封面作成了短影音,它創下了天下雜誌做短影音的最高的reach,是10萬,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可能大家知道,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Youtuber叫時恩這樣,我就覺得好有趣喔,他來這邊他就覺得說天下是一個重視年輕人地方,可以讓他自己做一個作品,而且可以放上他們的頻道,而且對天下雜誌reach年輕人有很大的創意,那我們看到他的東西真的覺得我們這輩子也想不出來這樣子腳本,譬如說我們有一個封面是講就是南臺灣的螺絲產業因為沒有符合ESG,他快要沒有生意了,那我們怎麼講這個嚴肅議題呢?他在開頭說這是Rose就是蘿絲,就是那個鐵達尼號蘿絲,這個也是羅斯是一個好像籃球的很厲害的一個羅斯,這個也是螺絲是我們臺南的螺絲,我們真的不可能想出這樣的Opening ,所以這個年輕人很有趣,所以我覺得是一種我去那個研究所教書的時候我也覺得說有一種教學相長,所以上次第一次我跟哲斌真的很認真,我們兩個每次都到,然後那個結果的result也讓我們很surprise,就是說他們做出來的東西有點超乎想像,我們有點教學相長,我也覺得很喜歡那樣的快樂時光,通常就是上完了三個小時課之後可能我會在台大校園走一走也是給我一個很好的不同的呼吸的空間這樣子,所以歡迎不是這學習,下學期大家可以來修課。
黃:不是臺大的學生也可以去修嗎?琬瑜這樣一講可能會大爆滿。
吳:我們上次有那個政大新聞所的人來修,可是他們現在都是可以跨校選,而且是承認學分。
黃:可能很多社會人士,像我都會很想要去聽,還是我們可以聽我們的節目,也可以聽天下,謝謝琬瑜分享了天下雜誌的數位轉型經驗,最後有什麼給我們的幾句話的提醒。
吳:其實我已經新聞業做那麼久嘛,我覺得就是說我們還是覺得一個社會還是要有好的媒體,沒有好的媒體這個公民素質或者是對於大眾的關心跟理解他會偏差,所以我還是希望說大家多多支持好的媒體,同時就是說,如果你有熱情也一起來參與,那我覺得現在因為數位轉型他不是只有好像社會人文科系他有很多是business 啊或者是那個就是資訊科技的人都可以來加入這個領域這樣子。
黃:謝謝琬瑜,我們一起努力。
吳:謝謝,謝謝。
(校對:林新茹|更新: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