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國際

【錯誤】網傳照片稱「蘇格蘭捕捉到的150公斤大龍蝦」?

事實查核報告#2580

【錯誤】網傳照片稱「蘇格蘭捕捉到的150公斤大龍蝦」?
發布日期/2023-09-11 14:25:3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9/11版】

日本排放核廢水後,社群上流傳巨大龍蝦等照片稱與海鮮變異有關,近期傳言也變成「蘇格蘭捕捉到的150公斤大龍蝦」,查核結果如下:

網傳巨大龍蝦照、海鮮照,都是AI生成影像,並非真實照片。海洋生物專家也說,根據目前海洋生物調查,並無照片中巨大的龍蝦,影像純屬捏造。

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9月初社群上流傳巨大龍蝦照,並稱是「蘇格蘭補捉到的150公斤大龍蝦…粗估至少有300年了」該照片廣傳於臉書、line上。

根據觀察,在8月24日本排放核廢水後,微博、Line也有流傳類似的巨大魚蝦照片,並稱跟日本排放核廢水引起海鮮變異有關。


圖1:社群平台流傳擷圖


圖2:微博流傳巨大海鮮照片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巨大魚蝦照片是真的嗎?

實際檢視網傳巨型海鮮照片,影像中有諸多不合理以及破綻,初步判定可能是AI生成照片。

例如大龍蝦照片中,三個人的手指並不像真實手指;三個人的站立位置也不太合理,例如左邊漁民是站在海洋中、中間漁民的位置像是在船內但空間感奇異。此外,後方山景跟海際線脫離,並不合理。


圖3:微博流傳巨大龍蝦照破綻分析/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此外,一張巨大海鮮照中,漁民甚至出現2個頭,手掌也糊在一起,明顯不像是真實照片,


圖3:微博流傳巨大龍蝦照破綻分析/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記者實際用AI檢測軟體「Hivemoderation」,結果顯示這些巨大海鮮照片9成機率是AI生成,並非真實影像。

成功大學統計系助理教授許志仲,以及研究助理范姜揚協助偵測照片。他指出,這些巨大海鮮照,平均被系統辨識為AI生成的百分比為73.4%,高機率是AI生成,但可以觀察到,有些照片品質不好,可能被加工過,會影響到偵測結果。

許志仲特別指出,這些照片可能是新的Generative AI生成(Diffusion-based generative models),可以產生很逼真的圖片,要分辨真假不太容易。通常會出現一些破綻在類似背景、文字、或是線條,例如文字是奇怪的字、該是直線的線條扭曲;以及物理性質,例如我們可能知道某些動物爪子只有四個,但產生了五個這種異相。


圖4:Hivemoderation檢測結果/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台灣海洋生物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協助檢視照片說,根據目前的海洋生物調查,都沒有網傳照片中如此巨大的龍蝦,照片純屬捏造。

邵廣昭說,每個魚種、蝦種大小不一,通常愈是深海類的海洋生物體型會比較龐大,當然世界上一定有海洋生物未被發現,但是只要有被調查到、觀察到的,都會被記錄下來。民眾若好奇海洋生物的大小,可以至國際上的資料庫如「sealifebase」,或是台灣魚類資料庫查詢。

爭議點二、傳言流變及來源為何?

以英文關鍵字搜尋,可發現在8月底左右,英文世界如社群平台X、Instagram、迷因搞笑網站就有流傳同樣的大龍蝦照片,原始的傳言是說「波多黎各的漁民在加那利島捕獲到世界上最大的龍蝦…」,國外事實查核組織《Snopes》也有查證為AI影像,傳言是虛構捏造。

流傳到台灣、中文社群世界後,傳言變形成「蘇格蘭捕捉到大龍蝦」,甚至加上「龍宮、龍王」的故事性描述。

而類似的巨大海鮮照片,在日本24日排放核廢水後,也流傳多張類似的照片,多是以海鮮變異,核污染海鮮的傳言搭配流傳。但實際上都是AI生成影像,與排放核廢水無關。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9/11版】

日本排放核廢水後,社群上流傳巨大龍蝦等照片稱與海鮮變異有關,近期傳言也變成「蘇格蘭捕捉到的150公斤大龍蝦」,查核結果如下:

網傳巨大龍蝦照、海鮮照,都是AI生成影像,並非真實照片。海洋生物專家也說,根據目前海洋生物調查,並無照片中巨大的龍蝦,影像純屬捏造。

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