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影片「電動車相撞起火不能用水撲滅」?

【錯誤】網傳影片「電動車相撞起火不能用水撲滅」?

事實查核報告#2526
網傳影片「電動車相撞起火不能用水撲滅」?
發布日期/2023年8月18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8/18版】

一、網傳影片事件是發生於2013年7月的俄羅斯,滿載氣瓶的卡車撞上公車後起火,兩者都非電動車。

二、專家指出,電動車起火須以大量的水使其降溫,傳言說「電動車起火不能用水」並不正確。

傳言將其它車禍影片錯稱為電動車相撞,且傳言對電動車的消防滅火描述也不正確,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自8月9日起流傳一段59秒的影片,搭配訊息指稱:

「🔥電動車相撞起火(:)D级火災需要特殊物質才能撲減,不能使用水、泡沫、干粉和二氧化碳,因為它們只会使問題题變得更糟。......」

以圖反搜後可發現,傳言是從英文傳言而來。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為何?是否為電動車相撞起火?

(一)擷圖透過Google圖片反搜與Yandex圖片反搜,可找到美國地方媒體《willitsnews》在2013年7月17日發布、2018年8月24日更新的報導,報導所附的新聞照片與網傳影片畫面相符;同時也能找到網友在2013年7月21日2013年7月15日上傳的YouTube影片,這些影片長度、拍攝角度雖然都與網傳影片不同,但從路牌、路燈、遠方的建築等,均能辨識出為同一事件。

報導指出,影片中的事件發生於2013年7月的車禍事件,在莫斯科有一輛載有119個氣瓶的貨車撞上前車後開始爆炸。其中一支YouTube影片的上傳者則在說明欄表示,在2013年7月13日下午6點左右,愛好者公路(шоссе Энтузиастов)通往莫斯科環路(мкаде)的出口處,一輛公車與一輛載有119個氣瓶的卡車相撞,氣瓶因撞擊而引爆。

(二)為驗證以圖反搜前述報導與影片說明欄對事件的說明,以關鍵字「Взрыв(爆炸) 13 07 2013 мкаде(莫斯科環路)」檢索,可找到俄羅斯媒體《Russia 24》、《莫斯科24》在2013年7月14日的報導,從街景可確認為同一事件,報導內容的描述也與美國媒體《willitsnews》、網友上傳的YouTube影片的敘述相符。


圖3:網傳影片是2013年發生於俄羅斯的車禍事件。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而以「Взрыв 13 07 2013 мкаде」在YouTube檢索,可找到大量不同拍攝角度拍攝同一事件的影片,其中一支發布於2013年7月14日的行車記錄器影片,拍攝到肇事車輛為載滿氣瓶的卡車,車身上有「promtech gaz」的車輛。經檢索,此為俄羅斯的天然氣公司「промтехгаз」,可驗證媒體報導、網友影片等對肇事車輛的敘述屬實。


圖4:肇事車輛為天然器公司的貨車,車身上載滿氣瓶。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而以Google地圖檢視「愛好者公路」(шоссе Энтузиастов)通往「莫斯科環路」(мкаде)在2014年的街景,也可確定與網傳影片相符。

 

 

(三)透過「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檢索事實查核瀏覽器(Fact Check Explorer),可找到多個查核組織發布的查核報告,均指出網傳影片被誤認為電動車相撞,實際上是裝滿氣瓶的卡車撞上一輛公車後起火。

其中印度查核組織《Factly》還進一步指出,事件中的貨車廠牌為ISUZU,該廠牌在2013年沒有推出全電動的貨車,而莫斯科是在2018年才有電動公車。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中的事件發生於2013年7月,為滿載氣瓶的卡車撞上公車後起火,並非電動車相撞。

爭議點二、傳言說電動車屬D級火災,需要特殊物質才能撲滅,不能用水、泡沫、乾粉和二氧化碳,是否屬實?

(一)消防署災害搶救組說明,電動車起火的撲滅方式,根據美國消防協會(NFPA)與電動車廠的建議,電動車起火時建議以大量的水進行降溫與隔離,避免電動車的鋰電池因熱失控進一步引發大火。因此傳言說不能用「水」並不正確。

消防署災害搶救組補充,遇到電動車起火,如果火勢很大、難以完全撲滅,則會在確保人員安全後採取隔離封鎖,讓鋰電池在可控的狀況下燒完。

消防署災害搶救組同時說明,傳言提到的D級火災,是指鋰、鈉、鉀等金屬引發的火災,但電動車的鋰電池其實是鋰離子,並不是活性金屬鋰,因此傳言的說「電動車屬D級火災」並不正確。

不過,A、B、C、D的火災分類,是基於滅火器認可基準,供民眾使用滅火器參考,但火災狀況多元,尤其電動車有不同物質,因此很難將其歸類,電動車起火並不屬於D級火災。

(二)查核中心曾在編號1740查核報告中針對鋰電池車起火的傳言採訪資深消防專家林金宏。他表示,鋰電池一旦起火燃燒,其特性是內部會進行化學反應持續悶燒,等內部物質燒完後,才能完全撲滅。目前的消防方式是澆灌大量的水,使其冷卻,並注意有無持續悶燒,待內部化學反應結束,就可完全撲滅火勢。使其冷卻也是讓鋰電池不致悶燒而過熱,而導致附近物品起火。

綜合以上,電動車起火需以大量的水使其降溫,傳言說「電動車起火不能用水」並不正確。傳言提到的分類是滅火器的認可基準,但電動車起火的狀況多元,難以歸類,且電動車的鋰電池為鋰離子而非活性金屬鋰,傳言說「電動車屬D級火災」也不正確。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8/18版】

一、網傳影片事件是發生於2013年7月俄羅斯,滿載氣瓶的卡車撞上公車後起火,兩者都非電動車。

二、專家指出,電動車起火需以大量的水使其降溫,傳言說「電動車起火不能用水」並不正確。

傳言將其它車禍影片錯稱為電動車相撞,且傳言對電動車的消防滅火描述也不正確,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網傳影片曾被哪些查核組織查證?

巴西查核組織《UOL Confere》、英國查核組織《Logically》、印度查核組織Factly,以及澳洲媒體《澳聯社》、印度媒體《alt news》、《NewsMobile》法國通訊社《法新社》等在2023年7月至8月間的查核報告與報導,均指出網傳影片被宣稱為電動車相撞爆炸,但事實是,影片發生於2013年的俄羅斯,一輛裝滿氣瓶的卡車撞上一輛公車後起火。

參考資料

willitsnews

Russia 24

莫斯科24

Factly

Грузовик, перевозивший 119 газовый баллон на МКАДе взорвался

Взрыв Газели(isuzu) и газовых баллонов на МКАДе 13.07.2013. Explosion of a truck in Mosc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