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察室】 最「熱」傳的夏日傳言 消暑知識懶人包

【議題觀察室】 最「熱」傳的夏日傳言 消暑知識懶人包

記者陳偉婷/報導

全球各地多處夏季高溫衝破紀錄,大家一出門就能感受炎炎夏日的威脅。查核中心觀察,與「熱」有關的傳言已經連續多週盤踞傳言熱傳排行榜,如一則錯誤的傳言說,熱天不要喝冰水,否則心血管會爆裂,就引起瘋傳;還有一些傳言則是引用照片或影片,指出天熱會讓紅綠燈融化、馬路爆裂、甚至柏油會融化而黏住鞋底。

查核中心整理數則近期最「熱」傳的傳言,針對「熱」議題提供關鍵知識,幫大家健康消暑免受假訊息帶來的「熱」傷害。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圖1:熱傷害可能致命,因及早預防、準備並瞭解熱傷害症狀。(圖片來源:canva)

消暑知識1:酷熱會影響健康,常見的熱傷害有熱痙攣、熱衰竭、中暑

高溫會影響健康,每年7、8月是台灣熱傷害發生的高峰期。根據國健署新聞稿,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

熱痙攣:在高濕熱環境下長時間活動,因流汗過多或在休息時補充過多開水而非電解質溶液(運動飲料)而體液喪失和電解質流失,體內的鈉、鉀離子濃度偏低形成電解質不平衡,導致身體不自主骨骼肌收縮所造成的肌肉疼痛。容易發生於大腿、小腿與手臂。如果痙攣劇烈,甚至會影響腹壁肌肉,應盡快治療。

熱暈厥:常見於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使大量血液和因久站而回流不順的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和四肢,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若不即時進行相關處置,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中暑。

熱衰竭:因流汗過多,未適時補充水分或電解質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但很少會達到40°C,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變成中暑。

中暑:為4種症狀中最嚴重的,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呈乾燙潮紅狀態。患者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肛溫40°C、耳溫39.5°C、腋溫39°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瀰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圖2:炎炎夏日,寵物也要注意補水。(圖片來源:canva)

消暑知識2:夏天多補水,冷水也可以喝

近期熱傳一則傳言,宣稱高溫下不要喝冰水或冷水,以免溫差太大會讓心血管爆裂。這樣的說法相當聳動,但因切合時令,在過去幾週都是傳言排行榜的前三名。

針對此傳言,第2417號查核報吿訪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王晨旭。他指出,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劇烈溫差變化確實可能有健康風險;但少量喝冰水並不會有致命風險,且對一般健康人來說熱天喝冰水也無須擔憂。

高溫造成的熱傷害或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美國CDC提出預防熱傷害的方法,包含保持冷靜、維持水分、隨時注意狀況。

美國CDC指出,在高溫時節,因冷靜思考穿著,選擇輕便、寬鬆的衣物,盡量待在有空調的地方;安排戶外活動時應考量時間,盡量選擇涼爽的早上或傍晚,且適時在陰涼處休息;且要根據身體狀況調整活動節奏。

水分的補充也很重要,且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減少含糖飲和含酒精的飲料,因為那會導致失去更多體液,也要避免喝非常冷的飲料,因為會導致胃
痙攣。在大量出汗下,身體需要補充鹽和礦物質,可以補充運動飲料。

如果是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而有服藥者,可跟醫師諮詢適合的每日水量。

美國CDC提醒,熱天要隨時注意環境以及周遭人的狀況,掌握溫度資訊、瞭解熱傷害的症狀以及如何避免與治療,並關心身邊的人的健康狀況。熱傷害可能會影響知覺、讓人變得遲鈍,多關心熱傷害的高風險群,降低他們遇到危險的可能。


圖3:夏日運動因注意環境溫度,可選擇清晨或傍晚,並注意補水,若身體有異常應停止。(圖片來源:canva)

消暑知識3:夏天可以適量運動、流汗,不宜過度運動以免中暑

目前台灣已經進入農曆的「三伏」時節,有傳言宣稱,夏天要多運動排出酸汗,且要多喝熱水和薑茶,但這也是容易引人誤解的說法。

第2458號查核報吿中中醫師黃馨儀指出,中醫秉持中庸之道,不會建議夏季過度活動,因為「汗為心之液」,大汗淋漓反而會導致心氣或心陰不足,養心不成反而傷心。中醫認為夏季「適當運動」即可,且中醫也沒有汗是酸性或鹼性的概念。

中醫師楊素卿也說,台灣的夏季每天都很熱,對於平時怕冷、過敏、易腹瀉等體質較虛寒者來說,夏季每天都可以養生、調整體質,不用只執著於三伏天。每個人體質不同,夏季養生一般人喝溫水、勿吃生冷食物即可,不一定非要喝熱水、薑棗茶。

美國CDC的
指引表示,在高溫期間要減少運動,如果身體還不習慣在炎熱的環境中工作或運動,請慢慢開始並循序漸進。如果在高溫下活動導致心臟砰砰直跳並喘不過氣來,要停止所有活動,進入陰涼處或陰涼處休息,特別是出現頭暈、困惑、虛弱或昏厥等症狀時。


圖4:特定族群在高溫下更容易受傷害,尤其老人、幼兒和慢性病者。(圖片來源:canva)

消暑知識4:嬰幼兒、年長者、慢性病患,小心熱傷害

高溫對所有人都可能造成傷害,根據美國CDC的問答和國健署的資料,65歲以上、嬰兒和兒童、慢性病患者、運動員、戶外工作者、密閉空間工作者、孕婦、過重者和低收入者,更容易遭遇高溫健康風險。

65歲以上:對環境溫度變化可能比較不敏感、可能因慢性病而改變身體對熱的正常反應或因服藥影響體溫控制或排汗、調節體內水分的能力不比年輕人。

嬰幼兒
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且他們補水或散熱需要他人的協助。在炎夏讓小孩保持水分非常重要,避免含糖飲,且不要將小孩獨自留在停置的汽車內(就算窗戶開著也不行)。

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精神疾病等)及長期服藥者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且其服用的藥物可能會影響體溫調控或水分調節。

運動員和戶外工作者、密閉空間工作者:他們通常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若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易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則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

孕婦:在非常炎熱環境或劇烈活動時,孕婦的核心溫度可能會升高,其身體必須更加努力運作以維持正常溫度、保護自身和胎兒;孕婦也更容易脫水,較難透過流汗來降溫。

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代謝而使產熱增加,會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

低收入者:可能因缺乏空調而增加熱傷害風險。


圖5:雷擊機率雖然不高,但若發生會有嚴重傷害。(圖片來源:canva)

消暑知識5:午後有雷雨,儘速躲室內避雷

夏季午後也常有雷陣雨,雖然帶來片刻清涼,但雷雨的威脅仍不容小覷。

美國CDC近期的建議指出,雷擊發生的機率很低,最常發生雷擊者是戶外工作者或從事戶外娛樂活動者。

當戶外雷聲大作時,應待在室內;若在空曠處,要儘速找到避難處,儘快離開高處;若困在空曠處,切勿躺在地上,而是採壓低身體採蹲姿,也不要躲在孤立的樹下,且要盡快遠離池塘、湖泊或其他水源;也要遠離鐵絲網、風車、電線等導電體。

根據中央氣象局官網,其建議如下:

儘速進入車內、室內或大建築物內。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樓、鐵塔、電桿、煙囪或躲在大樹下。

勿站立於高處或山頂。勿進入獨立的棚子或涼亭內。若在一空曠場地,請蹲下抱著膝蓋,儘量漸少身體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也不要浸泡水中,並遠離海灘、泳池和水邊。

勿穿戴金屬飾品,勿接近金屬物品,勿使用行動電話。

若在室內,應遠離電線、水龍頭、水槽、浴池、銅器、鐵器等易導電物體;若必要不要靠近門、窗;若非緊急需要,不要用電話;不要用電器,如熨斗、烤箱、微波爐,遠離電視機、收音機。

過去也有傳言提及,戶外雷雨時,不要使用手機,以免被雷擊;
第1804號查核報吿中,中央氣象局說明,電磁波引雷的說法在學理上雖有可能,但氣象局並無相關觀測資料。

成大物理系教授陳炳志說,依據目前研究顯示,電磁波並不會引雷,不論手機或者電腦上網都不會,但「手持手機」的動作,也有可能強化尖端放電,進一步形成閃電通路,如果手機是放口袋或包包就不用太過擔心。

閃電特性就是會尋找又「高」又「尖」的物體,很多人雷雨時撐傘打手機,但沒遭雷擊,原因是在都市中,閃電會先擊中高樓等尖端物體。在雷雨時,即使有撐傘沒有淋濕,但人相對空氣來說是良好導體,一樣有遭雷擊的危險性。因此雷雨時,人不要跑到空曠的戶外是避雷關鍵。

圖6:一則德州老太太用郵箱烤麵包的傳言引起病毒式傳播,其實是老太太的想像創作。(查核中心擷圖)

消暑知識6:高溫不會讓紅綠燈或柏油融化,也無法讓郵箱變烤箱

近期社群平台上也有一些看似因天熱而導致紅綠燈融化、柏油融化黏鞋子,甚至國外有人「示範」用磚造信箱竟然能烤出麵包的傳言,其實這些都是搞笑、好玩成份居多,並不是真實的資訊。

在查核中心「議題觀察室」文章〈天氣太熱,路面會爆裂、瀝青會融化嗎? 〉中,研究鋪面工程、工程材料的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系主任陳世晃說,以夏天氣溫攝氏30幾度來說,在下午兩點溫度最高時,瀝青表面約攝氏70-80度;然而,瀝青的產火點高達300多度,夏天炎熱時瀝青頂多軟化,不會融化,也不至於會爆炸、燃燒。

陳世晃表示,鋪設瀝青路面時的溫度約150度,他從未見過有工人的鞋子被黏住,而夏天時瀝青表面約70幾度,這個溫度也不會讓瀝青產生足夠的黏性,他認為應該是行人所穿的鞋子本身快壞了,與瀝青鋪面並無關係。

德州老太太宣稱用磚造信箱烤麵包的照片,在國外社群平台引發病毒式的傳播,也有媒體特地找德州老太太求證。在
第2475號查核報吿,老太太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用信箱烤麵包並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只是激發想像力的行動。

而台灣的烘焙及建築專家也說,
以攝氏210度的高溫烤20-30分鐘,才能烤出一條土司,光靠日曬的溫度無法將麵包烤熟。在缺乏直接熱源(例如火)的狀況下,光靠日照,磚塊內信箱的溫度無法升高到足以烤熟食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