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觀察室】全民國防應變手冊 專家教你如何使用
【議題觀察室】全民國防應變手冊 專家教你如何使用
記者陳培煌、陳璽安/報導
國防部日前公布新版「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手冊公布後,引發媒體報導與政論節目討論,包括戰時可能發生停電導致網路斷線、電話不通的情況,但手冊內容呈現大量QR Code、App與網頁連結等資訊,並提供各種緊急應變專線,實用性遭質疑。
查核中心觀察到部分民眾對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有所質疑與困惑:為什麼要有這本手冊、手冊內容是否民眾需求等問題,查核中心採訪國防軍事學者與民防專家,整理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
本文將帶大家認識以下議題(點標題可直接跳轉):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Q1: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是什麼?
全民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內容共有48頁,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平時準備」,內容包括緊急避難準備事項、防空警報音符及聲音識別、認識周邊重要處所、掌握正確訊息等。
第二部分是「戰時應變」,內容包括戰時可能發生的狀況、敵我識別、緊急疏散避難、戰場維生應處、通訊傳播中斷應處、戰時醫療急救、戰場危機處置、民眾對各類型災害應變作法以及緊急應變專線。
手冊並附上緊急避難包建議清單,以及自製緊急避難地圖範本。
Q2:為什麼要發布全民國防應變手冊?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包括瑞士、芬蘭、挪威等多國,都有發布類似台灣國防部公布的全民國防應變手冊,主要內容以民眾在碰到災難或戰爭時,該如何避難與防衛,以及政府對於緊急事故的應處措施。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林少凡說明,戰爭有時像地震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全民國防應變手冊目的就是鼓勵民眾提早準備,並幫助民眾面對戰爭導致各種不同的災害時,能有生存、自助、自救的基本能力。
Q3:民眾如何運用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平時該怎麼做?
林少凡表示,透過應變手冊,民眾平時就能學習民防觀念與基本維生技能,包括在國防應變手冊有出現防空警報識別說明以及與緊急避難相關的介紹;也建議留意居家、學校或辦公室附近的緊急避難處所、醫院以及可取得民生物資商場等等,除了國防應變手冊,也可以查閱各縣市政府因地制宜編撰的「全民國防手冊」,掌握更多在地資訊。
林少凡說,「全民國防應變手冊」裡的「緊急避難準備事項」有提供指引,對個人而言,要準備緊急避難包與個人必需品;就家庭層面來看,家中老人、小孩甚至寵物都有不同照護需求,相關物資都需先準備。另外可先與親友討論緊急會合地點,以及通訊設備若中斷該如何相互聯繫。
林少凡也說,民眾應把握7月份萬安演習的機會,好好檢視生活周遭環境,構思危機應變規畫。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表示,民眾透過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平常就可以為發生緊急狀況時做準備。第一、在平常就可以先準備急難包;第二、與親友討論失去聯絡、失散時的因應方式;第三、學習判斷情勢,以便自我保護。
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民眾在平時有幾點可以先做準備:第一點是與其它災害防備一樣,家裡要有基本備水、備糧與藥品。第二點是急救訓練,學習受傷時自救互救知識,學會使用CPR(心肺復甦術)、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準備急救包等。
單信瑜說,第三點是多蒐集跟戰爭有關的資訊,瞭解不同戰爭型態應對,以及遭遇轟炸時可能影響。第四點是確保即時資訊的來源,如利用縣市政府的防災App、瞭解住家附近的避難收容處所、警察局與消防局的位置等。
軍事專家亓樂義建議,民眾在使用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時,可以結合原先就有的民防演練,熟悉當狀況發生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與鄰里長建立聯繫,並前往住家附近的避難所。
Q4:專家對2023年版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戰時使用建議為何?
專家均認為國防應變手冊有其必要性,對於2023版手冊內容,專家提出在戰時使用上的多項建議,查核中心整理如下:
(一)應製作簡易小冊供戰時使用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陳國銘建議,因戰時網路極大可能會中斷,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應該製作成簡易小冊子,放置在全台鄰里區長辦公室,當民眾需要時隨時都可以索取。
亓樂義指出,全民國防應變手冊要精簡成民眾可以操作的內容。當戰爭發生時,第一時間可能立即就會發生缺水、斷電、通訊中斷等情況,如何讓民眾在最短時間內,可以在手冊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資訊,因此手冊就不可能是一本數十頁的百科全書,內容也不能是在說明原則,而是要在幾頁、短篇幅內就交代清楚。
亓樂義說,手冊頁數應簡化讓民眾在戰時,可以從手冊馬上找到住家附近鄰里可用資源,比如緊急狀況時避難處在哪、鄰里主要聯繫人;最好再附上簡易地圖,避免在戰時通訊中斷的情況下,手機無法使用。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全民國防應變手冊不能包山包海,且文字量過多難以在短時間內閱讀吸收,建議透過製作短片,讓民眾可以快速吸收。
(二)戰爭不同階段與狀況應對
單信瑜表示,國防應變手冊對於「戰爭」型態的說明非常有限,在第24頁描述戰爭時八個可能狀況,但沒有明確告民眾碰到哪些階段時,可以運用手冊哪些資訊。實際上應該對戰爭的發展有基本的想定,再去說明不同狀況下災害防救的作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指出,全民國防應變手冊應在有限篇幅內,把戰時可能遭遇的最緊急狀況的應對方式羅列出來,手冊重點應在突顯極端情況下,特別是地方政府功能完全喪失時,民眾該如何應處,目前手冊版本顯示這類資訊的內容太少。
(三)考量戰時通訊中斷狀況
揭仲說,戰時可能發生通訊中斷現象,手冊提供需要網路才能查看的相關資源就無法使用;手冊「停水應處」以QR Code提供民眾查詢當地自來水單位網站,這類資訊在戰時並不足夠,應更詳細提供民眾若無法取得自來水時,該透過什麼工具、方式,自行獲取、DIY乾淨水源。
(四)建立手冊實務運作機制
林少凡說明,每個縣市的狀況不同,民眾的預防戰災的實際需求可能也有所差異,且在國家災害防救工作中,中央負責協調、支援與挹注必要資源,地方負責實際執行各項災防工作。因此,全民國防應變手冊建構出大方向、大架構之後,也需要各縣市政府因地制宜訂定更符合在地民眾需求的應變資訊。
林少凡舉例,雲林縣2022年推出的全民國防手冊中,很詳細地列出每個鄉鎮鄰里的避難處所、臨時取水站等重要地點資訊,雖然尚未更新到2023年版本,但仍然可供平時準備的參考。也希望各縣市政府的「全民國防手冊」能儘速更新,使民眾可以掌握最新、最直接的應變資訊。
單信瑜說,手冊中的各項計畫、機制、程序似乎並未建立,不確定是否經跨部會協調,地方政府也未有相關配套措施,例如手冊中寫到地方政府規劃設置必須品配售站,但還需要建立倉儲、調度、物流、分配等實務運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