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生活

【錯誤】網傳影片「這兩位舞者都是AI機器人」?

事實查核報告#2426

【錯誤】網傳影片「這兩位舞者都是AI機器人」?
發布日期/2023-06-13 10:41:0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6/13版】

一、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為2020年河濱體育舞蹈節,美國專業社交舞舞者尚恩與夏儂詹森夫妻的演出,兩人曾獲得世界歌舞冠軍、全美歌舞表演冠軍等。

二、專家表示,業界最頂尖的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發表的Atlas機器人,不論是臉部表情、肢體動作,仍無法像真人細膩,差距仍很大。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自5月30日起流傳一段長度4分6秒的雙人舞蹈影片,影片上壓字「AI兩位都是機器人」,並搭配文字訊息指稱:「2位AI都是人類製造出來的機械人,其舞姿,既然比真人更傳神……」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兩位舞者都是AI機器人」,是否屬實?原始影片為何?

(一)查核中心將網傳影片擷圖利用Yandex以圖反搜,可找到一支YouTube影片,長度共4分54秒,標題為「2020 Riverfront Dancesport Festival – Shane & Shannon Jensen (2020年河濱體育舞蹈節-尚恩與夏儂詹森舞蹈表演)」。

經比對,YouTube影片的00:13-04:15處畫面,與網傳影片的00:00-04:02畫面相符,背景音樂則不同。

圖3:網傳影片為美國社交舞舞者在2020年河濱體育舞蹈節的演出

此外,YouTube影片一開始主持人就有介紹:「河濱體育舞蹈節很榮幸為您獻上尚恩與夏儂詹森的演出。」不過網傳影片則剪掉這段介紹詞。

(二)查核中心以「Shane & Shannon Jensen」在google搜尋,可查找到尚恩與夏儂詹森的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及IG帳號。

根據官網及臉書粉專介紹,尚恩與夏儂詹森為專業社交舞舞者,曾獲得世界歌舞冠軍、全美歌舞表演冠軍、英國邀請賽冠軍等。尚恩詹森曾是體操運動員,夏儂詹森則是雜技跳繩隊出身,後來兩人都在13歲時開始學習國際標準舞。兩人相識於楊百翰大學,而後結為夫婦。

在尚恩與夏儂詹森的官方YouTube頻道裡,也可以找到兩人在2019年英國黑池舞蹈節的表演影片,兩人衣著、舞蹈配樂均與2020年河濱體育舞蹈節時相同。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為2020年河濱體育舞蹈節,美國專業社交舞舞者尚恩與夏儂詹森夫妻的演出,兩人曾獲得世界歌舞冠軍、全美歌舞表演冠軍等。因此,傳言稱兩人是「AI機器人」為錯誤訊息。

爭議點二、目前機器人發展進度?能做出表情與動作均與真人無異的機器人嗎?

查核中心採訪研究仿生機器人的台大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林沛群。林沛群表示,目前世界上研發機器人技術最頂尖的是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Atlas機器人,從官方發布的影片可看到,機器人能做出比較大的動作,也很有力道,但還沒辦法做較細膩的動作,因此網傳影片不可能是真的機器人在跳舞。

若是走比較仿真、可愛風的機器人,則是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做的HRP-4C。林沛群表示,從以上影片中可以見到,相較於舞台後方的四個真人,機器人跳舞的動作比較鈍,兩者有明顯差異,且AIST仿真機器人近年新的發展也不多。

林沛群表示,有一批學者專門在做臉部的擬真(actroid),不過,以現在的科技,不論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實體的機器人」都無法像人一樣細膩。人的臉部肌肉很多,不易模仿,有的仿真機器人靜態很像,但動態就露出馬腳了。

林沛群表示,AI人工智慧可應用在機器人的用途很多,也可以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更可以有「類人」的深層對話,並讓機器人的動作比較流暢,做事更有效率,但以目前的機器人發展程度而言,實體機器人與現實世界的真正人類還差得很遠。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6/13版】

一、網傳影片的原始事件為2020年河濱體育舞蹈節,美國專業社交舞舞者尚恩與夏儂詹森夫妻的演出,兩人曾獲得世界歌舞冠軍、全美歌舞表演冠軍等。

二、專家表示,業界最頂尖的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發表的Atlas機器人,不論是臉部表情、肢體動作,仍無法像真人細膩,差距仍很大。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