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環境能源

【錯誤】網傳「 高蹺鴴(讀音:敲恆)之舞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

事實查核報告#2322
【錯誤】網傳「 高蹺鴴(讀音:敲恆)之舞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
發布日期/2023-04-25 08:47:19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4/25版】

網傳影片為台灣飛羽攝影家陳承光作品,其在2022年12月15日上傳於YouTube頻道,該影片作品並未參獎。

不過,陳承光曾於2019年以另一攝影作品榮獲第八屆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一般類別彩色組的首獎。

陳承光曾獲第八屆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攝影獎,但獲獎作品並非網傳影片,且網傳影片也並未參賽,因此,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近日流傳訊息搭配影片指稱:「超美! 高蹺鴴(讀音:敲恆)之舞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

另有傳言版本稱「在宜蘭拍攝.得杜拜國際攝影大賽首獎: 高蹺鴴之舞 感謝陳承光拍攝者真心分享喲!」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3:影音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為得到杜拜國際攝影首獎的高蹺鴴之舞,是否屬實?

(一)檢視網傳傳言,提到影片攝影者為陳承光。查核記者先以關鍵字陳承光、杜拜攝影獎搜尋,找到包含《自由時報 》、《ETtoday 》、《三立新聞網 》等媒體在2019年3月13日的報導,內容指出台灣知名的飛羽攝影師陳承光在2019年得到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一般類組的彩色類別首獎。

檢視相關報導和所附的陳承光得獎照片,為一隻大卷尾,看似降落在體型比牠大上很多倍的老鷹背上,老鷹還抓到一條蛇;與目前網路上流傳的高蹺鴴之舞並不相同。


圖4:陳承光在2019年獲得「哈姆丹國際攝影獎」首獎,當時許多報導均有附上得獎作品(擷取自自由時報報導)

(二)查核中心檢視哈姆丹國際攝影獎官網,HIPA近期公布2022年12月「冬季」和2023年1月「微笑」的比賽結果,並無台灣攝影師獲獎的訊息。

檢視過去幾年HIPA年度攝影獎得獎名單,並無網傳影片的作品獲獎紀錄。

(三)查核中心在Youtube網站找到一支長度2分40秒的影片,標題為「高蹺之舞」,由「陳承光」於2022年12月15日上傳。經比對,與網傳影片內容、右下角的配樂標註均相同。

查核中心也在陳承光的臉書帳號找到他在1月14日發的澄清文章指出,「最近網路瘋傳我拍的“高蹺之舞”又得杜拜首獎,在此澄清這次我沒參賽,但一樣感謝大家觀賞及鼓勵!」


圖5:攝影師陳承光在臉書帳號澄清,網傳影片並沒有參加杜拜攝影獎。(查核中心擷圖)

結論

網傳影片為台灣飛羽攝影家陳承光作品,其在2022年12月15日上傳於YouTube頻道,該影片作品並未參獎。

不過,陳承光曾於2019年以另一攝影作品榮獲第八屆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一般類別彩色組的首獎。

陳承光曾獲第八屆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攝影獎,但獲獎作品並非網傳影片,且網傳影片也並未參賽,因此,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補充資料

高蹺鴴的趣味知識: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主任姚正得、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洪孝宇均指出,網傳影片中的鳥類確實為高蹺鴴。

姚正得說明,高蹺鴴在台灣有候鳥也有留鳥(台灣原生、不會遷徙),全台都有分布,全年也都可見。

根據農委會網站與林務局台灣鳥類誌,高蹺鴴(Himantopus himantopus)又名長腳鷸、蠣高蹺鴴、黑翅長腳鷸或丈高鷸,在台灣分布於平原的河口、濕地、水稻田及魚塭等,東部可見於宜蘭的竹安、蘭陽溪口、利澤簡,與花蓮的花蓮溪口、佳山;西部則可見於台北淡水河沿岸的關渡、華中橋,新竹香山濕地,台中彰化的大肚溪、漢寶,嘉義的鰲鼓、布袋、八掌溪河床;台南的四草、土城、鯤鯓、北門、七股、急水溪及曾文溪河床、葫蘆埤及德元埤;高雄的竹滬、永安、援中港;屏東的龍鑾潭、林邊等濕地。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