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釐清】網傳「《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老師都無權阻止」?

【事實釐清】網傳「《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老師都無權阻止」?

事實查核報告#2255
網傳「《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老師都無權阻止」?
發布日期/2023年3月21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1版】

國防部在2月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法修正草案,但不管是預告時程、修法內容,都遭外界質疑預告時程太短、法條內容定義不清、未做完善溝通而備受批評。尤其修正草案條文增訂「訊息傳播動員準備方案」,遭外界質疑干預媒體;部分修法內容提及教育動員,也引發外界對16歲以上學子被動員上戰場的擔憂。

全動法修法引發社會關注,3月3日起網路上有傳言指稱「全動法就是讓部隊到學校裡抓人入伍」,查核中心針對傳言查證,整理如下:

一、經查,有關學校青年動員服勤內容是《全動法》現行條文既有規定,不是修法的新增內容。

二、專家指出,《全動法》並不只是用來因應戰爭,也包括因應震災等各種緊急災難狀況,是用來動員民力,以維持後勤支援暢通,包括補給、運輸、維護治安等等。

現行《全動法》在學生服勤部分,教育部依據《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於學校執行防護訓練,原則上每年更新學生名冊,目的是讓學生在戰爭、災害時期可以支援消防、維持治安、工廠生產等工作,並未提及學生要「上戰場當兵」。

三、專家指出,台灣若遇緊急狀況會依法發佈動員令徵召民間人力,主要進行後備勤務工作,以支援國防。若有民眾違背動員令,則依法處置,無須刻意到學校抓人。

傳言提及「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是過度簡化、片面解讀全動法和修法條文內容。全動法中有關學生服勤規定,是現行條文即有的規定,且依據專家解讀全動法條文,學生服勤內容是協助後勤工作,並非上戰場。

傳言說法為對《全動法》之個人意見,但說法易造成誤解、引人恐慌,特此查核報告提供相關資訊及脈絡,供讀者參考。

【查核聲明2021/3/21】全動法修法因引起社會爭議與討論,目前修法內容尚未定案,有待跨部會溝通與行政院審議才會提出確切的修法版本,目前無明確修法時程表。若有更新,本報告也會更新。

背景

國防部在2023年2月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法修正草案,引發外界議論。社群平台自2022年3月3日起流傳訊息稱:「『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老師都無權阻止」。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老師都無權阻止」,是否屬實?

全動法修法草案內容是否提及學生入伍?全動法修法與抓學生入伍有關嗎?

(一)查核中心檢視國防部提出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以下簡稱全動法)修正草案。

全動法在民國90年11月14日公布施行,先前已歷經2次修法,此次提出修正草案主要修正要點包含修訂法規名稱從原《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改為《全民防衛動員法》,涵蓋「動員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另修正動員實施階段任務並針對動員準備和實施各項任務指定主管機關;新增訊息傳播動員準備方案和金融外匯動員準備方案;增訂進入動員實施階段的各項法令及任務。

其中與教育相關者,為修正條文第14條,將原先「精神動員準備分類計畫」名稱修訂為「教育動員準備分類計畫」,其意旨是為宣揚全民國防理念及動員分工需要。

另現行全動法第15條原本就有規定,為確保動員實施階段換得所需人力,人力動員準備分類計畫主管機關在動員準備階段,應對民間重要專門技術人員、民防、義勇消防、社區災害防救團體及民間災害防救志願組織,實施調查、統計、編組;並
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或身心障礙及退除役軍人安置等進行規劃。

在修正草案中,15條內容修正條次為16條,並增訂替代役備役動員準備分類計畫;
但對於學校青年動員服勤內容,並未新增或調整。

根據修正草案第34條,則指出在動員實施階段,人力動員實施計畫主管對軍事機構關(構)、部隊運用民間人力,應實施適當的管制與調節。但條文內容看不出是否與16歲以上學子有關。

(二)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表示,《全動法》是1950年代就有的法規,在2000年修訂檢討成《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其中的動員可區分為「軍事動員」與「人民動員」兩大部分。軍事動員是由國防部執行,人民動員則是由各行政部門、機構執行,用意在於戰爭時期統整人民的資源人力以支援國防,而此「國防」不直接等於「戰事」,而是依各部會性質,支援各種財力物力、交通運輸、科技......等不同層面。

沈明室說,網傳「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是不值得一信的謠言,現在台灣的民主法治健全,不可能發生這種事,也不可能讓沒有受過訓練的學生直接進入軍隊。

(三)專精假訊息防制的國防大學新聞學系系主任傅文成表示,傳言的說法是意圖讓民眾聯想到過去八年抗戰時期,可能因為兵源不足而到處抓人當兵;但現在台灣是民主國家,民主國家的緊急動員方式不會到處抓人;此外,傳言也意圖讓人聯想軍隊會進校園抓學生,但實際是,戰時並不需要特地到學校抓學生。

傅文成表示,《全動法》所提及的動員,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動員人來成為主戰部隊,而是要維持後勤支援的暢通,例如守土;或是補給、油料、運輸、衛生和彈藥等補運。且戰時也會出現大量難民,會有難民協處工作,也都需要後勤民力協助。舉例來說,如果戰爭時需要有人來做降落傘,當地會發動動員符號,接到動員命令的人要報到、進行專長訓練後協助做降落傘的工作。

傅文成說,如果有人違背動員令,就會依法處置。但無須刻意到學校抓人,傳言的說法引人錯誤聯想。

現行學校青年動員服勤內容為何? 教育部針對16歲以上學子造冊,與全動法修法有關嗎?

查核中心諮詢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廖天威。

(一)沈明室表示,
《全動法》中有關學校青年動員服勤的部分,也就是教育部目前在學校執行的防護訓練,其執行的法源是《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目的是讓學生在戰爭時期可以支援消防、維持治安、工廠生產......等工作,其中完全沒有提到要讓學生打仗當兵的事。

而坊間討論的「學校造冊」,是指《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第9條提到的「編訂防護團人員編組」,原則上學校每年都要更新名冊;而近期因為俄烏戰爭的關係,各界有討論《全動法》或相關法規落實的情形,加上遇到《全動法》修法,可能因此才有人錯誤解讀、連結「學校造冊」與「上戰場」的關係。

沈明室說,目前跟《全動法》提及的青年服勤有關的僅有《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規範的事項,若要青年執行別的任務,一定要有相應的法規。

而針對《全動法》修正草案第34條所提到的「在動員實施階段,人力動員實施計畫主管對軍事機構關(構)、部隊運用民間人力,應實施適當的管制與調節」,沈明室說,即使未來通過該法條,也無法直接讓青年學生入伍或執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以外的任務,還必須有相應的法規去說明細節的執行狀況。例如要讓青年參與兵工生產,就要在兵工生產的相規法規中說明細節,例如人力不足時可以如何支調青年人力或其它人力;又若要讓16歲學生在動員實施階段入伍或受訓,也要有相關法規說明軍事人力若不足時可徵調幾歲青年人力。

但沈明室也說,目前全動法修法還在討論中,《全動法》修正草案尚未通過,目前都還在討論中。

(二)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廖天威說明,《全動法》並不只是用來因應戰爭,也要因應各種複合性的緊急災難狀況,例如921大地震、COVID-19等。動員的準備有分為平時跟戰時,平時就是要儲備、有備無患,這跟「抓人當兵」完全是兩回事。

廖天威表示,至於高中校園依〈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組織的是一般防護團,並不是擔任特別重大的戰勤工作,而是組織成救護組、消防組等,發揮保衛校園、自助救助甚至救人的工作。老弱婦孺與學生其實是在戰爭時期最受威脅的一群,透過一般防護團的組織,可以讓學生的力量得到發揮。

廖天威補充,其實《全動法》已經完備,自民國90年訂定、實施通過後,有幾次因應政府部門改動而修法。反倒是〈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91年後就沒有修正過,或許可以檢討修正、與時俱進。

(三)查核中心檢視教育部於3月3日發布的新聞稿,其中指出,教育部建置學校青年服勤資料,是依據91年訂定的〈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目的是編組「學校防護團」,以實施防災演練、萬安演習等訓練,而資訊系統整合計劃已暫緩實施,人員編組名冊留校備查即可。

而根據《聯合新聞網》、《三立新聞》等媒體在3月8日的報導,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明,關於學校青年服勤資料的建置,已經實施20多年,相關編組訓練是跟防災、逃難避難有關;近期因全動署提出而希望把這些編組資料數位化,但考量到各界對此有疑慮,因此已經暫停辦理數位化,讓相關資料留在學校就好。

綜合以上,根據國防部提出的全動法修正草案內容,與教育有關的條文並無提及學子當兵的內容,且依據現行全動法,教育單位因應編訂防護團人員編組而對16歲以上學子進行造冊,此為例行業務,並非全動法修法才進行。

專家指出,《全動法》所動員的人力,其主要的工作不是主戰部隊的動員人力,而是維持後勤支援的暢通所需的民力協助,包括補給、運輸、維護治安等等。而學校目前執行的防護訓練是讓學生在戰時可以支援消防、維持治安等工作,並不是要讓學生上戰場。台灣是民主國家,如果有人違背動員令,會依法處置,無須刻意到學校抓人。

爭議點二、全動法草案目前修法進度?

國防部在2023年2月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法修正草案,但不管是預告時程、修法內容,都遭外界質疑預告時程太短、法條內容定義不清、未做完善溝通備受外界批評。尤其修正草案條文增定「訊息傳播動員準備方案」,要求主管機關應對出版、廣電事業、網路平台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編組及規劃,且動員實施階段對上述業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必要管制等內容,也遭外界質疑干預媒體。部分修法內容提及教育動員,也遭外界擔憂16歲以上學子要被動員上戰場。

因應輿論,總統府回應,修法沒有時間表,國防部會參酌各界意見審慎評估;國防部也於3月5日發佈新聞稿指出,全動法修法草案預告期滿後將持續彙整各界建議,並參酌主要民主國家相關經驗與法規,持續進行跨部會協調及社會溝通,待整備周全後,再依序陳報行政院審議。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1版】

國防部在2月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法修正草案,但不管是預告時程、修法內容,都遭外界質疑預告時程太短、法條內容定義不清、未做完善溝通而備受批評。尤其修正草案條文增訂「訊息傳播動員準備方案」,遭外界質疑干預媒體;部分修法內容提及教育動員,也引發外界對16歲以上學子被動員上戰場的擔憂。

全動法修法引發社會關注,3月3日起網路上有傳言指稱「全動法就是讓部隊到學校裡抓人入伍」,查核中心針對傳言查證,整理如下:

一、經查,有關學校青年動員服勤內容是《全動法》現行條文既有規定,不是修法的新增內容。

二、專家指出,《全動法》並不只是用來因應戰爭,也包括因應震災等各種緊急災難狀況,是用來動員民力,以維持後勤支援暢通,包括補給、運輸、維護治安等等。

現行《全動法》在學生服勤部分,教育部依據《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於學校執行防護訓練,原則上每年更新學生名冊,目的是讓學生在戰爭時期可以支援消防、維持治安、工廠生產等工作,並未提及學生要「上戰場當兵」。

三、專家指出,台灣若遇緊急狀況會依法發佈動員令徵召民間人力,主要進行後備勤務工作,以支援國防。若有民眾違背動員令,則依法處置,無須刻意到學校抓人。

傳言提及「全動法就是部隊來學校抓人入伍」,是過度簡化、片面解讀全動法和修法條文內容。全動法中有關學生服勤規定,是現行條文即有的規定,且依據專家解讀全動法條文,學生服勤內容是協助後勤工作,並非上戰場。

傳言說法為對《全動法》之個人意見,但說法易造成誤解、引人恐慌,特此查核報告補充相關資訊,供讀者參考。

【查核聲明2021/3/21】全動法修法因引起社會爭議與討論,目前修法內容尚未定案,有待跨部會溝通與行政院審議才會提出確切的修法版本,目前無明確修法時程表。若有更新,本報告也會更新。

參考資料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防護團編組教育演習及服勤辦法

教育部新聞稿-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停止辦理「全民防衛動員資訊整合系統」建置 學校青年服勤資料

聯合新聞網

三立新聞

國防部新聞稿-國防部發布新聞稿,說明《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議題(112年3月5日)